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09646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567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7页
世界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7页
世界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7页
世界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7页
世界经济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学课件(5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世界经济学,2,教学课时安排,3,第一章 国际分工、科技革命和世界市场,4,第一章 国际分工、科技革命和世界市场,学习目标1.了解国际分工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并且能够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了解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及其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5,本章内容,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科技革命,6,第一节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础,各国国民经济之所以能够结合成为完整的世界经济,国际分工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条件。,7,一、国际分工的涵义及其决定因素,国际分工简单地讲就是跨国界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布哈林

2、指出:“除了其他形式的社会分工以外,还存在着一种各国民经济之间的分工,或者说个国家之间的分工。这种超越国民经济疆界的分工,就是国际分工。” 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国际分工所受到的具体的制约因素也不相同,总的来说各个时期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各国的自然要素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作用)。,8,自然要素禀赋:包括一国的自然资源、气候、领土、人口等。以亨廷顿为代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都强调了自然要素禀赋对国际分工的作用。自然要素禀赋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早期的国际分工有着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越来越小

3、。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一国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体制、国内市场运行机制等,其直接决定各国在当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9,二、国际分工的类型,按分工的基础和稳定性划分 :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上的分工、基于要素密集度差异上的分工、协议分工 按参与国的产业关联性划分: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混合型分工,10,(一)按分工的基础和稳定性划分,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上的国际分工 :稳定性最强,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无直接的关系。 基于要素密集程度差异上的国际分工 :稳定性中等,生产要素禀赋论。 协议分工 :稳定性最差,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11,1.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上的国际分工,这种类型的分工建立在

4、当地天然的气候、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 由于世界上的土地、气候、矿产等自然资源分布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该种类型的国际分工的稳定性也是最强的,12,2.基于要素密集程度差异上的国际分工,生产要素禀赋论认为: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它们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 与自然资源的稳定性相比,各个国家的要素丰裕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即使它的资本规模依然有限,至少也会令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发生某种结构性的变化,从而引起该国对其产业结构乃至国际分工的参与进行调整。因此以要素密集度差异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其稳定性相对较低。,13,3.协

5、议分工,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且生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通过相互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国际分工。 由于政府之间的协议会因为协议双方各自利益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修改,因此协议分工的稳定性最差。,14,(二)按参与国的产业关联性划分,垂直型分工:传统上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与当代世界经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水平型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 混合型分工:前两者的结合体。,15,1.垂直型分工,早期的国际分工多发生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一般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之间的

6、制造业与农矿业、工业制成产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分工,它反映了双方在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因而在分工形式上呈垂直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逐渐表现为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之间的分工,甚至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发达国家从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而发展中国家则从事产品的制造与加工。,16,2.水平型分工,水平型分工可以分为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 产业间分工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与贸易。 产业内分工又称为“产品差异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

7、术程度,但在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上有所差异,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和相互交换,它反映了寡占企业的竞争者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17,3.混合型分工,混合性分工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国家既参与垂直型分工,又参与水平型分工。例如德国对发展中国家是“垂直型”的,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而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德国的进口中,主要是机器设备和零配件。其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欧发达国家。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水平型分工的比重就越大。,18,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的初步形成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19,

8、(一)国际分工的初步形成,起点是18世纪60年代爆发的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完成,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方式的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的推广,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20,(二)国际分工的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爆发了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再一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得世界财富迅速增加,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出现了“资本的相对过剩”,它们在继续争夺原材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同时,增加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本

9、投入,将其作为国内生产的延伸,从而使国际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工业与农业的产业间分工进一步深化,同时还伴随着产业内部的分工,这也直接导致了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 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对既定的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日益不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领土和市场。这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一矛盾表现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断的贸易战、投资战和各种殖民地争夺战,最后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切使得世界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迅速破裂,世界经济的全球局面彻底瓦解,国际分工也因此停滞甚至中断

10、。直到二战后,科技发展又有了新的飞跃,一切又发生了新的转折,国际分工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1,表1-1 部分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单一程度(19501976) 单位:%,资料来源: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9年版,22,(三)国际分工的深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尽管战争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但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现代化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也由此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整个世界经济迅速进入了复苏

11、阶段,国际分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化、细化。垂直型分工的地位不断地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制造业内部的水平型分工。 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分工正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国际分工形式。 国际分工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完全化的趋势。 出现了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分工的发展趋势。,23,(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国际分工的形式从19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以制成品生产为基础的生产部门专业化发展到二战结束后的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到现在以零部件生产分工和工序分工为主的中间产品生产的分工,甚至是产品设计与制造的

12、分工的国际专业化格局,即按生产要素为界限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分工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不断渗透,科技因素已成为生产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国际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科技专业化领域的国际分工所决定的。,24,科技研究的社会分工的两种形式:由于各个国家所专长的科研领域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科学技术学科门类之间的分工,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从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各分工参与国具有相对独立的产品研发与职能技术,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分工。,25,表1-2:各国在全球高技术制成品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单位:%,资料来源:美国全国科学基金

13、会年度报告,1991年,26,四、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国际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深化,反过来对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又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 国际分工能够提高世界各国的经济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扩大生产可能性曲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国际分工从产生之初就是由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廉价商品和各种超经济强制手段的压力下,被迫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之中接受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各种规则,这使得国际分工从一开始就体现着不平等性。,27,第二节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内涵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8,一、世

14、界市场的内涵,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交换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体。 世界市场是在各国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联系各国商品和要素流通领域的纽带,但它并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简单加总。世界市场仅包括各国国内市场进入国际交换的部分,而一国生产要素的交换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局限在国内,并没进入世界市场。 各国的国内市场是一个国家内部交换关系的反映,是国内交换的场所或领域,而世界市场则是超越国家界限的生产要素交换场所或领域,29,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市场的萌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新发展,30,(一)世

15、界市场的萌芽,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区域性国际市场逐渐扩大完善,最终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过程。 15世纪,区域性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 到了15、16世纪,通过许许多多航海家的不懈努力,西欧各国不仅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还同时发现了美洲大陆。 “地理大发现”。 从16世纪开始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31,(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个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末,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初。从18世纪最后的30年到19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建立了机器大工业,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完善。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交换的逐渐频繁,

16、世界市场也得以不断扩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32,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机器大工业体系的建立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市场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工业革命的发生使欧洲出现了大量成本低廉的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金属制品和机器等。这些产品的出口彻底瓦解了殖民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世界市场的价格机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业革命发生后,欧洲由于其工业制成品实现了规模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殖民地的不断反抗也使得原来那种靠使用武力拓展市场的交易成本急剧上升。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中,逐步形成了以国际价格为核心的等价交换机制。等价交换机制的确立,标志着世界市场进入了一个有序的发展轨道。,33,(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这个时期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资本输出的加强,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 多边贸易及支付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和贸易惯例的产生。 较为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建立。 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