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措施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0531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措施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措施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措施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措施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措施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措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治九中 2009 年经典诵读和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相结合具体措施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 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一、活动目标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

2、养的目的。 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3、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 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

3、生语文素养。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二、诵读内容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三、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保证学生不少于20 分钟的诵读时间。1、早读:班干部诵或看书吟诵2、语文课前 3 分钟。 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 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4、, 吟唱或强化记忆。3、课后 班主任或家长负责, 开展丰富活动, 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 “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四、活动方法1 、开设经典诵读课、 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2 、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 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3 、开展国学经

5、典诵读实践活动。开展“我推荐,我学习身边好人” 活动,旨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区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文明新风尚, 展示文明新形象, 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为东丽区实现率先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评选出身边好人。具体内容和标准是:“孝敬长辈”孝敬孝道,众人夸赞。面对年老多病、卧床不起的父母、长辈,在生活上耐心伺候,细心护理。“见义勇为”担当责任,履行义务。当集体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大公无私,挺身而出,舍己为人。“诚实守信”为人处世,信义为本。在与人交往中言行一致,忠诚待人。“爱护环境”尽其所能,影响广泛。具有较强的公共意识和环保意识,为绿化、净化、美化市容环境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德艺双馨”多才多艺,奉献社会。有绘画、书法、剪纸、舞蹈、声乐、曲艺等特长。通过经典诵读与学习身边道德模范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只有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