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828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四点做法封开县长安新地小学岑燚文当了多年班主任的教师, 心理大多感到厌倦。因为班主任工作很烦琐,纪律要管, 安全教育也要做, 还要进行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等等。遇到学生被学校公布处分结果,学生本人脸上无光,作为班主任心理也不好过。精神和经济都受到伤害!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多一点反思,多一点总结,多向成功人物请教, 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下面谈谈我管理班级的四点做法:一、善待违纪学生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 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

2、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近几年来, 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情节比较轻的学生, 我罚他上讲台唱歌或者讲故事,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内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 描述他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 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唱歌或者讲故事时, 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讲故事,大2 家的目光都集中

3、在他身上, 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锻炼。写心理报告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 无疑给他们布臵了书法和写作的练习,是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沧” ,可见良心用苦!第三,可以令到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 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 班上有一名男生何以东同学,平时沉默寡言, 有一次违反了班级的清洁管理条例。 他自己选择了罚上讲台讲故事。结果,故事讲得很流畅, 而且情节生动,赢得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在同学们的掌声中, 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而且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比别人差。二、讲究批评艺术记得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的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用

4、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 但实际上他只是慑于班主任的威严而内心着实不服气。后来,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我们看电视时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 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 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

5、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 ”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3 罪犯等同起来吧?班上有个男生黄世坚,性格比较反叛, 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 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 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就是爱打篮球,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有一次我们班与兄弟班打篮球,结果我们班以25:20 胜了,其中他的得分是13 分。我立即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当晚就找他出来谈话。 首先我就赞扬他今天在篮球场上表现如何英明神勇,关键时刻连进两个三分球, 力挽狂澜, 为班级的胜利奠下了坚实的基

6、础,赢得了同学们一浪接一浪的掌声。 之后,我又跟他聊“梦八”蓝球队的全攻全守,古巴的篮球队, 聊到篮球他特别来劲。 聊完后,我发现他的脸上已经露出了春天般的微笑, 之后我又跟他回顾在主题班会上他如何舌战群雄,面不改色心不跳, 然后我又大力表扬他出的黑板报如何别具一格,赞扬完后我发现他已经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地思考过为什么?”然后跟他一一分析原因, 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 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 自己很快会成为班干部。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约他出来长谈了一次,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

7、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期中考试后他第一个跑到我家里来问自己的成绩,问自己的成绩有没有进步。五年级一开学我起用该同学做班干部,结果他干得很出色,而且曾经有一次考试进入全级前三十名。三、坚持原则,注重疏导我所带的六( 1)班在学习上从三年级到现在,每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都处于全年级的领头羊位臵,而且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 很大4 程度上得益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在班级管理上, 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把这样一个理念教给了全班学生,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于我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中。为了实践这个理

8、念,我自己设计了两套独特的掌声,一套是用来鼓励自己的, 一套是用来鼓励他人的,通过这些理念和掌声, 激发学生的斗志。 学习上我大张旗鼓地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甚至是发难, 要问到所有的科任老师当场回答不出你的问题,直至问得老师满头大汗的时候才算真正的动了脑筋。纪律上我坚持“先专政后民主”原则。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胜利。 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原则, 一旦有一次没有遵守原则, 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结果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

9、法律不外乎人情, 我们先讲法律再讲人情, 这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原则。班上有名男生莫剑威, 有一次被班干部记名之后作出了很强烈的反应,他认为自己不过是迟到了一分钟就被班干部记入黑名单,觉得六(1)班的纪律实在是太严了, 甚至强烈要求调到其他班去, 我把他违纪的事情做了处理, 处理的当天我就找他出来长谈,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工作。 经过一个下午的长谈后, 在我没有要求他赔礼道歉的情况下他自己主动向主管纪律的班干部承认错误。鉴于他的进步,后来我试用该学生担任班干部,结果他很成功的组织了几次班级大型集体活动,由对纪律很不满变成了对班级纪律积极维护。5 四、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 每天忙得不

10、亦乐乎, 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太低了。 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记得有一次在班主任研讨会上,校长曾经介绍过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我以前也用过这种方法, 但用起来没有像校长那么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得不够好。经常在公共场合给班干部戴高帽,虽然可以激励班干部的斗志,但是无意中也会引起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听了校长介绍后我茅塞顿

11、开。 赞扬由公开场合逐渐变为地下工作者, 给班干部戴高帽子后, 班干部做事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永远高涨,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举一个例子,有个班干部抱怨他举办的活动同学们反应冷淡,不够热情,比如他提出星期六晚上在班上搞一台文艺晚会,结果表示要参加者寥寥无几, 结果泡了汤。后来我问了其他班干部, 为什么没有人参加晚会, 其他班干部都说很多人无法接受那个班干部的工作方式,因为他的工作方法多是命令式的。他是这样说的:“星期六晚上搞文艺晚会, 全班同学都必须参加!”很多刚上任的班干部或者新班主任都喜欢用这种语气,其实很多学生都

12、不太接受这种方式。我教他说话换一种方法和语气:首先讲这次晚会的节目如何丰富多彩,将同学们的胃口先吊起来,以提高大家的兴趣,然后话音一转:6 “同学们认为今周搞晚会好呢还是下周搞晚会好?”这种方法叫做二选一,既暗示了晚会肯定要搞又给到全班同学商量时间的余地,而且以这种商量的语气讲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了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尊重。他按照我的提示,在班上演绎了我的剧本。班上讨论得很激烈,有的说这周、有的说那周。 少数几个表示不参加, 但大部分人都说下周搞好一点,因为有充分的准备, 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 但还有几个犹豫不决, 在一个星期的筹备中几个不太想参加的同学也被影响了,最终的结果是这次晚会搞得非常成功。 不仅如此, 还吸引了大批别班学生参加, 后来别班也纷纷效仿我班,使我班的学生脸上充满了豪迈之感。同样的事情但在工作方式上改动一下取得的效果是如此的不同! 那个经我辅导的班干部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对我简直是 “言听计从”,我也切实体会到做班主任的成功!以上是我在多年班主任工作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其中的观点和做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班、 每一个学生;尽管如此,只要我们注意分析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 懂得他们的共性和差异, 以上四点多数情况下都适用,但需要创造性地运用, 尤其是对那些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是有用的“及时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