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县情况介绍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 青藏高原东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国道 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是成都市通往阿坝州府所在地马尔康、 及红原、阿坝县等草地、 出省连接甘肃、青海、新疆最为快捷、比其它路径距离相对较短的通道全县总幅员面积为 4318 平方公里,距离省会成都 16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 60 公里境内国道 317线东连汶川县,西接马尔康县,是理县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5.12”特大地震发生时,道路严重受损,理县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成为了孤岛 为了打通理县通往外界更多的出口,一方面可以在发生特大地质灾害后可多一个出口通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与邻县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全县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可以避免特大地质灾害发生后再度陷入孤岛的局面理县交通局已于2008 年 6 月20 日以理交 [2008]67 、68 号文件向州交通局请求新建2 条公路:理黑路(理县米亚罗至黑水县芦花镇),新建道路长约65 公里理小路(理县毕棚沟至小金县四姑娘山),新建道路长约27 公里,其中隧道 3.8 公里桃坪乡是理县与汶川相连交界的第一个乡镇,开通理县至黑水县、小金县后必定经过的乡镇,桃坪乡距汶川仅有8 公里,理县 13 个乡镇中有大部分及多数的人口都到汶川购物、子女读书、治病等事宜。
2 境内山峦起伏,平均海拔2700米,气候属山地型立体气候,春夏季降水量多,冬季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在650—1000毫米之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 6.9 ℃--11 ℃理县农业资源丰富,优势资源主要有林、果、蔬菜、花椒、药材等林业用地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3% ,活立木蓄积量22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 40.7% 经济作物以欧洲甜樱桃、 花椒、核桃为主,兼有葡萄、桃、李、杏、石榴等小水果天然牧草地161 万亩,有效利用面积 111.89 万亩,牧业发展前景较好理县大白菜、莴芛、蕃茄、萝卜、花菜、土豆等 7 个蔬菜品种均已通过无公害蔬菜标准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成都市主要秋淡季蔬菜基地之一理县还盛产各种天然药材,如:虫草、贝母、天麻、黄芪、羌活、当归等,品质均好水能、矿产资源可开发性较强, 河流落差大,水电可开发量达 104万余千瓦,现水电总装机26.7 万千瓦,预计三年内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100万千瓦;矿藏资源初步探明有铜、锡、 铁、铅、锌、金、银、铝、钛、大理石、硅石、金钢砂、石英石、云母、花岗岩、硫磺等理县境内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县旅游资源品种多,目前,已初步规划开发的有古尔沟温泉、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毕棚沟自然生态区、桃坪羌寨,正在规划的有百里藏羌文化走廊及红色旅游开发1.米亚罗红叶风景区3 东西长 127 公里,南北宽 29 公里,幅员 3688 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开发最大的红叶是、风景区,是香山红叶的180 倍景区植被覆盖面90%,森林覆盖面积75%1995 年 1 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8 年被批准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1999 年被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圈中国委员会正式授权“米亚罗人与自然保护圈中国网络成员”金秋是米亚罗的四季之最,金秋十月的米亚罗灿烂绚丽,整个景区森林景观和民族风情自然组合,和谐一体,享有“三千里红叶,三千里情”的美誉2.毕棚沟生态旅游区系米亚罗国家级人与生物保护圈的核心区域,海拔2015—5922 米之间,幅员面积613.8 平方公里整个景区拥有自然景点82 个,其中一级景点 38 个,二级景点 33 个,三级景点 11 个,人文景点 5 个,像璀璨的珍珠镶嵌杂毕棚沟的六个分景区内沟内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原始古朴,涵盖冰川、雪峰、海子、原始森林、溪流、瀑布、高山草甸、红叶、花海、彩林等自然风光,以山雄、水异、林秀、动植物物种丰富为特色。
3.桃坪羌寨桃坪羌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羌寨以建筑特色独特的羌碉 (碉背后的“鱼脊”及碉顶半敞开的外形) 、遍布寨内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迷宫通道、 碉楼合一的建筑程式、 以“挖眼搭木” 和“靠墙立柱”而形成的堡垒式建筑群,由水网、迷宫通道、比肩联袂的房屋楼顶形成的羌寨特有的地下、 地上、房顶三层立体交通系统以及保存完好的4 羌族民风民俗而著称4.古尔沟温泉地处米亚罗红叶风景区腹地 该温泉 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泉,水温为 62°C,日流量为 3000吨,含锂、锶、锌、硼、氟、锗、硒等三十多种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 属淡矿化热硅水型医疗保健矿泉水和偏硅酸型天然引用矿泉水,是集饮、浴、疗于一体的优质热矿泉、具有防病治病,护肤美容、减肥、抗衰老等多种功能5.人文资源理县世居着藏、羌、汉三个主体民族,据史料记载,理县所居嘉绒藏族公元四世纪从西藏迁徙而来,距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羌族素有民族活化石之称,公元前四世纪已活跃在岷江上游千百年来,各民族不但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生活方式,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共居文化藏羌民族锅庄,正是这种独居文化的经典, 这种民族自娱性舞蹈是理县古老悠久民族文化之树上最璀璨的明珠,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藏族、羌族还是世居的汉族都喜欢。
逢年过节,婚筵团聚人们点燃篝火,杀羊烤肉,挥舞串铃皮鼓,围着咂酒载歌载舞, 通宵达旦,由此延伸着丰富的民族内涵美丽的杂谷脑峡谷被中外学者誉为天然民俗博物馆和藏羌民族文化风情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