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110100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市情介绍及十二五规划解读(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市情介绍 及 十二五规划解读,二一一年五月,市发改委副主任 朱学明,汇 报 要 点,第一部分、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第二部分、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第一部分,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蚌埠基本市情,蚌埠位于淮河中游,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是皖北乃至中原地区重要的加工、商贸、科技中心,享受国家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试点政策和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政策。,蚌埠基本市情,全市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人口360.64万人,现辖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个区和怀远、固镇、五河三个县。设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开发区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汽配五金产业园、玻璃产业园等专业园区。

2、,蚌埠基本市情,“十一五”以来,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加快、活力增强、收入提高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迈上600亿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500美元,财政收入超1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500亿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有效提升,工业化率达到40%,城镇化率近45%,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05万。,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蚌埠是老工业基地,是皖北乃至全省的科教商贸中心城市,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一,发展速度:“六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4.9%,高于全省同期的14.2%,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包含县域,GDP总量居全省第3位,工业增

3、加值仅低于合肥居第2位;市区GDP总量居第3位,仅低于合肥市区和淮南市区。发展质量:财政总收入仅次于合肥居第2位,总量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4.4%,全省12%的财政收入由蚌埠上缴 。人均水平:含县域人均GDP居全省第4位。,截止“六五”(85年)末:,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一,1985年蚌埠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全省位次,计划经济时代,我市拥有较为优越的“硬件条件” 从外部看,国家政策支持。这一时期我市是国家支持的重点,新建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从自身看,交通区位比较优势明显。当时全省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公路网络尚不发达,而我市交通区位优势特别是铁路优势十分突出 。,“七五”以前

4、蚌埠能够位列全省前列的主要原因,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一,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从固有优势看,交通区位优势相对弱化。 从外部环境看,在一定程度上被政策边缘化了。 从体制改革上看,国企改革滞后,没有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 从开放程度看,错过了以抓开发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两翼齐飞”的良好时机。 从财政体制上看,当时我市财政上缴的比例是所有地市最高的。 从发展投入上看,投资量位列倒数,投入力度明显不够。,“七五”“九五”期间蚌埠经济发展不断掉队的主要原因,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从增速变化看,“十五”以来我市经济增速明

5、显加快,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赶上了全省发展的步伐,如图,GDP,2000年11位,2005年9位,财政 消费 出口 城镇收入,基本居于全省前5位,2010年8位,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十五”以来,从“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经济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12%,高出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 结构稳步调整:二三产业比重较“十五”末上升2.6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40%,较“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 需求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出口总额平均增长15%。 运行质量较好:财政

6、收入年均增长20.7%;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发展活力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开发区发展稳步推进;县域经济份额提升。,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从我省政策层面看,过去: 90年代初开始,我省集中力量搞“一线两点、皖江开发”。 目前:02年提出将蚌埠建成皖北商贸、科技、加工三大中心;06年提出打造“两淮一蚌”沿淮城市群,推动蚌埠等区域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08年成功列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期省里准备成立高规格的皖北办。,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从国家政策层面看,过去: 国家相继实行的是沿海开放、

7、开发浦东等区域发展政策,92年后,又开放了包括芜湖在内的5个沿江城市。 目前:蚌埠市享受国务院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试点政策,怀远县享受国家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有望得到巩固,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 铁路、公路、水运体系健全; 合徐、蚌宁高速十字交叉; 京沪铁路和千里淮河在我市交汇; 是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重点布局站点,合蚌客运专线起点站; 即将规划建设的北京福州高速铁路与京沪高铁交汇我市;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京沪高速铁路及合蚌客运专线高铁总体情况: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km/h,总投资1800亿,今年6月建成通车。 京沪

8、高速铁路蚌埠段:全长75公里,95%为高架,总投资70亿左右。蚌埠站是全线21个设站点之一。 合蚌客运专线:起点为高铁蚌埠站,途经淮南,终点为合肥站。总投资约109亿,今年建成通车。,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京福高速铁路及其它北京福州高速铁路项目:该项目与京沪高铁在我市交汇。 意义: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到北京只需要3小时、上海2小时。 项目进展:高铁蚌埠段及高铁站房建设全面展开;以该项目实施为契机,正在实施铁路线调整规划及水蚌线外迁改造工程 。,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高铁蚌埠站效果图,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有望得到转化,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

