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08831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733 大小:1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3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3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3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3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经济史ppt培训课件(7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经济史,从经济视角看历史 以历史眼光看经济安徽师范大学,第一章 导论,中国近代经济史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演变及其规律的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史是深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和基础。中国近代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经济变迁是基本的形态,它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的特点,也具有二元性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近代经济演变的基本过程,并对近代经济发展水平、近代中外经济关系、近代经济发展中的官商关系、城乡关系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一、经济史概念与理论工具 二、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的特征 三、闭关政策与传统市场机制的特点 四、近代以前的资本主义萌芽 五、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特点,政治经济

2、学辞典认为经济有四种含义:一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二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分配、交换和消费;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四日常生活用语中指节约和家庭收支状况等。“经济”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几与“政治”同义;作为近代学科名目的“经济”,乃由日人翻译西方术语Economy而成,并于清末输回中国。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5页。,一、经济史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一)基本概念 经济史的考察对象,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经济现象的演变发展。是一个经济发展与制度演进及其交互作用的历程. 经

3、济史是运用经济范畴阐明经济规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具体历史过程。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 经济史是一门兼跨经济科学和历史科学两大门类的边缘学科。,历史是至关重要的.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其现在可能的选择.要理解经济实绩随时间变化而显现出来的差异,就需要了解经济的演变_诺思:,中译本序,经济史的主题,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质提高的历史 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 第三,社会进步 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与历史学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学利用历史方法实际上是运用历史智慧,主要联系: 考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

4、的重叠,已往的经济状况、发展轨迹; 叙述方法上,重视时序性,用史料说话。,与历史学的联系和区别,主要区别: 任务不同,经济史要通过对经济理论的不断证实和证伪,推动经济学的发展; 观念不同,在史学家的人性判断中,加入“经济人”假设; 方法不同,尽可能借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如发展阶段论、交易成本概念、创新理论、经济图表及数学模型。但切忌生搬硬套。,与经济理论研究的关系,研究对象和目的大致相同: 都是“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关系,探索它们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供人们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时借鉴和利用。,规范经济学运用抽象的经济范畴形成的逻辑体系去阐明

5、经济发展规律。解答应该是怎样(应然) ? 实证经济学试图以一种理论或假说预测将来。检验假说的唯一方法是将假说的预测与经验相比较。探明实际是怎样(实然)?,经济史学是实证经济学的基础。 运用经济范畴去阐明经济规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具体作用。经济学理论亟需中国经验的证伪检验。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非流.,经济史为经济学家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提供免费的自然实验。 了解过去的经济 说明评价现在的经济理论 经济史的发展可以超越由已知理论和现代数据分析推导的假说,研究经济史的意义,能提供大量的经验和事实,为现实服务; 经过历史沉淀的事实比人们直接感知的事实 可靠; 历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可对经济理论的假

6、设和命题进行证实和证伪; 用史学工具更容易找到经济发展的脉络和原因。,研究状况,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王亚南:中国半封建关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严中平(19091991) 中国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1909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1931年,考入中央大学英语系,次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1936年大学毕业后,严中平到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经济及经济史研究工作,从事棉纺工业和棉业发展史研究,接着从事清代云南铜政研究。1947年秋,严中平接受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赴英进修。1950年回国后,继续从事经济史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组组长。1991年在北京病

7、逝。,王亚南:1928年王亚南赴日本留学阅读了大量马克思著作及欧洲古典经济学,“1933年因参与“福建事变”被通缉而亡命欧洲。1935年他回到上海,和郭大力翻译资本论。抗战期间,王亚南曾在周恩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工作过一段时间。直至解放前,他先后被聘为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福建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长、厦门大学教授,从事教学与著述。 从1950年起,王亚南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直到去世。1969年,他因癌症于上海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身后留下四十一部著作(译作)和三百四十多篇学术论文。 厦门大学召开纪念王亚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时,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概括王亚南的两大成就:“一是翻译资本论和以此为

8、武器研究中国;二是为厦门大学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亚南把资本论的观点,马克思的立场方法,作为自己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的武器。如他经济理论体系代表作之一的中国经济原论(解放后再版改名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运用资本论的体系范畴,从商品经济入手,揭示了旧中国商品形态的经济属性。该书出版后被学术界誉为“一部中国式的资本论”,被译成多国文字。,主要参考书目,1、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5),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版。 2、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3、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

