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10410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培训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 域 规 划 Regional Planning,Part1:区域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概念及新区域观,区域是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并具有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 总体部署。新区域背景: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新区域观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是一个开放、流动和创新的空间(实体的出现)区域资源观:区域竞争力取决于获取和支配更大区域资源的能力(制度与人才)区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成为主流发展观区域区位观:在全球体系中的区位成为区位条件新尺度(动态的区位与中心腹地,核心边缘)区域市场观: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共同成为区域发展的机制,区域规划的发展过

2、程,萌芽阶段:明日城市统筹城市与乡村考虑发展兴起阶段: 城市规划与发展必须置于区域的背景下(20-40年代) 繁荣阶段: 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产力布局;(40-60年代)以解决区域之间平衡问题为中心发展阶段: 强调公众参与;重视环境保护(70-80年代)复兴阶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90年代至今) 公私合营模式的兴起;大城市区域规划(mega-urban region)成为热点,美国大城市区域的兴起,区域规划在我国规划体系的地位,全国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

3、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全国国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区域规划产生于工业革命后,传统的区域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开发、工业区布局和居民点布置等问题。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区域规划可以分成以下类型按照其依存的经济体制可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代表: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规划重点:生产力布局和城乡居民点布局;特征:“自上而下”、层次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代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规划重点:解决区域开发中某一资源或某种问题;特征:无全国统一规划机构、区域规划委员会负责协调工作,? 当前中国的区域规划属于哪种类型,按照区域规划的行政调控模

4、式的差异可分为自上而下的集权模式自下而上的分权模式按照地域层次和编制单元的属性可分为全国性的国土整治和国土综合开发规划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区级国土规划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区域规划省以下地区的区域规划、市/县域规划,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按照规划编制单元的属性,传统的区域规划分为以 下几种类型自然区区域规划:流域规划、沿海地带规划、山区规划、海岛规划、草原规划、湖区开发利用规划、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经济区区域规划: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东北经济协作区规划等行政区区域规划:市区规划、县域规划、镇域规划等社会区区域规划: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贫困地区脱贫

5、规划、血吸虫病区发展规划,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新的区域规划类型,新的国土规划: 规划体系:由国家级、流域级和跨省级三级规划和若干重大专项规划构成 规划范围:行政辖区的陆上、海域空间、城乡结合部、乡镇(村)等 规划内容:资源开发、环境整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居民体系城市地区规划:分为都市区规划与都市圈规划两种类型 以大城市为主,以城市发展战略性问题为中心,以城市或城市群体发展为主体,以城市的影响区域为范围,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和区域空间合理配置的区域规划;新的县(市、区)域规划(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空间整体利用为重点,在规划范围上,覆盖区域整体空间。,随

6、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规划呈现出新的特征由经济型转向综合目标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技术、制度和环境由面面俱到逐渐演变为重点问题与目标导向型求全求齐,面面俱到难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有限目标 、必须有明确主题 一次区域规划并不能解决区域发展的所有问题 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区域规划新特征,由目标终极型转型过程型新的区域规划的重点已经不是提出区域未来目标年的具体发展指标,而是对区域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进行预测和协调,为区域发展创造和谐有序的环境。由虚调控型转向以空间管制为手段的实调控型通过空间管治措施,以“空间准入”规则来主动调控经济发展由单方案刚性规划转向多方案弹性规划

7、区域发展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要求规划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多方案既提供给决策者多种选择,也为未来应变准备条件。 E.g.: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常见的高、中、低多方案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多方案预测。由指令型、强制型转向指导型、协调型,公众参与列入规划程序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多位主体和多重利益,区域规划只有在协调各方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只有充分协商,才能制定方案。,区域规划新特征,区域规划方法的现代化和定量化新规划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弱化人为主观因素对规划的影响,能更科学合理地制 定规划。区域规划类型多样化 国家为对象的区域发展规划:荷兰、泰国、德国、马来西亚的区域发展规划 跨国的区域

8、规划:欧洲空间远景发展规划、东欧八国空间规划 美国区域规划的公私合营模式;德国逐渐强化妇女在区域规划中的作用区域规划机构和法律日益完善美国大都市管理委员会, 英国的“区域发展机构”英国颁布“区域规划大纲”,德国颁布“联邦区域规划法”等,区域规划新特征,Part2: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区域规划的传统理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区域规划理念:单一的开发主导的理念开发“挂帅”,忽略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区域内综合平衡的理念就地平衡,重复建设,不能凸显比较优势“十大平衡”:土地平衡、劳动力平衡、商品粮平衡、水资源平衡、矿产 资源平衡、工业原材料平衡、运输平衡、电力平衡、资金平衡、建材平衡平均主义的

