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9344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1、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答:2、水 调 歌 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 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 微路绕 攲斜。为问山翁何事, 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 空飘荡, 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 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 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1) 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

2、用?答:(2) 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答:3、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官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的名篇。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5 分)答:(2) 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4、访隐者 宋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3、1) 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1 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 分)答:5、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注 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答:6、塞下曲 ( 其六 ) 戎昱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注】骎骎 (q n q 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这首诗刻画了怎

4、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7、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答:8、野 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 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一个野步者的形象。答:9、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10、(2012 安徽卷)最爱东

5、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 分)答:(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答:11、( 2012 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 分)答:12、( 2012 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

6、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分)答: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答:13、( 2012 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 分)答:14、病 牛李 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

7、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 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 牛” 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答:(2)古人云: “ 诗言志。 ” 请结合两诗中“ 牛” 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答:(3)15、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

8、: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16、渔翁( 唐 ) 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鹊桥 ( 宋) 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中“ 渔父 ” 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 渔翁 ” 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17、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9、感情?答:18、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景物描写的特点。(3 分)答:(2)这首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卢岵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 分)答:19、浣溪纱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4 分)

10、答:(2)你认为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 ?请简要分析。(4 分)答:20、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的特点。,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答:21、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 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渚1云低暗度,关月2冷相随。未必逢矰3缴4,孤飞自可疑。注释:渚:水中的小洲。关月:边关的月亮。矰: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1)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 分)答:(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4 分)答:1、答案:“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

11、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 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2、答案: (1)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 )、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3 分)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 分)(2)对朝政的不满;(1 分)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2 分)想以山水自娱;(1分)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与痛苦。(2 分)3、答案: (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 (2 分) “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

12、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 (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欣喜。答出这一点也可给分) (3 分,每句1 分)(2)使用了对比、 用典的手法, (2 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却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 (少年时期 1 分,现在1 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 (2 分)4、(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 ”与诗题 “访隐者 ”中的 “访 ”相呼应。答案: 踏(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 隐者

13、 ”的形象,诗人通过“酒熟不出门 ”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 ”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5、答案: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酷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6、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 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14、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7、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8、答案: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

15、郊漫步的老者形象。9、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分析“ 蓬头”“侧坐 ” 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 遥招手 ”“怕” 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10、(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2)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

16、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11、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12、答案:(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13、答案: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 单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