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频分析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尿频,张颖群 医师,【概述】,尿频是以小便频急而数为特征的病证。 一岁以内婴儿,因脏腑之气未足,气化功能尚未完善,小便次数较多,无尿急、尿痛及其它症状,化验检查正常者,不为病态。 尿频患儿本病多发于学龄前的儿童。在性别方面,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 本病急性发病者,及时治疗,多能痊愈;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者,常迁延日久,影响小儿身心健康。,本病属淋证的范畴。 早在内经中即有淋证和小便频数的记载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中更记载了脉证方治。 对于小儿尿频的文献记载,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云:“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其状小便出少起数,小腹急痛引脐”。又云;“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
2、有客热乘之故也”。,宋代幼幼新书诸血淋痔将“小儿淋证”和“小便数”,分立专节论述。 至明清时期,对于本病的病因认识争鸣较多,幼科金鉴认为:“五淋名虽不同,小儿得之,不过肾热流于膀胱”。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也认为“皆属于火热,治法宜清利之”。,但是,不少医家认为属于肾虚。清罗国纳会约医镜说:“小儿之多小便,由阳气尚微,不能约束,宜于温补”。并指出:“但凡论小便数者,切勿以热拟,热必赤涩而痛,纵有短少而艰涩者,是肾水将竭,及气不传送故也”。 夏禹铸幼科铁镜淋证还认为:“脾虚者,用小异功散。,由上可知,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小儿淋证”和“小便数”的命名。小儿尿频既属于“淋证”的范畴,而更接近于“小便数”
3、。 儿科尿频以尿路感染和白天尿频综合征为常见。,【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有因于外感湿热,也有因内蕴湿热;有因于先天不足,也有因于病后失调。归纳起来,不外正虚与邪实两方面,导致肾与膀胱的闭藏和制约失常,产生尿频。,湿热下注 因外感湿热,或坐地潮湿,感染湿热邪毒所致。也因小儿脾胃不足,运化力差,饮食易伤,积滞内蕴,化为湿热。无论哪一方面的原因所致,均使湿热内蕴,下注膀胱。湿热之邪客于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排尿失常,而产生尿频、尿急、尿痛等证。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所云:“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此二经既受客热,则水行涩,故小便不快而起数也”。,脾肾气虚 因先天不足,或
4、病后失调,导致脾肾气虚。肾主闭藏而司二便,肾气虚则下元不固,气化不利,开合失司;脾为中土,主运化而制水,脾气虚则中气下陷,运化失健,水失制约。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无论肾虚、脾虚,均可使膀胱失约,排尿功能失去控制,而产生尿频、尿多等证。,湿热蕴注,日久伤肾,虚实夹杂,尿频之证也因而加重。 若肾与膀胱血络受伤,则为血淋; 若湿热煎熬,尿液受其熏灼,日久可结为砂石,则致石淋之证; 脾肾气虚日久,损及脾肾之阳,阳不化气,气不化水,可导致水肿; 另外,脾肾气虚日久,卫外不固,又易招染外邪,而使尿频之证反复发作,加重病情。,【临床诊断】,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小便次数增多,轻者一昼夜十几
5、次,重者可达数十次。小便次数增多以白天为主,夜间睡眠之后则减少。 每次小便时常急胀难忍,或上厕不及而遗于裤中。此外,有的患儿可伴有尿痛、尿道灼热、尿道口发红、恶寒发热等证;有的患儿则见精神不振、头晕面黄、眼脸浮肿、小便余沥不尽等证。,诊断要点,病史 有外阴不洁或坐地嬉戏等湿热外侵病史。 症状 起病急,以小便频数,淋漓涩痛,或伴发热、腰痛等为特征。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可见正虚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小婴儿尿频、尿急、尿痛等局部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高热,临证时要注意。,化验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或见有脓细胞,蛋白较少,可见白细胞管型,红细胞多少不等。清洁中段尿培养检查细菌阳性,定量培养菌落数在
6、108L以上即可确诊,若菌落数在107108L之间为可疑,在107L以下为污染,若经膀胱穿刺取样培养阳性即可确诊,不必参考菌落计数。,鉴别诊断,癃闭 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俱无,小便总量减少为特征。其排尿困难,每次小便量少与淋证相似。尿频每日总量正常,二者不难区别。 石淋 石淋是淋证之一,也有尿频特点,但石淋具有小腹拘急,小便时突然中断,不能连续,涩痛或绞痛,解出砂石而痛止的特征。必要时可通过X线摄片或超声波检查协助鉴别。,辨明虚实 尿频有虚实之分, 临床鉴别见于下表:,(二)治疗原则,本病实证者,多属湿热,治应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虚证者,多属脾肾气虚,治宜温补脾肾,升提固摄;若
7、为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 若虚实夹杂,则应攻补兼施,标本兼顾。,(三)分证论治 湿热下注 脾肾气虚 阴虚内热,湿热下注,证候 起病较急,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淋沥混浊,小腹坠胀,腰部疼痛,婴儿则时时啼哭不安,常伴畏寒发热、头痛不安、烦躁口渴、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腻微黄或黄腻,脉数有力。,分析 本证为邪实,多因感染所致,故发病较急。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畅,故小便频数不利。热迫煎液,小便短少而黄赤混浊。热灼尿道,故灼热疼痛。腰为肾之府,小腹为膀胱之所,湿热蕴于下焦,肾与膀胱气机郁滞,而见腰与小腹疼痛坠胀。疼痛难忍,故小儿啼哭不安。畏寒发热、头身疼痛,是因外感邪气,邪郁表卫所
