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12248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情节 人物 环境 主题,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一)故事情节的把握,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抓住场面; 寻找线索; 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

2、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交代环境等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

3、用,突出了,表现了,示例 (07宁夏题)林冲见差拨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2、情节安排评价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警察与赞美诗。,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

4、、喜剧式等。,解题技巧,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总结: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例题(二): 小说训练题日月行色2题:本文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说“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说“灵性人是

5、鳖熊的奴”表明真心, 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突出了人物可爱的性格,加强了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二)人物形象的揣摩:,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常见题型:,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6、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命题角度人物形象,题型: 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例题(一)小说训练(4)林冲见差拨07海南,15、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思路:表现手法有哪些?研

7、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例题(二): 小说训练题(3)日月行色,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美丽淳朴灵性.本文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之美,例题(二):小说训练题(二)日月行色,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思路:分析人物的语言特色,首先要善于抓住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你 对我的印

8、象呢?老人经的事阔 你是个鳖熊! 灵性人是鳖熊的奴!,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的羞涩。,“阔”“鳖熊”均属于方言,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含蓄俏皮,富于情趣,寓庄于谐就是用诙谐的语言表达庄重严肃的内容.回答此题,先确定作者采用了什么诙谐的手法再确定表达了什么严肃的内容. 参考答案: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认识自我(2004年辽宁卷)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命题角度(三)环境,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

9、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题型,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渲染气氛、奠定

10、基调;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揭示或深化主旨。,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3.景中融情,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例题(二):小说训练题(二)日月行色 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那些特点和作用,命题角度(四)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

11、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1、从作者背景看 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 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例题(三)小说阅读训练认识自我(2004年辽宁卷),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思路: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形象 的本质)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揭示 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形象的意义),参考答案: 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在虚幻中求得精

12、神满足的人物形象。(形象的本质)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思考。 (形象的意义),(巩固强化训练)认识自我(2004年辽宁卷)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本题其实是要求概括文章几部分内容:一二两段是写主人公通过读圣贤书产生了“认识自我”的念头;三至五写他站在镜子前开始将自己的缺点与众名人对比,在对比中认为自己的缺点名人都有,却没有看名人的伟大之处;最后两段写他居然由此增加了“自信心”,安然睡去.根据这三点可以概括出他的“认识自我”的过程.,参考答案: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