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重点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0769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4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重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学重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学重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学重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学重点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重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重点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1 社会保障学学习重难点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笔记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一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一)大同社会论: 礼记(二)社会互助论:民间太平经(三)仓储后备论:国家礼记(四)社会救济论: 救荒全法二西方社会保障思想渊源(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柏拉图理想国空想社会主论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贡献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公平。(三)生存权思想生存权是人权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人权包括:生存权、健康权、物质享受权等。生存权思想是西方社会保障最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 (四)社会连带思想(五)慈善思想最初有组织的向贫民衣物,食物

2、, 正是出于慈善思想的宗教组织行为,而这种宗教慈善行为逐渐演变成社会慈善事业,即使在现代社会,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第二节、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一、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学说(一)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倡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思想对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二)福利经济学说: “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认为, 经济福利的增长,取决于 1.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 2.国民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三)瑞典学派(四)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五)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思想(六)新剑桥学派( 一 ) 人 道 主 义1.以人为中心, 重视人的价值, 弘扬人道思想。2.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

3、3.作为政治学说和思想的人道主义4.作为伦理原则和社会规范的人道主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2 (七)贝弗里奇(英国)的福利计划:福利国家之父,提出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八)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九)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十)贫困理论1.贫困的定义: 1)经济学定义: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贫困是因为经济收入不足而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或可接受生活标准的状况。2)社会文化定义: 贫困具有认为性质,某些人被判定为贫困者。实际是别人给他们加上标签,决定贫困地位的因素不是个人条件,而是别人。2.贫困类型:(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

4、 个人或者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甚至难以生存。相对贫困: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2)过渡性贫与持续性贫困(3)个案贫困和集体贫困(4)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与阶层性贫困3.贫困的测量: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学说(一)社会总产品“扣除理论”(二)满足人的需要理论(三)满足人的需要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四) “两种生产”的理论:一方面是生活资料食物、衣服等等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繁衍。(五)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建立起来(

5、六)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节、社会保障学的理论框架一社会保障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社会保障学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他是研究人类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社会保障学首先应该研究社会保障本身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二)体现社会保障各种关系的上层建筑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等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有入干戈系统组成,如社会保险包括: 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 工伤社会保险 、死亡保险、 遗嘱保险等; 社会救助包括: 灾害救助、 贫困救助、 扶贫 。(三)社会保障的管理核心内

6、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他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四)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二社会保障学的研究任务(一)构建并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学理论体系(二)研究 社会保障政策的选择,制定一系列社会保障原则(三)研究 社会保障法 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体制的设置三社会保障学的学科性质四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3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功能、原则和体系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功能一化解个人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安定二缓解贫困,创造更大平等三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公平包含3 层次的含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四调节社会供求,促进经济增长(一)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稀缺的人力资本(二)

7、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并且促进资本市场的饿发展(社保基金)(三)通过社会保障收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熨平经济周期五调节个人行为,保障其生存与发展(个人储蓄)(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改变了个人的消费与储蓄行为(二)社会保障消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原则社 会 保 障 的 原 则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一)公平原则1.保障对象的公平。2.保障待遇的公平 (只保证基本生活需要)3.保障过程的公平(二)效率原则2.社会效率1.制度本身1.社保为经济创造稳定的环境。2.社保消除劳动者因工作变动所带来福利损失的担心。3.降低劳动者个人风险,提高劳动积极性。4.社保基金累计时

8、间长,资金规模大,为市场提供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三)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社保制度虽然通过收入再分配使贫富差距缩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保制度追求完全的公平。二生产和发展相结合原则三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原则(3 部分)1.政府的权利与义务2.企业的权利与义务 3.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四适度原则: 国内生产总值社保支出总额社会保障水平,社保刚性: 只升不能降。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4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了解)一社会保障的一般模式分类(一)以社会保障的给付标准划分1.受益基准制; 2.缴款基准制。(二)以社会保障性质划分1.就业(收入)关联制度;2.普遍保障制度;3 收入状况调查

9、制度。(三)以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划分1.社会保险型模式;2.国家保障型模式;3.福利国家型模式;4.强制储蓄型模式四种模式的比较国家模式担负方式筹资方式原则德国(椑斯麦)社会保险型三方负担, 以雇主、 雇员缴费为主。现收现付制效率原则英国 (贝弗里奇)福利国家型三方负担, 以雇主、 雇员承担一半,国家承担一半现收现付制公平原则前苏联国家保障型国家、企业全部负担, 个人不缴费。现收现付制公平原则新加坡(东南亚)强制储蓄型雇主、雇员完全缴费基金制效率原则(四)以社会保障的财务机制划分1.现收现付制:适用于短期:疾病、生育、失业2.基金制:适用于长期:养老、残疾3.部分基金制(混合制)(五)以社会保障

