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10520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北京市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5 5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请你将下面诗句端正、规范、清楚地写在格子里。(2 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阖眼(h) 校对(xio) 哺育(b) 鲜为人知(xin)B.字帖(ti) 亘古(gn) 诘问(ji) 忍俊不禁(jn)C.取缔(t) 晌午(shng) 修葺(q) 忧心忡忡(chng) D.挑逗(tio) 矜持(jn) 告罄(qng) 气冲斗牛(du)3、选出下列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3 分)A.锋芒

2、必露 妇如皆知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B.深恶痛绝 浩浩荡荡 色彩斑斓 大庭广众 C.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仙露琼浆 祸不单行D.语无伦次 五脏六腑 心有灵犀 返璞归真4、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3 分)A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反对奢侈浪费的各项规定,反对铺 张浪费之风在单位形成。 B、我们王老师知识可渊博了,讲起课来海阔天空,令我们大开眼界。 C、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D、犯罪分子被执行死刑,大家都说他死得其所。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引起全社会关注。B曹文轩获

3、“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C经过北京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6、 找出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 )(3 分)A. 紫藤萝瀑布-宗璞-当代-铁箫人语B.骆驼祥子-老舍-长篇小说-祥子2C.最后一课-都德-德国-小佛郎士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周敦颐集7、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3 分)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4、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A.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B.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C.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D.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8、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1)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 。(2)逢入京使 中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句子是 ,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5) 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6)杜牧的泊秦淮中游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 , 。

5、二、现代文阅读,完成 917 题。(33 分)(一)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 9-12 题。(13 分)驿路梨花(节选)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3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

6、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9、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4 分)1

7、0、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3 分) A、修长:修理得很长 B、晶莹:光亮而透明 C、修葺:修理房屋 D、折损:减损寿命 11、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3 分)12、根据本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3 分)(二)阅读摆渡老人完成 13-17 题(20 分)摆渡老人李文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

8、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

9、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4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

10、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3、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特地起大早送“我

11、们”过河上学。(6 分)14、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4 分)_15、第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和_的心情。(4 分)16、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的形象。(4 分)17、“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一个句子。5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 分)“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

12、园。仿句:(1)_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18-22 题(7 分)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8、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 分)(1)可爱者甚蕃 蕃:_ (2)濯清涟而不妖 濯:_(3)不蔓不枝 蔓:_ (4)宜乎众矣 宜:_ 1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康肃笑

13、而遣之 B、牡丹,花之富贵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20、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 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D、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21、将选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22、根据提示的内容默写文句(3 分)莲,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句子是_ ;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 ;象征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