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重点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9782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复习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境化学-复习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境化学-复习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境化学-复习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复习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复习重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化学- 重点总结逆温 可分为近地面的逆温(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 融雪逆温、 地形逆温) 、自由大气逆温 (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H2S 去除 :HO +H2SH2O+ SH 本底值( 0.220 )*10-9,停留时间14d 。 CO2去除: 1.土壤吸收: CO+1/2O2CO2, CO+3H2CH4+H2O。2.与 HO 自由基反应: CO+HO CO2+H ,H +O2+M HO2 +M,CO+HO2CO2+HO 。CH4去除 :CH4+HO CH3 +H2O。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由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以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自由基 :(

2、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常见自由基 :HO 、 HO2、 RO、 RO2、 RC(O)O2。光化学反应 :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控制: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1.引发反应: NO2+hv NO+O 、 O +O2+M O3+M 、 NO+O3NO2+O2。2.自由基传递反应: RH+HO (O2)RO2+H2

3、O、 RCHO+HO(O2)RC(O)O2+H2O RCHO 、RCHO+hv(2O2)RO2 +HO2 +CO 、HO2 +NO NO2+HO 、 RO2+NO (O2)NO2+R CHO+HO2、RC(O)O2 +NO (O2)NO2+RO2+CO2、3.终止反应: HO +NO2HNO3、 RC(O)O2 +NO2RC(O)O2NO2、RC(O)O2NO2RC(O)O2 +NO2。特征 :蓝色烟雾,强氧化性,具有强刺激性,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高峰在中午。硫酸烟雾型污染:由于煤燃烧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硫酸烟雾与光

4、化学烟雾的比较 : 硫酸烟雾是还原型烟雾,发现较早, 已出现多次, 燃煤产生,冬季, 低温高湿度弱光照,白天夜间连续; 光化学烟雾是氧化型烟雾,发现较晚, 汽车尾气,夏秋季,高温低湿度强光照,白天。降水 pH 推导 :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水pH 的因素,根据 CO2的全球大气体积分数330*10-6与纯水的平衡: CO2(g)+H2O? (KH)CO2 H2O、CO2 H2O? (K1)H+HCO3-、 HCO3-? (K2)H+CO3-、 式中:KH-CO2水和平衡常数, 即 Henry常数 ;K1,K2-分别为二元酸CO2 H2O 的一级和二级电离常数。(KH=CO2 H2O/pCO2

5、、K1=H+HCO3-/CO2 H2O 、 K2=H+CO3-/HCO3- ) 各 组 分 在 溶 液 中 的 浓 度 :CO2 H2O=KHpCO2、HCO3-=K1CO2H2O/H+=K1KHpCO2/H+、CO3-=K2HCO3-/H+=K1K2KHpCO2/H+2。按电中性原理有:H+=OH-+HCO3-+2CO3- , 将 H+ 、 HCO3- 、 CO3- 代 入 上 式 , 得 :H+=KW/H+K1KHpCO2/H+2K1K2KHpCO2/H+2、H+3-(KW-K1KHpCO2)H+-2K1K2KHpCO2=0 。式中: pCO2-CO2在大气中的分压;KW-水的离子积。 在

6、一定温度下,KW、 K1、 K2、 KH、 pCO2都有固定值, 并可测得。 将这些已知数值代入上式计算结果得pH=5.6 。影响 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大气中NH3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四氯化碳和氟氯烃CFC-11 ,CFC- 12 。臭氧层形成 :平流层O2光解: O2+hv( ? 243nm) 2O、 O +O2+M O3+M 、总反应: 3O2+hv 2

7、O3。臭氧的消耗 :O3+hv O2+O (光解)、 O3+O 2O2(生成 O3的逆反应) ,当水蒸气、 氮氧化物、氟氯烃等进入平流层后加速O3的消耗, 起到催化作用。大气 :各种固体或液体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也是气溶胶体系。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分散性、 凝聚性、 形成气溶胶性) 。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湿沉降: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降水过程而使大气颗粒物发生沉降的过程。大气颗粒物的 三模态 :根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并用它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 爱根核模

8、、 积聚模、 粗粒子模。 水中八大离子 :K+、Na+、Ca+、Mg+、HCO3-、NO3-、Cl-、SO42-。溶解气体与Henry定律 :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存在平衡关系,气体的大气分压PG与气体的溶解度的比表现为常数关系,称为Henry 定律,该常数称为Henry定律常数KH。 水体中颗粒物的类别:(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铝或镁的硅酸盐)(2)金属水合氧化物 (铝、 铁、锰、硅等金属) (3)腐殖质(4) 水体悬浮沉积物(5) 其他(藻类、细菌、病毒等)。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 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吸附等温线 :在一定温度, 处于平衡状态时被吸附的物质和

9、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腐殖质的组成 :由生物体物质在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经腐败作用后的分解产物,是一种凝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分为腐殖酸: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富里酸: 即可溶于碱又可溶于酸的部分;腐黑物: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沉淀物中重金属重新释放 诱发因素 :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pH 值降低、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生物富集 :生物从周围环境 (水体、 土壤、 大气) 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常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表示,即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与其生存环境中该污染物浓度的比值。金属污染物

10、: Cd、 Hg 、Pb、 As、 Cr、Cu、 Zn、 Tl、 Ni 、Be。pE-pH图:在高 H+活度,高电子活度的酸性还原介质中, Fe2+为主要形态。 (酸性还原性介质);在高H+活度,低电子活度的酸性氧化介质中 , Fe3+为主要形态。 (酸性氧化性介质);碱性氧化介质,Fe(OH)3 (S)为主要形态;碱性还原介质,Fe(OH)2(S)为主要形态。颗粒聚集方式:压缩双电层凝聚、专属吸附凝聚、胶体相互凝聚、 “边对面”絮凝、第二极小值絮凝、聚合物黏结架桥絮凝、无极高分子的絮凝、絮团卷扫絮凝。土壤圈 :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是联系有机

11、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 活性酸度 :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潜性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Al3+。代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KCl、NaCl 等 )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离子交换。水解性酸度:用强碱弱酸盐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代换出来,同时生成弱酸, 此时测定该弱酸的酸度。土壤胶体的性质:土壤胶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土壤胶体的电性、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带有 OH-基的铝离子容易聚合,聚合体愈大,

12、中和的碱愈多, pH 5.5,Al3+失去缓冲作用。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腐殖质土黏土砂土。土壤的理化性质 主要包括 :pH 值、土壤质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CEC(阳离子交换容量)等。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植物根系作用、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酶系统的作用、 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水分的含量、土壤吸附的影响、土壤的紧实度、温度、气流速、农药种类。吸附两种主要机理:一是分配作用,即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二是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干土

13、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Hg 的生物甲基化途径:辅酶甲基钴胺素把甲级负离子传递给Hg2+( CH3Hg+),本身变为水合钴胺素,后者再经过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胺素,最后, 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甲基正离子转于五配位谷氨酸,完成甲基谷氨酸的再生,使 Hg 的甲基化继续进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系列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和长距离迁移,具有脂溶性和生物蓄积性,对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有高毒的含碳化合物。显著特性:持久性/ 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高毒性、长距离迁移性。表面活性剂 是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的物质,它能显著地改变液体表面张力两相界面间张力,具有良好的乳化、 破乳、分散、增溶等作用。有机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降解作用。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