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名词解释(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547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化名词解释(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化名词解释(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化名词解释(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化名词解释(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阴极:能发生还原作用的电极称为“阴极”。 2. 阳极:能发生氧化作用的电极称为“阳极”。 3. 离子迁移规律: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 每种离子独立运动, 互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 导率等于无限稀释事阴、 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 即: m=+ m,+ _ m-(1-1 价电解质 ), m=+ m,+ _ m,_(不同电解质 )。 4. 电极反应规律:(1).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质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2).几个 电解池串联, 当所取的基本粒子荷电数相同,在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物质的量相同, 析 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5. 离子迁移数:把离子B所运载的电流

2、与总电流之比称为离子B的迁移数,用 tB表示,即:tB。 6. 摩尔电导率:把含有 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的电导池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 这时所具有的电导。 m Vm= 7. 第一类电极:是由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8. 第二类电极:是在金属表面覆盖一薄层该金属氧化物,然后浸在含有 H+或 OH-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 9. 氧化还原电极:由惰性金属(如铂片)插入含有某种离子的不同氧化态的溶液中构成电极。 10. 可逆电池: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包括化学反应和能 量交换可逆两方面。 11. 极化:在有电流通过时, 随着电极上电流密

3、度的增加, 电极实际分解电势值对平衡值偏离愈来 愈大,称该现象为电极的极化。 12. 超电势 /过电位: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对值。 13. 速率方程:表示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表示浓度参数与时间关系的方程称为反 应的速率方程。 14. 反应机理 /反应历程:一个复杂反应是经过若干基元反应才能完成的反应,这些基元反应代表 了反应所经过的途径,在动力学上就称其为反应机理或反应历程。 15. 基元反应:分子经一次碰撞后,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能完成反应,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16. 反应级数:在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中, 各物质浓度项的指数之代数和就称为该

4、反应的级数,用 n 表示。 17. 速率常数:在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中,都有一个比例系数k,这是一个与浓度无关的量,称为速 率常数。 18. 零级反应 /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无关者称为零级反应;凡是反应速率只与物质浓 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者称为一级反应。 19. 半衰期:反应物消耗一般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20. 初始速率:反应刚开始一瞬间的反应速率。 21. 对峙反应:在正、反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叫做对峙反应。 22. 平行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不同的反应称为平行反应。 23. 稳态近似法: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自由基 等) ,因其能量高、活性

5、大、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态后,其 净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法。 24. 链反应:用热、光、辐射或其他方法使反应引发,再通过活性组分(自由基或原子)相继发生 一系列的连续反应,像链条一样使反应自动发展下去,这类反应称为链反应。 25. 直链反应: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 26. 支链反应:由一个活性粒子 (自由基或原子) 与饱和分子反应, 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活性粒 子的反应。27. 原盐效应: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称为原盐效应。 28. 光化反应: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或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

6、激发态粒子在跃迁 到基态时能放出光辐射的反应称为光化反应。 29. 光敏剂:在系统中加入某种物质,它能吸收特定的辐射,再传递给反应物,使其发生作用,而 该物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则称此物质为光敏剂。 30. 催化剂:把某种物质(一种到几种)加到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 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称该物质为催化剂。 31. 催化作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后而发生变化的作用。 32. 自催化作用:在给定条件下的反应系统, 反应开始后逐渐积累某种产物或中间体(如自由基), 这些产物具有催化功能,再经过一段诱导期后出现反应大大加速的现象,称为自催化作用。 33. 比表面积:单

7、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即A0=。 34. 表面张力 /表面功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指向表面与表面相切, 且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 力。 35. 附加压力: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称为附加压力。 36. 表面过剩 /表面吸附量: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导致表面浓度与内部(即体相)浓度的差别,该 差别称为表面过剩。 37. 物理吸附: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38. 化学吸附: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39. 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的物质, 即加入少量该物质,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 这类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40. 临界胶束浓度:

8、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41. 胶体分散体系: 在胶体中,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的分散体系,称为胶体 分散体系。 42. 憎液溶胶 /溶胶: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憎液溶胶,简称溶胶。 43. 沉降: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沉降的过程。 44. 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有电荷的溶胶粒子作定向的迁移,称为电泳。 45. 电渗:在外电场下, 可观察到分散介质会通过多孔性物质而移动,即固相不动而液相移动, 这 种现象为电渗。 46. 流动电势:在外力作用下, 使液体在毛细管中经毛细管或多孔塞时,液体介质相对静止带电表 面流动而产生的电势差,称之为流动电势。 47. 沉降电势:在外力作用下(主要为重力) ,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在液体介质的 表面层与其内层之间会产生电势差,称之为沉降电势。 48. 聚沉值: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称为聚沉值, 聚沉值 越小聚沉能力越强。 49. 乳状液:由两种液体所构成的分散系统,其中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不 相混溶的液体中。 50. 唐南平衡: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分子电解质 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 小分 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