9、社1983年12月版。 4、许涤新 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许涤新 吴承明主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 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论丛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2关于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工具,(1)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分析工具 (2)经济史的

10、传统与现代 (3)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熊彼特说,经济学家应该掌握三门知识,一是经济理论,二是统计学知识,三是经济史。如果三门只能学习一门的话, 情愿选择经济史,而放弃前二门。,历史学派的国民经济学。 以李斯特为先驱的历史学派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一国国民经济与发展,否认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和历史性。 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描写和论述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的现在和过去的事实。研究经济学必须与政治史、法律史和文化史等相联系。不能满足于对现在经济现状的研究,必须综合比较过去的国民经济情况。,历史学派的“历史生理的方法”和“历史统计方法”。 该方法包括四个基本原理: (1

11、)目的在于描写、记录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的现在和过去的事实; (2)研究经济学必须与政治史,法律史和文化史相联系; (3)不满足于对现在经济现象的研究,必须综合比较过去的国民经济状况; (4)对任何经济制度不轻易地一律颂扬或否定,主要任务在于指出为何以及如何从“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新历史学派在方法论上把历史归纳法与抽象演绎法的对立推进到更加极端的地步,主张更多的使用历史统计法,以代替历史生理学的方法。新历史学派在方法论上更有一些新的特点:(1)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经济问题和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相联系加以说明;(2)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认为人们的经济

12、地位取决于法律制度,而法律制度是历史的产物。经济自由、财产权利、契约关系等都以法律为依据,因而,都由立法权利更改;(3)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是道义结合的具体机构,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国家的职能将不断扩大。新历史学派比旧历史学派在方法论上更热衷于政治。,李斯特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的发展分为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毕雪新历史学派提出第一阶段是封闭经济第二阶段是城邦经济,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换.第三阶段是国民经济.生产者都是为市场而生产,商品要经过许多环节才达到消费者手中。,(1)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分析工具,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史学家进一步明确提出,对经济发展而言制度的

13、变化是外生的变量,对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过去通常用来说明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变化,只是经济增长本身,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制度变迁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1961年诺思出版1790-1860年美国经济的增长,是运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经济核算法、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法和经济计是分析法,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视为新经济史的代表作。,1968年发表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由于船运制度和市场制度发生了变化,从而降低海洋运输成本。尽管海洋运输技术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海洋运输生产率却大大提高。 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能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史 结构与变迁

14、两组核心概念 制度:一种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伦理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产权理论 国家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 三个基本经济史研究框架 (一)按照制约的范围将制度分为制度范围(或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 (二)按照契约的法律化的程度,将制度区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三)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心论点: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通过制度安排和确立产权对人的经济活动产生一种激励效应。,国家的地位,国家是一种某个给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性的制度安排

15、。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以保护产权,其得到的代价是税收。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在于保障财产权和提供公共产品两个方面。,新制度学派:国家具有制度创新的优势。它可以实施产权制度,并且费用要比其他团体和个人建立的保护系统的交易成本要低得多。同时,可以对生产资料的配置施加强制性影响。,近代国家的职能 1,目标导向职能,克服市场经济产生的短期行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 2,规范市场和各种经济行为。 3,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矫正偏差。 4,供给公共产品,如通讯,邮电,环境保护,水电,教育,卫生,文化等。 5,社会保障、社会救济、保险等。 6,其他各种服务功能。,补充:其他研究理论 发展经

16、济学方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先进工业和落后农业相对立,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直到其边际生产率大于0。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把一国的经济成长分为五个阶段,认为一国若要进入起飞阶段,其投资率须由占国民收入的5%提高到10%以上 拉美经济学家阿明等所提出的结构主义,依附论,不等价交换理论等,认为南北对立,发达国家榨取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剩余,区域论和周期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然后推向各国的一个流派(W.Skinner & R. Hartwell) 把中国分为八大经济区,清朝以后加上东北成九大区.每区都有一两个核心区,经济发展是由核心区向边缘区推广. 大区内各级市场和劳动力的转移相互联系,形成多级性体系 各大区的发展都有周期性.周期一般有四个阶段:边区(未开发)阶段,大发展阶段,衰落阶段和平衡阶段,社会学方法,基本特点: 第一,摆脱”西欧中心论”,不去套西方工业化的模式,而是注意各民族,地区特点的比较研究,因而有”空间史学”之称 第二,它重视”底层”即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心理学等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史研究,扩大了研究方法的领域 第三,它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积累了一套科学调查研究方法. 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他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