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知识(3000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9346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11 大小:8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知识(3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古诗知识(3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古诗知识(3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古诗知识(3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古诗知识(3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知识(3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知识(3000字)(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题技巧考点透视综观近几年中考,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古诗词鉴赏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难度不大,所选古诗词大多来源于课本或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二是所考内容一般有常识记忆、词语理解、情感领会、表达技巧分析、名句品味等。三是所考题型有选择题、主观表达题以及鼓励创新的开放题,后两种题型有增加趋势。解题指津应该怎样复习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赏析诗词语言。 赏析诗词语言,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诗词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和隐含意义, 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

2、之意。比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就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形象。2、赏析诗词形象。 古诗词中的形象,主要是指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完成这类题目,要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词的写作背景。比如阅读虞世南的蝉 ,我们一方面要理解蝉在诗中清高尊贵的形象,另一方面要明白作者是借蝉抒怀,以此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3、赏析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主要运用

3、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 ,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表达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情感。4、 评价思想内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可以抓住主旨句、情感句进行分析,可以从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可以从作者的情感倾向、生活志趣进行分析,还可以就诗词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进行分析。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词人作此词时任陕西经略副使,正在抗击西夏的侵扰。了解了词人的生活经历,就不难理解这首词的主题思想了:这首词主要描写北宋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描绘了边地奇异的秋景,从而表达了词人慨叹功业未建和戍边将士思念

4、家乡的复杂心情。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一、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 、 “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修饰语:大

5、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3、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3

6、)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 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三)赏析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

7、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 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 先声夺人、

8、 以小见大、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写作技巧中象征, 互文 , 婉曲 , 通感 , 双关 , 炼字 , 卒章显志的含义.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互文 : 指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 也叫互辞,

9、 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 “将军”, “将军” 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 ,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

10、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东船西舫悄无言” “东犬西吠” 亦属此类。二、邻句互文。 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 暗示“又挨打了” 。通感: (移就)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

11、感。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和移用的区别: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1谐音双关:我失骄杨群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2语意双关: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

12、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 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 分) 湖 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 分 )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 分)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13、。(3 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 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 能写出春日景色得1分,简单描述得2 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1 分) ,从时人不识余心乐 , 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1 分) 。【答案】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答案: 8、答案示例 : 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9、答案要点 : 比喻、设问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

14、对比、反衬10.答案示例 : 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 分)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2)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15、是() a 、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b、“水何澹澹” 到“洪波涌起”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 “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1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为什么: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3、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 “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 指潮水上涨, 水与岸平。 “风正” 指风向既顺, 风力又不猛。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