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825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贾谊是中国历史舞台上一颗耀眼的彗星。贾谊一生只有三十三个春秋, 其在 政治舞台上如彗星一样迅速陨落,然而却在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中留下永远的光 辉。贾谊以其过人的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学、哲学等方面留下了诸多有预见 性和开拓性的建议和改革, 这无疑对当时的社会政治、 思想、文化以及后代的历 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年少好学,通诸家之言。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 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 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 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

2、余,最为少” 。贾谊少年时代便博 览群书,从荀子再传弟子吴公, 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另外跟随张苍学 左氏传,以加冠之年登博士之列,可谓是少年得志。 初出茅庐,意气风发。贾谊在河南守吴公门下的四年,正是吕后掌权的时 期,前 180 年吕后死,陈平,周勃诛杀吕产,吕禄等诸吕的叛乱,拥护代王刘恒 为帝,即汉文帝。史称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增益,有不 便辄驰以利民。 , 专务以德化民。 ”文帝初立,积极网络天下人才,加之 吴公和张苍联合起来推荐。 贾谊出任博士没有辜负老师们对他的厚望,初出茅庐, 议论风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 出。诸生

3、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人 生得意,为人所羡。 汉文帝初期贾谊在政治上的得势, 为其思想的形成和部分主张的实现提供了 前提。分析贾谊的思想及其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礼法结 合,以礼为主的礼制思想;二是: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三是:政治上主张大一 统和中央集权;四是 : 主张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以上几个方面是贾谊思想的主 要方面,其在哲学,文学,教育领域的思想及成就,在此不再细说。 一、礼法结合,突出礼制的思想。以礼治国是贾谊政治思想的鲜明特色,然 而贾谊的这种礼制思想又不同于先秦时期的礼制思想,他主张在不废除法治的前 提下,把法家的一些思想吸

4、收到自己的礼治思想中来,以此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 期儒家的礼治思想。 贾在当时提出礼治是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素和现实需要的。对 于秦朝严刑峻法导致的短命而亡的惨痛教训是其历史根据,另一方面汉初社会中 名分僭越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 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 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於是秦 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说明贾谊对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是持肯定态 度。 然而贾谊站在儒家道德立场对商鞅片面的强调法治而摒弃礼治的做法是持批 评态度的。“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於进取,行

5、之二岁,秦俗日败。秦人有 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假父耰鉏杖篲,耳虑有德色矣;母取 瓢碗箕帚,虑立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踞;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睨。其慈 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虑非有伦理也,其不同禽兽仅焉耳。然犹并心而赴时者, 曰功成而败义耳”。 历史上的初秋时期是礼乐崩坏的混乱时期。因此孔子说“富 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孔子在此强调只有“仁义” , “礼让”才是符合道德的正确方法。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发展, 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追逐财富的时候不在恪守周礼所 规范的道德了。阳货曾言“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因为法家理论

6、的根本特点就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这样就使“亲亲尊尊之恩绝。 ” 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之礼治。 法家政策的实施,固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然而秦朝历代基本坚持严刑峻法,以刑去刑的做法, 尤其是取得统一中国之后仍 然坚持严法酷刑于民。正如过秦中说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以此言之,取与攻守不同 术也。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 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所以在夺权之后就必须随形势而改变统治的方术, 即所谓“取与守不

7、同术”的道理。贾谊提出“饰法设刑“, 主张统治者应顺应形势 变化,及时调整统治策略,注意取缔繁法严刑,以圣德于天下。从而体现统治者 的仁心,因而贾谊认为“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 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主张 礼治。 此外,汉初存在的经制不定, 四维未备,是贾谊主张礼治的现实因素。 首先, 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僭越现象,今俗侈靡,以出相骄 ,出伦逾等 ,以富过其事相竞 . 今世贵空爵而贱良 ,俗靡而尊奸富 .民不为奸而贫 ,为里骂 ;廉吏释官 ,而归为邑笑 ;居 官敢行奸而富 ,为贤吏 ;家处者犯法为利 ,为材士 .故兄劝其弟 ,父

8、劝其子 ,则俗之邪至 于此矣。”一切都变的以财富和权势为转移,所以贾谊建议汉文帝及时补偏救 败。其次,各诸侯王的僭越,汉初高祖所封异姓诸侯王基本被消灭,此时的刘姓 诸侯力量已经壮大, 他们开始在礼制上出现僭越:一是等级上的僭越, 即与天子 平起平坐;第二,扩充自己的权势,出现官制和法制上的僭越;三是,衣物器物 上的僭越。贾谊对次极为不满,因此建议文帝,“君臣同伦,异等同服,则上恶 能不眩其下?孔子曰: 长民者衣服不贰, 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一。” 诗 云:“ 彼都人士,狐裘黄裳,”“行归於周,万民之望。” 孔子曰: “ 为上可望而知 也,为下可类而志也,则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

9、 而此之不行,沐渎 无界,可谓长大息者此也。 ”第三是匈奴的傲慢无礼,对此贾谊认为“天子者, 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徵令,是 主上之操也;天了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 天下之势倒植矣, 莫之能理, 犹为国有人乎?”。贾谊从三个方面的矛盾分析: 即商人与贵族地主之间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诸侯之间的矛盾, 汉族和匈奴少数民 族的矛盾。敏锐的提出“立经陈纪” ,建立以“礼”为中心的政治革新建议。 贾谊的礼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礼治重要性的思想; 以等级制度为 中心的不平等论;礼治的具体制度的思想。 首先是贾谊关于礼治重要性的论断

