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1012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赵伟博)(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高考第一轮复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纲下载,考纲解读,大气受热过程。,1. 识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3应用: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明纲析情】,2)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水汽、CO2,3)对流层中的CO2和水汽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大气通过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考点突破】,练习1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

2、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B,A,【限时训练】,【限时30秒】,【练习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回答问题: 1)霜冻多发生在晴天的夜间,其原 因与图中甲乙丙的 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 与图中甲乙丙的 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 接热源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4)一般情

3、况,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 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 ,这种异常现象带来的具体危害主要有哪些?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蒸发加剧,干旱严重等。,丙,甲,地面长波辐射,乙,全球变暖,【限时90秒】,【思考】什么情况下地面辐射获得的能量会更多些?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就越少,最后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为什么一月份近日点,茂名的小强感觉到气温比七月份气温低?,2)下垫面因素 包括地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势高低、地貌类型、洋流性质等。(练习册P

4、32表格,P33右下角),【思考】什么情况下地面辐射获得的能量会更多些?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真题演练】,【限时120秒】,(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C,(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

5、,大气逆辐射强,B,4、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温度,从而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使地球表面的均温提高了15,对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 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 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 B、多虫

6、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限时60秒】,5、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思考】 大气本身不能制造能量,其能量源于何处? 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午后两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 日出前后的气温达一天中的最低值。,3)全球气温的年变化规律,7月 1月,8月 2月,【练习4】读某日某地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如果该图两曲线代表北半球同纬 海陆两地的气温日变化情况,则图中 曲线A代表 气温日变化;曲线B 代表 气温日变化。理由有哪些? 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大;练习册P33左上 海洋较陆地的最高、最低气温都滞后。 2)如果该图两曲线表示

7、同一地区在不同天气状况的气温日变化, 则图中曲线所反映的天气状况,A是 ,B是 。,陆地,海洋,晴朗,阴雨,【限时60秒】,6、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1)平流层: 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2)对流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6、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3)逆温(对流层):,综合练习1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C,【限时90秒】,2、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

8、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B,3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C,1、气压:单位面积上空大气柱的质量,【规律】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考点二:热力环流,【考点突破】,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A,B,C,1010,1005,1000(百帕),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热,0m,1000m,地表受热不均匀,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考点二:热力环流,提示: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比热)不同。陆地比热小,白天升温快,夜

9、晚降温快;海洋比热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高压,低压,低压,高压,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2)山谷风,增温快 升流降压,增温慢 收缩增压,谷 风,降温快 收缩增压,降温慢 升流增压,山 风,市区,郊区,郊区,上升气流,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3)城市风,练习1分析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大气污染严重程度日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限时训练】,【限时30秒】,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大气污染日变化特点:, 白天因受谷风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较大, 夜晚因受山风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较小,练习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而使得

10、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形成了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环流。如下图所示。,1)下列哪些现象是城市成为“热岛”的主要原因( ) 自然下垫面减少 车辆尾气排放 家庭生活燃烧能源 城市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城市管线布局不合理 城市人口老龄化 A B C D,A,【限时60秒】,2)从城市热力环流影响考虑,你认为宜将绿化带和卫星城分别布局在材料二中A、B、C、D的哪几处?,绿化带:布局在B、C、D处。卫星城:布局在A处。,(2010.全国)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11、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B,【真题演练】,【限时90秒】,(2010.全国)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日12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B,练习3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1)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2)图示季节为北半球_(夏季、冬季),高,低,低,高,热,冷,A,夏季,【限时

12、45秒】,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风的形成,决定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因素,地转偏向力,方向: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大小: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摩擦力,形成过程,起始阶段:只有F水,风向与等压线垂直,高空大气:F水和F地,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低层大气:F水、F地、F摩,与风向斜交,【考点突破】,练习1(2010绍兴调研)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 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 )A.或 B.或 C.或 D.或 (2)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风向为 (

13、 ) A.或 B.或 C.或 D.或,B,A,【限时60秒】,练习2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_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_。 (2)此风是在_半球,判断理由是_。 (3)图中的a表_,b表示_,c表示_,d表示_。 (4)图中a的特征是_,c的特征是_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_。,【限时90秒】,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2、等压线图的判读,1)常见等压线图的组成要素,【考点突破】,练习2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A,【限时45秒】,练习3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

14、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A,【限时45秒】,练习4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 。,1)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A,B,【限时120秒】,【归纳总结】,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大小: 特点:,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42,二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百帕),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大小:特点:,垂直于风向,纬度越高 偏向越大,只改变方向, 不改变速度,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活动】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水平气压 梯度力,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斜交等压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