10、的层次划分1.单层次的保障模式:责任主体:国家、企业。2.多层次的保障模式: 国家强制实施, 又有商业保险机构承保或者企业提供的补充社会保险。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性(一)任何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二)各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项目大致相同(三)任何模式的社会保障都具有刚性(四)社会保障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1.社会保障项目的多样化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多样化3.社会保障制度筹资的多样化三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一)历史上的社会保障(二)传统社会保障模式(三)现代社会保障模式1.由国家保障型转化为社会保障型,责任主体由国家、国有企业转化为国家、单位、个人三方。2.由低层次

11、的“企业自保”转变为社会统筹3.筹资方式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制转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部分基金制。(四)中国社会保障的目标模式(确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支柱模型)“三支柱”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将社会保障分为3 个层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5 1.政府兜底,强调公平原则的基本保障计划,它为受益人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最基本的保障。2.雇主、雇员承担蛀牙责任的补充性保障计划,为受益人提供在风险发生时不致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的保障。3.强调受益人个人责任,以个人储蓄形式为其积累财富,当风险发生时用于支付,可保证受益人的生活水平稳定有序。第四节、社会保障体系一各国(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一)英国( 5 个

12、子系统); (二)瑞典2 个子系统;(三)德国3 子系统;(四)美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为补充的保障体系。(五)日本: 4 个子系统;(六)加拿大:4 个子系统;(七)前苏联:4 个子系统(八)香港、澳门、台湾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一)中国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三部分组成: 国家保障子系统、企业保障子系统、乡村集体子系统。(二)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第四章:社会保险第一节社会保险概述一 社会保险的定义: 社会保险是以国家或社会主体, 在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劳动者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时,运用法律手段,动员社会力量,给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收入损失补偿,以保证劳动者及其家

13、庭维持基本生活 的一种制度。二社会保险的地位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居于主体 地位。1.这一主体地位是由其保障对象决定的。2.社会保险承担的风险最多。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比较,社会保险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它的覆盖面比社会保障要窄,保障对象仅仅是工资收入的劳动者,而社会保障的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2)社会保险有严格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社会保险的对象享受保障权利之前,要先新 型 体 系1.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公务员(第四章)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2.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五保户(吃穿住衣葬)”(第六章

14、)制度。3.社会福利全民保健、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第五章)房福利。4.军人保障军人社会保障、军人抚恤、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福利、军属优抚。5.其他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6 尽缴费义务,社会保障制度的其他项目没有严格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3)从资金来源上看,社会保险的资金源于雇主、雇员、国家或者其中的两方,保障制度的其他项目的资金今本来源于国家各级财政。(4)从保障水平上看,社会保险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水平高于各类社会救助项目。(5)从实施方式和管理形式来看,社会保险一般由国家或政府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而社

15、会救助及社会福利的提供者除了国家政府之外,还包括其他民间慈善团体及宗教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一)社会保障的萌芽工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劳动力流动互助基金(二)社会保险的形成阶段德国于 1883 年通过 疾病社会保险法 ,标志着 社会保险 制度的 形成 ,也标志着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的这是 建立 。(三)社会保险的发展时期20C30 年代罗斯福新政,1935 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为标志,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四)社会保险的成熟阶段二战结束到20C70 年代建立“福利国家” 。(五)社会保险的改革阶段73 年“石油危机”入不敷出对社会保险的改革。四社会保

16、险的特点(一)资金来源多样化(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二)权利义务对等(先缴费后享受)(三)社会保险的储蓄性(社会储蓄基金)(四)社会保险的互济性(代际调剂,不同生命周期的调剂)(五)参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法律手段)(六)社会保险的补偿性(补偿性分担风险;补偿的标准:维持基本生活水准)五社会保险的功能(一)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及本生活(二)保证社会劳动力的生产与在生产(三)稳定社会的“减震器”(四)调节收入差距(五)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六社会保险的分类(一)按风险项目分类社会保险按照项目可以分为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养老保险 、 死亡(遗属)保险。人口聚集工伤、疾病、失业风等等风险上升1.奠定社会保障组织基础2.精算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7 (二)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方式分类1.现收现付制;2.完全积累制;3.部分积累制。(三)按缴费责任分类(有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出资)(四)按照补贴形式分类: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