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1518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1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第3版 教学课件 贾争现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http:/,贾争现 主编,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在对物流配送中心各区域的功能、能力以及使用设备设施分析规划后,进而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各区域的空间设计。由于各区域的作业性质不同,要求的作业空间的标准也不相同。在进行区域的空间设计时,除了考虑所选设备设施的基本使用面积外,还要计算人员作业空间、物料储存空间和通道面积,同时,又要结合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和未来扩充发展,对预留空间有所考虑。,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6.1

2、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 6.2 行政区域与厂区面积设计 6.3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筑要求 6.4 周边设施设计 6.5 公用配套设施规划 6.6 日本TOYSRUS(株)物流案例:神户物流中心,6.1.1 通道设计 对于物流配送中心厂房内的作业,通道设计相当重要。通道设计极大地影响仓库内的空间分割、合理利用以及物流作业效率,通道设计应提供正确的物品存取、装卸货设备进出路径及必要的服务空间。通道设计主要是通道设置和宽度的计算。 1. 设计原则 良好的通道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流向原则,在厂房通道内,人员与物品的移动方向的要形成固定的流通线。 (2)空间经济原则,以功能与流量为设计依据,提

3、高空间利用率,使通道的效益最大化。 (3)安全原则,通道必须随时保持通畅,遇到紧急情况时,便于人员的撤离和逃生。 (4)交通互利原则,各类通道不能相互干扰,如电梯是楼层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楼层间的电梯位置不能妨碍主要通道的通行。,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1 通道设计 1. 设计原则 关于空间经济性,这里通过对大规模厂房与小规模厂房的比较,加以说明。在一个6m宽的小厂房内,至少应有一条1.2 - 2m的通道,通道面积约占有效占地面积的25%30%。而一个180m宽的大规模厂房,即使设计三条各宽3.6m的通道,通道面积也仅占有效占地面积的6% 。若再加上一些次要通道,通道面积也只占有效占

4、地面积的10%12%左右。由此可见,大厂房在通道设计方面可实现空间经济性。通道所占有效占地面积的比率越低,仓储效率就越高。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通道,物料就不能移动,物流作业也就无法进行。因此,通道设计的目的就是以保证物流作业效率为前提,使通道的布局更合理,面积更经济。,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1 通道设计 2. 通道种类 物流配送中心的通道分为室外通道和室内通道两种。室外通道一般称为道路,其主要功能是通行车辆与人员。而室内通道即称为通道,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1)主要通道:也称为中枢通道,沿仓库的长度方向,是连接厂房进出口的通道,道路最宽,允许双向通行。 (2)辅助通道:沿仓库的宽度

5、方向,一般与主要通道垂直或平行,是连接主要通道和各作业区的通道。 (3)员工通道:为员工进出特殊区域的人行道。 (4)电梯通道:提供出入电梯的通道,不应受其他通道的妨碍,一般距主通道约3 - 4.5m.。 (5)服务通道:为存货和检验提供大量物品进出的通道,应尽量限制。 (6)消防通道:这是公共设施、防火设备或紧急逃生所需要的进出道路。,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1 通道设计 3. 通道布置 通道布置即为通道位置设计,就一般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特性而言,采用中枢通道式,即主要通道穿过厂房中央,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同时又要考虑储存区到进出口及装卸区的距离,行列空间及柱子间隔,服务区与

6、设备的位置,地板负载能力,电梯、斜道位置以及出入的方便性等。 对于不同的储区,因其作业性质不同,其通道布置也采取不同的比例。 进行通道设计的顺序是:首先设计主要通道和出入厂门的位置,然后设计作业区间的辅助通道,最后设计其他通道。,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1 通道设计 4. 通道宽度 关于通道宽度设计,根据不同通道类型和作业要求、人员或车辆行走速度、单位时间通行人数、搬运设备及物品尺寸等因素而定。 (1)主要通道 沿仓库纵向贯通, 以直线或尽可能少地折线来连接出入口,提供叉车、手推车和人员双向通行,一般宽度为3.5 - 6m。 (2)辅助通道 一般沿仓库横向,与主要通道垂直,以叉车通

