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9560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钟山记知识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钟山记知识整理共有大类: 一 通假字二 古今异义三 一词多义四 词类活用五 特殊句式 六 重点词义七 翻译一、通假字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 至莫夜月明(莫,通“暮” ,晚上)二、古今异义 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 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 2莫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 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 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4焉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硿硿焉(相当于

2、“然”, “地” 、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 ,即“到那里”,兼词) 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 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余尤疑之(我,代词) 6得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 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 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 8、而扣而聆之(表顺接) 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9. 因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 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 事不目

3、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 (三)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此鹳鹤也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 磔磔(于)云霄间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 )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 ) (五)介词结构后置得双石

4、于潭上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而大声发于水上六、重点词义: 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 3、余尤疑之(更加) 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 (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 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 (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 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七 翻译 水经上说: “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 ”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 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这种解说, 人们常有怀疑。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 何况是石

5、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 寻得两块石头在水 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 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 为探得原由了。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 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 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 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 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寺庙里的和尚派 一个小童拿着斧头, 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 石头硿硿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 信这种解释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我只与苏迈坐了小

6、船,来到峭壁下面。看 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 阴森森地象要扑打人; 而山 上栖息着的隼鹰, 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 在云中磔磔地叫着; 又有象老人在山谷 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 “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 上突然响起了巨声, 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 我慢 慢地去察看,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 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 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 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 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 如同奏乐一般。 我就笑着对 苏迈说: “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 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古人不骗我们呀!” 事情不亲眼看到、 亲耳听到就妄断有无, 这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 大概与我 相同,但他说得不详尽; 一般士大夫们终究不愿亲驾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 能知道真相; 而渔夫船夫, 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 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传 布开来的原因呀。 而识见浅陋的人, 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方法来探求,自以为求 得了结果。 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 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 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