9、理念“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撒胡椒面”式建设,投资分散、资源利用低下、与市场脱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计划调节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国外区域规划重要理论导向新区域主义:背景:“后福特主义”时代;区域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定义:以生产的技术和组织变化为基础,以提高区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为目标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导向,便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新区域主义”。新城市主义:承认城市的增长,实行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建立永久性乡村保护区(带);建立临时性乡村储备区(带),作为未来发展之用

10、;明确区域性廊道; 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紧凑开发;注重就业、居住与生活配套的平衡;,国外区域规划新理念3E协调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公平)3C并举的规划理念(协调、合作、妥协)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协调与合作)”是途径,通过协调与合作,最终可以让不同参与方相互之达到“Compromise(妥协)”的目的和结果大伦敦规划的增长、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增长:强劲、多元、长期的的经济增长 公平:社会包容性以给予所有伦敦人同样的机会分享伦敦未来的成功。 可持续发展:根本性地改善伦敦的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区域规划的新理念,整合“3E”的五个运动,区域规划的新

11、理念,国内区域规划重要理论导向区域空间整体协调的理念:全域覆盖,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对活动、美观和空间的需求全球化的开放发展理念:全球化视野下的区域发展定位区域规划尺度的扩大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理念:纵向时序上的可持续发展&各横向单元之间的整体协调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念:弹性而切实可行的规划以约束条件为前提的有限发展理念开发空间的有限性;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的有限性区域协商协调的平等规划理念,新理念下的区域规划体系框架,联合国框架下的各种全球性公约、议程、国际法体系等,国际性区域协作或协调框架,跨国的协议、政策、宣言、规划导引等,全国尺度的国土规划、跨境合作区域的开发计划、政策等,

12、国内次区域及国家级重点区域的国土规划,城市地区(都市区、都市圈、都市群),地(市)域、县(市)域规划,国土规划,城市地区规划,基层区域规划,规划层次,规划类型,规划范围,跨国尺度,国家级尺度,地方尺度,Part3:区域规划内容的调整,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区域资源条件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对区内主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产业结构作出规划,论证主要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年限,选取开发规划方案;结合资源开发,预测个产业发展前景,确定产业结构; 对规划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用地及其空间布局; 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确定主要城镇的规模

13、等级、性质和基本空间格局,组织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统一安排区内能源供应、给排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及其与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配合; 搞好区内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对重要水源地、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对有价值的景观加以保护,区域规划新的内容体系,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次区域和重点空间规划导引,区域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空间准入与发展时序,区域管治与协调规划,区位分析,社会发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分析,自然条件评价,经济基础分析,城镇化状况分析,区域分析,区域发展定位 区域发展目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区域政策,重视发展

14、门槛和动态比较优势分析,区域分析的内容,(一)区位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位置 区位的特征及其演变 区位优势及其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劳动地域分工的地位,(二)自然条件分析,自然条件及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等)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经济资源的品种、数量 资源市场的前景与开发技术可行性分析 优势资源利用的可能产业链,区域分析的内容,(三)经济基础分析,人口与就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构成,增长情况等) 经济总量水平和平均水平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分析,(四)城镇化状况分析,现有城镇的规模、功能特征和分布特点 城镇化发展过程和所处阶段 城镇化的促进和

15、制约因素,区域分析的内容,(五)社会发展分析,教育、文化、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情况 社会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六)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三废排放及治理 主要河道环境状况 土壤、城镇大气等环境质量状况 区域绿化水平 灾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城镇传统特色保护,区域发展定位,区域在大区域中乃至全国、全球层面经济分工中的地位 所要达到的发展阶段和水平 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方向 社会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生态目标,具体包括: 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功能定位社会文化形象定位,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方针规范区域发展行为的指南 战略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发展产业,跳跃式发展路径等空间发展模式:核心开发模式、梯度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

16、式、圈层开发模式等 战略重点影响区域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产业和地区和重 要环节,区域规划的内容,(一)区域空间发展战略,1)区域空间分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减法”规划确定非建设用地划定未来城市建设的战略储备空间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区域功能空间的规划布局,区域规划的内容,(一)区域空间发展战略,2)区域空间结构规划地域空间核心: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空间网络系统: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 域分布体系外围空间: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区,区域规划的内容,(二)区域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规划:“三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分布结构“一网络”:区域城镇体系网络系统2)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中心村+基层村城镇建设空间导引以县城(市区)、中心镇为核心的各城镇组团内空间的协调布局;城镇组团间的空间协调组织;各功能用地的规划,提供指导性的用地平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