7、行为主,人员通行为辅。 影响叉车通道宽度的因素有叉车形式、规格尺寸、托盘规格尺寸等。对于不同的叉车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叉车规格、尺寸、型号也略有差异,在设计时,要根据所选厂家的叉车产品,进行具体地实际计算。 这里以最大载荷为500kg3000kg的叉车为研究对象,来设计叉车通道宽度。设计时,余量尺寸以下列数据为参考。,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1 通道设计 4. 通道宽度 这里以最大载荷为500kg - 3000kg的叉车为研究对象,来设计叉车通道宽度。设计时,余量尺寸以下列数据为参考。 叉车侧面余量尺寸C0:150300mm。 会车时两车最小间距Cm:300500mm。 保管货物之间

8、距离余量尺寸CP:100mm。 1)直线叉车通道宽度 2)丁字形通道宽度 3)最小直角通道宽度,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1 通道设计 4. 通道宽度 (3)人行道 人行通道除了正常情况下员工通行外,还用于人工作业、维修和紧急逃生等。其宽度主要由人流量来决定。,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1 通道设计 4. 通道宽度 (4)手推车通道 手推车通道宽度为:车体宽加上二倍的侧面余量尺寸。即 单行道时,W = 0.9 - 1.0m; 双行道时,W = 1.8 - 2.0 m。 这种通道宽度足够在货架之间用手推车作业的要求。 表6 - 1为厂房通道宽度参考值。,6.1 作业区区域空间

9、设计,6.1.1 通道设计 4. 通道宽度,表6 - 1 厂房通道宽度参考值,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进出货区设计主要是进出货平台设计,也就是装卸站台设计。进出货平台也称为月台,有时又称为码头。进货平台是物流配送中心的货物入口,出货平台是物流配送中心的货物出口,总之,是进出货的必经之地。进出货平台设计通常包括进货与出货平台的位置关系、平台形式、停车遮挡形式设计以及平台宽度、长度和高度计算。 1. 进货与出货平台的位置关系 关于进出货平台位置设计可根据作业性质、厂房平面布置以及仓库内物流动线来决定平台的位置关系。为使物料顺畅地进出仓库,进

10、货平台与发货平台的相对位置是很重要的。两者位置将直接影响到进出货效率。两者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如图6 - 5所示。,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1. 进货与出货平台的位置关系,图6 5 进货与出货平台位置与动线形式图,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1. 进货与出货平台的位置关系 (1)进出货共用平台。这种形式可提高空间和设备利用率,但管理困难。特别是进出货高峰时间,容易造成进货与出货相互影响的不良效果。这种形式适合于进出货时间错开的仓库。 (2)进出货平台不共同使用、但两者相邻。这种设计方案使进出货空间分开,不会使进出货互相影响,虽然空间利用率

11、低,但可以相互借用。这种设计适用于厂房空间较大,进出货容易相互影响的仓库。 (3)进出货平台相互独立、两者不相邻。这是进出货作业完全独立的两个平台,空间完全分开,设备利用率低,这种设计适用于物流规模大、厂房空间也大的仓库。 (4)多个进出货平台:适用于进出货频繁、种类较多且空间足够的仓库。,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2. 进出货平台形式 平台形式有锯齿形和直线形两种。锯齿形的优点在于车辆旋转纵深较小,缺点是没有装卸货作业的自由度,占用仓库内部空间较大,装卸货布置不太容易,相同的平台长度情况下,锯齿形车位布置较少,如图6 - 6a所示。直线形优点在于占用仓库内部空间小