9、点认识 市情之二,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 高等院校1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4所,在校学生逾10万人; 国家级科研院所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4家; 科教资源在省内仅次于合肥; 被省政府纳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十五”以前:国企改革工作起步较迟,且深度不够,机制转换不彻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企改革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各类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培育和发展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各具特色的各类园区,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完善的开发区

10、载体优势: 拥有七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含马城开发区(筹); 蚌埠高新区已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拥有蚌山、禹会、龙子湖三个市区工业集中区; 拥有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沫河口精细化工园等多个专业园区。,培育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 工业门类齐全,工业行业多达34个、门类400多个。 拥有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玻璃深加工等优势产业; 卷烟、酿造、纺织、建材、电力能源等传统产业; 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我市目前正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建成了国电蚌埠电厂一期项目。,国 电 蚌 埠 电 厂基本情况。建设4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

11、,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分两期,一期2台机组计划投资47亿元。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 项目进展:一期于07年5月开工,均已建成投产。二期已列入国电集团项目规划,可研已编制完成。 项目争取:前后花了三年时间,为我省费用最省、时间最短、推动进度最快的发电项目。,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蚌埠电厂,项目地址:怀远马城镇,从“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经济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12%,高出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 结构稳步调整:二三产业比重较“十五”末上升2.6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40%,较“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 需求不

12、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出口总额平均增长15%。 运行质量较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7%;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发展活力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开发区发展稳步推进;县域经济份额提升。,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二,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赢来了快速增长局面,引进了众多的商贸企业。国际:家乐福、沃尔玛;省外:世纪联华、光彩大市场、路桥市场;省内:合肥百大、商之都。 服务业发展加快。06、07、08三年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2%。,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滞 后,从增长速度看,0

13、7年三县GDP平均增长12.8%、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影响了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从综合排名看,07年怀远、五河、固镇县综合经济实力排位分别仅居于全省61个县的第32、43、38位,平均下降了5个位次。,差距三,“十五”以来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综合排名,(单位:位),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三(问题和差距),从综合实力看07年我市三县人均GDP仅为全省之首宁国市的37.4%;07年三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仅为全省之首肥西县的83.2%;07年三县财政收入总量仅为全省之首凤台县的52.4%。,2007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与全省最强县比较,关于我市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14、 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三,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滞 后,关于我市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我省县域工业搞的好的,主要是三种类型 一是,醒的早、动手快,率先发展工业的,典型代表是宁国; 二是,地下有资源,借助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是凤台; 三是,背靠中心城市,借力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是肥西。,我市三县发展县域工业的比较优势 主要在于:区位优势,也就是承接产业转移有优势,差距三,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滞 后,投 入 仍 然 不 足,06、07两年,投资总量均仅居全省11位;增速分别仅居全省14位和10位。2010年上半年增速虽位列全省第3,但到8月份又降到了第7位。,差距四,2

15、006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省内先进城市比较,(单位:亿元),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三(问题和差距),从投入规模看,投资总量不大、速度不快,差距四,2008年我市列入省“861”项目与有关城市比较,(单位:个、亿元),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三(问题和差距),从项目质量看,大项目还不够多,项目储备不足,07年全市投资增长40.4%,其中仅蚌埠电厂、汽配产业园、宝龙广场等个别大项目就贡献了15个百分点,缺乏更多的诸如奇瑞、马钢这样投资规模大、有突出带动力的支柱企业和大项目。,开 放 度 不 够,08年我市招商引资总额(内外资合计)不到合肥的1/4、芜湖的1/2。,差距五,关于

16、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三(问题和差距),招商引资温而不热,开 放 度 不 够,差距五,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三(问题和差距),开发区多而不强,起步迟、发展慢:芜湖开发区从92年创办,很快就有奇瑞、海螺、美的等增量企业入驻发展;我市高新区是94年才挂牌成立,且相当一段时间,仅有市内几户企业入区发展。份额低、差距大:2007年统计数据分析,我市比芜湖的GDP少了170亿,而我们的高新区创造的GDP就比芜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少了130亿。,可 持 续 发 展 压 力 大,差距六,关于对蚌埠市情的几点认识 市情之三(问题和差距),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作为沿淮城市,蚌埠是淮河流域最敏感的区域之一,2007年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实行了三个月的“流域限批”。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挑战:我市产业整体素质还不高,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和企业较多。措施和希望: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年争取和实施了利用世行和日元贷款综合环境整治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