8、致。烦躁口渴、恶心呕吐,是由邪郁化热,湿热内蕴以致心神受扰,胃津受伤,胃气上逆所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为湿热内盛之征。若因坐地不洁,湿热邪毒上侵尿道,还可出现尿道口红肿之证。,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方药 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萹蓄、车前子、瞿麦、滑石, 均为利湿通淋之品; 配大黄、山栀泻火泄热解毒, 伍甘草解毒缓急、调和诸药, 共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但在临证运用时,应注意到小儿脏腑娇嫩,苦寒滑利易伤正气,勿使太过,不可久用 加减:大便泻利者,上方去大黄;小便带血,尿道刺痛,排尿突然中断者,常为砂石所致,可加用金钱草、海金砂、大蓟、小蓟、白茅根,加强清热利湿排石止血之力;若小
9、便赤涩,溲时尿道灼热刺痛,口渴烦躁,舌红少苔,为心经热盛,移热于小肠,可合用导赤散,以清心火、利小便;如肝气郁滞,少腹作胀,排尿不利,为肝失疏泄,可加川楝子、柴胡、延胡索,以疏肝理气。,脾肾气虚,证候 疾病日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液清或不清,精神倦怠,面色萎黄,饮食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微浮,舌质淡或有齿痕,舌苔薄腻或薄白,脉细弱。,分析 本证迁延日久,或起病缓慢,湿热未尽,脾肾气虚,脾虚无以化湿,肾虚不能化水,以致膀胱开合失常,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湿热未化,则尿液不清。若脾肾气虚较甚,湿热之邪已尽,则尿液清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气虚失养,则神倦面黄。脾肾不足,
10、气化不利,水湿停渍,可见眼睑浮肿。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是因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所致。舌淡或有齿痕、舌苔薄腻或薄白,也是脾肾虚弱,失于温化,寒湿留滞所致。脉细弱,为气虚血少,血脉失于充盈之证。,治法 温补脾肾,升提固摄。 方药 缩泉丸加味。 常用药:山药、益智仁温补脾肾,益气固涩;乌药温经散寒,固涩收敛。三味药虽少而力专,为温肾纳敛之剂,对于脾肾气虚之尿频甚为适合。 加减:若兼有湿浊未化,可加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加强利水渗湿作用;若以脾气虚弱为主,证见面色萎黄,饮食不振,大便稀薄,小便频数,尿液混浊,苔白脉濡,可加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和中渗湿,虚为主,证见面白无华,畏寒怕冷,手足不温,下肢
11、及眼睑浮肿,小便频数而短,尿液尚清,或夜尿较多,苔薄脉沉而弱,可加用济生肾气丸,以温阳补肾、利水消肿。 此外,疾病日久,湿热留恋,肾阴受损,证见低热、尿频、尿赤、尿短、唇干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可用知柏地黄丸,以滋肾阴、清湿热。此时治疗,一般较难掌握,应加注意。滋阴之品多滋腻,容易滞湿恋邪;清利之品又易耗伤阴液。故在临床运用时,应根据病情的偏轻偏重,斟酌应用。,阴虚内热,证候 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或短赤,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唇干舌红,舌苔少,脉细数。 分析 本证多见于尿路感染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因病久阴伤,虚热内生所致。尿频的同时伴有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
12、细数等阴虚内热的全身证候为辨证要点。 治法 滋阴清热。,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生地、女贞子、山茱萸滋补肾阴, 泽泻、茯苓降浊利湿, 知母、黄柏、牡丹皮配生地滋阴清热降火。 加减:若仍有尿急、尿痛、尿赤者,加黄连、淡竹叶、萹蓄、瞿麦以清心火,利湿热;低热加青蒿、地骨皮以退热除蒸;盗汗加鳖甲、龙骨、牡蛎以敛阴止汗。湿热留恋不去的治疗一般较难掌握,滋阴之品容易滞湿留邪,清利之品又易耗伤阴液,在临床应用时,应仔细辨别虚实的孰轻孰重,斟酌应用。 本病若缠绵日久,损伤正气,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复杂证候,此时要分清虚实之孰多孰少,或以补为主,或以清为主,或攻补兼施。,四、其它疗法,(一)中成药剂 分
13、清五淋丸 每服35g,1日3次。用于膀胱湿热证。 三金片 每服36片,1日3次。用于膀胱湿热证。 龙胆泻肝丸 每服35g,1日3次。用于肝胆湿热证。 缩泉丸 每服35g,1日3次。用于脾肾气虚证。,(二)单方验方 地锦草、车前草、海金砂、萹蓄各10g,白茅根15g,山栀5g,生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尿频之湿热下注证。 土茯苓、车前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尿频之湿热下注证。 生地榆20g,制大黄、白茅根、萆薢、瞿麦、石韦各10g,黄柏、石榴皮、山栀各6g,生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尿频之湿热下注证。,【预防护理 】,注意卫生,不让小孩坐地玩耍,防止外阴部感染。 勤换尿布,勤换内裤,尽早不穿开裆裤。 积极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注意饮食营养,加强锻炼,健壮体质。,难点分析,辨病 尿频所涉及的疾病较多,临床上要区别对待。 尿路感染所致的尿频,有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尿培养阳性特点; 泌尿系结石所致的尿频,具有小便淋漓不尽、尿血的特点,X线摄片可以确诊。 识证 急性起病者多属湿热下注证; 慢性者多属脾肾气虚证; 反复发作者多属虚实夹杂,或为气虚夹湿热,或为阴虚夹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