12、,装卸货作业自由度较大,装卸货布置简单,相同的平台长度情况下,直线形车位布置较多,缺点是车辆旋转纵深较大,且需要较大外部空间,如图6 - 6b所示。,图6 6 进出货平台形式图,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2. 进出货平台形式 究竟选用那种形式的平台,可根据进出货特点和场地情况而定。如果土地没有特殊要求时,尽量选取直线形式;同时,从有利于物流作业和进出货安排的角度来考虑,选用直线形式也更好一些。,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3. 停车遮挡形式 在设计进出货停车位置时,除考虑效率和空间之外,还应该考虑遮阳(雨)问题,因为许多物品对湿度或阳光直射

13、特别敏感。尤其是设计车辆和平台之间的连接部分时,必须考虑到如何防止大风吹入和雨水飘入仓库。此外,还应该避免库内空调的冷暖气外溢和能源损失。停车遮挡有以下三种形式。 (1)内围式(图6 - 7a)把平台围在厂房内、进出车辆可直接入厂装卸货。其优点在于安全、不怕风吹雨打以及冷暖气泄露。 (2)齐平式(图6 - 7b)平台与仓库侧边齐平,优点是整个平台仍在仓库内,可避免能源浪费。此种形式造价低,目前广泛被采用。 (3)开放式(图6 - 7c)平台全部突出在厂房之外,平台上的货物完全没有遮掩,仓库内冷暖气容易泄露。,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3. 停车遮挡形式,图6 7 停

14、车平台遮挡形式图,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4. 进出货平台的深度 如前所述,进货时的物品一般要经过拆装、理货与检查等工序,才能进入后续作业。为此,在进出货平台上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作为暂存理货区。为了保证装卸货的顺利进行,进出货平台还需要有如油压升降平台的连接设备相配合。而连接设备又分为两种: (1)活动连接设备,宽度s = 12.5m; (2)固定连接设备,宽度s = 1.53.5m。 为使车辆及人员进出畅通,在暂存区与连接设备之间应有出入通道。图6 - 8所示为暂存区、连接设备和出入通道的布置形式及深度设计图。 若使用人力搬运,通道宽度r = 2.54m。由此可见

15、,进出货平台深度w应为w = s + r (6 8),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4. 进出货平台的深度,图6 - 8 出入货平台深度设计图,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5. 进出货车位数和平台长度 这里以进货为例。进货时间每天按2小时计算(设定值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到的)。根据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设进货车台数N和卸货时间如表6 - 2 所示。,表6 - 2 进货车台数和卸货时间,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5. 进出货车位数和平台长度 设进货峰值系数为1.5,要求在两小时内必须将进货车卸货完毕,设所需车位数为n,则(6

16、 - 9)若每个装卸车位宽度k=4m,进货大厅共有n个车位,如图6 - 9所示。,图6 9 进货厅长度设计图,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5. 进出货车位数和平台长度 则进货大厅长度L = nk。设进货大厅宽度为3.5m,则进货大厅总面积 A = L3.5m2, 进货大厅长度L即为进货平台长度。,6.1 作业区区域空间设计,6.1.2 进出货区设计 6. 进出货平台高度 进出货平台按高度可分为高月台和低月台两种。高月台的优点是利于手工装卸作业,此外,由于月台高出地面,泥土、雨水不易进入月台;其缺点是造价稍高。低月台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后面与侧面进行装卸作业,对大重量物品的装卸作业较为方便;其缺点是作业动线交错,人力装卸作业比较困难,泥土和雨水容易浸入月台。 选择高月台还是低月台,主要取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环境、进出货的空间、运输车辆的种类和装卸作业的方法。建议一般选择高月台。 进货口与出货口的常用运输车辆的吨位一般是不相同的。由于进货具有时间间隔长、进货量大等特点,运输车辆吨位一般较大,可能是11t货车或是箱式货车、拖车。反之,由于配送具有多批次,少量化的特点,出货口运输车辆吨位较小,大部分是3.5t车及7t卡车。 高月台高度主要取决于运输车辆的车厢高度。 对于不同的车型,运输车辆车厢高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种车型,其生产厂家不同,车厢高度也有所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