10、。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基于血缘宗法关系的 产物。甚至推广至宗族之外而盛行于整个社会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儒家后来 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便成为适应整个社会的规范。特别是统治 阶级加入贵贱, 等级关系以后, 礼治便逐渐演变成了伦理意义上的政治范畴。贾 谊认为: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别,别同异,明是非。”只是传统意义上 的定亲疏,而其在礼中说: “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 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分也;尊卑、大小、强弱有位,礼 之数也。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爱不 仁,过爱不义。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 ”

11、所以关于礼,贾 谊是着眼于其政治意义的。 贾谊认为君臣之间要等级分明, 尊卑大小,强弱有位, 是不同等级的人都按照等级的规范行事,从而达到稳定国家社稷的目的。 然而在贾谊突出的强调礼在政治统治上的作用的同时,他并不否认礼在社会伦理中所起 的作用,反而是他说主张的政治上的礼治实际上是以礼的伦理作用为根基的。这 是因为传统伦理中的 “亲亲”关系仍然在社会结构中占支配地位。因此就有了所 谓的“移孝作忠”,尽忠君王,以达到“忠孝两全” 。这也正是儒家将伦理和政治 统一起来,以伦理为基础进而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所以贾谊提出的明等级是以定 亲疏为基础的,他的礼治思想的政治主张是希望社会能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

12、 系。他认为: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至 也。君惠则不厉,臣忠则不贰,父慈则教,子孝则协,兄爱则友,弟敬则顺, 夫和则义,妻柔则正,姑慈则从,妇听则婉,礼之质也。”即不同等级的人都 应谨守上下尊卑的区别, 才能达到一种既等级分明又相互敬爱的和谐状态。说以 贾谊是十分重视礼的作用和重要性的, “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 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 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 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是贾谊注重礼的作用和 重要性的重要证据。这正如后

13、来的“道德为万世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故举此 四者为用礼之主,则余行须礼可知也。”中所说的,一切都必须以礼来进行规 范,才能达到一种圣治。 贾谊全面系统的提出礼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是 第一次的,具有开拓性的创新。 其次是贾谊关于礼的阶级不平等论。贾谊曾言:“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 。 ”在其对礼的作用进行全面的论述的基础上,贾谊对礼的阶级本质也有其深 刻的把握,也就是他所认为的礼在不同阶级的不平等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礼治 思想中的亲亲关系本来也是明确主张区分等级差别的,所以墨子主张“兼以易 别” ,就是针对儒家的阶级不平的论而提出来的。后来孟子又有了发展,他说: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

14、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荀子 对孟子的这一思想,特别对礼的别贵贱作用进行了强调。他认为:“君子既得其 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 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 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21) 。 ”贾谊关于礼的阶级不平等 论正是来源于荀子的有“别”思想。然而他的礼的不平等思想是与法家的“不别 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相对立的,这不同于孟子和荀子的“别贵贱”是与 墨家的“兼爱”思想的对立。这是因为战国以后,新兴的地主阶级在经济上的壮 大要求在政治上取得地位。 因而对于传统的重

15、亲别贵贱,他们是比较反对的。 因 此法家认为 : “爱多者,则法不立( 22) 。 ”他们主张“不避权贵,法行所爱,法 不阿贵,绳不绕曲”。此时的贾谊虽身为地主阶级,但是他却重新强调儒家的 礼中的不平等论, 主要原因是自秦代以来, 特别是对于刚刚建立政权的西汉王朝 而言,他们的阶级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转而进行政权的巩固。 然而汉初虽 然实行的是黄老无为的政治,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法家法不阿贵的痕迹。所 以在一定程度上刑法还是相对比较苛繁的,而这种做法随时代发展已经威胁到了 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和安定。 所以贾谊开始宣传投鼠忌器,实际上就是造 “尊君 势” ,以维护人主的权威。贾谊在总结秦

16、朝灭亡时指出秦二世时权臣(赵高)严 刑峻法,指鹿为马,任杀大臣,甚至弑杀君王,使君主孤立无辅,失去威势。贾 谊认为二世被赵高所杀是其随意戮辱大臣导致的,所以贾谊建议文帝要礼貌大 臣,主张“养臣下有节”因此要维护皇帝的权威又要养臣下有节,就必须严格划 分等级,以等级规范行为。其区分等级的目的也很明显的,“人主之尊,辟无异堂。阶陛九级者,堂高大几六尺矣。若堂无陛级者,堂高治不过尺矣。天子如 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此其辟也。故陛五级上,廉远地则高高,陛亡级, 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 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施及庶人, 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23) 。 ”就是要人为的造“势”而使天 子“其尊不可及”,从而形成社会等级上的金字塔结构。但是贾谊主张的礼貌 大臣的思想还是包含有合理的因素的, 那就是他强调尊重大臣的人格。 历史观之, 封建君王往往视大臣为犬马, 在绝对的君权权威下, 忠臣直谏之士往往不得善终, 所以贾谊主张君王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