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505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绪论) 1、劳动过程由下列因素或条件组成,如:劳动组不好;操作和体位不好;体、 脑劳动比例关系失调、精神(心理)紧张。 2、根据三级预防原则, 劳动卫生工作的一级预防工作应进行:就业前健康检查。 3、根据三级预防原则,劳动卫生工作的二级预防工作应进行:对可疑及确诊病 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 4、职业病学的主要任务是: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职业病。 5、劳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q- K: F+ f9 6、 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的主要区别是:与发病的人数多少有关。 医友会 & R! b6 R4 7、职业性特征:强度较轻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时虽不致

2、引起病理性损害,但可 产生体表的某些改变,如:胼胝(pian2 、zhi1 ) 、色素沉着等。这些改变尚在生 理范围内,可视为代偿或适应性变化。 8、急性职业中毒应在24 小时之内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 慢性职业中毒应在15 天之内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 9、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应在每612 个月之内进行复查。 10、第一级预防包括:降低和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 第二级预防包括:通过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 第三级预防包括:对职业病患者及时诊断和处理。 2、(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 3、1、肌肉活动依靠体内贮存的ATP CP系列供能的特点是:非常迅速。 需氧系列供能的特点是: 使肌

3、肉活动经济持久地进行。 乳酸系列供能的特点是:既不经济,又不能长久。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医学 4、体力劳动强度分级5、劳动强度指数 6、7、15 8、9、1620 10、11、2125 12、13、25 14、3、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4、静态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等长收缩。其特点是:不能持久,容易 疲劳。 5、我国现在采用的劳动强度分级级别是根据劳动强度指数(劳动时间率、能量 代谢率、疲劳感等)划分的。 6、职业性下背痛是我国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损害。 7、长期劳动者全身适应性改变,表现为: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加快。 8、肌肉在缺氧条件下活动,则靠酵解方式提供能量,其

4、特点是:迅速,易疲劳。 9、坐姿从事精细作业时,腰部承受的负荷主要是:姿势负荷。 10、坐位作业引起肩部和腕部损伤常见原因是:反复用力。 11、 体力劳动过程中, 体内产生 “氧债”的准确解释是: 劳动中氧需大于氧上限。 12、静态作业氧消耗量最突出的特点是:作业停止后氧消耗反而升高。 13、中等强度工作:氧需不超过氧上限15、大强度工作:氧需超过了氧上限 16、极大强度中作:完全在无氧条件下工作 17、14、属于紧张引起的心理反应:焦虑、抑郁、易怒、感情淡漠医属于紧张 引起的生理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尿酸增加属于紧张引起的行为表现: 怠工、缺勤、过量吸烟 “ 18、T(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

5、毒) 19、1、铅、汞吸收指标:铅、汞接触者尿铅、尿汞升高。 2、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的机制是:有机磷农药与胆碱脂酶磷酰基 结合。 3、急性汞中毒极少见, 慢性汞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神经衰弱综合症。 8 M3 S# 4、汞中毒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巯基丁二酸钠。(主要使用含巯基解毒剂) 5、苯急性中毒作用主要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 作用) 苯慢性中毒的特征是:造血系统损害。 (主要表现为 WBC 总数,中性粒 , 淋巴) 6、尿酚可作为评价苯的接触指标。 7、马尿酸可作为评价甲苯的接触指标。 8、甲基马尿酸可作为评价二甲苯的接触指标。 9、预防职业中

6、毒的中心环节是:采取综合措施。 10、铅影响血红素合成过程主要通过抑制:血红素合成酶、 氨基酮戊 酸脱水酶( ALAD ) 、氨基酮戊酸合成酶(ALAS ) 。 11、 铅中毒时血和尿中氨基乙酰丙酸 (ALA )升高是由于: ALAD 受抑制(脱水酶)。 铅中毒时特征性表现:腹绞痛、贫血、周围神经病。 12、慢性轻度铅中毒的处理原则: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原工作, 一般不必调离铅作 业。 轻度汞吸收的处理原则是:及时调离汞作业场所,继续观察。 苯中毒引起轻度贫血的处理原则是:调离原工作岗位,进行合理治疗。 轻度氰化物中毒的处理:及时使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首选措施是:及时使用解

7、磷啶。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首选措施是:及时使用阿托品。(少量,切忌过量) 13、甲苯和二甲苯急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甲苯和二甲苯轻度慢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症。 14、 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 ) , 多发生在急性重度中毒的2 3周后。 15、氯乙烯(清釜工)感到手指麻木、疼痛、发白等,可诊断为:肢端溶骨症i 氯乙烯中毒:初期表现为雷诺综合症;末期为末梢神经炎(特有)。 16、 印染工的职业性损害因素主要为苯胺。苯胺中毒的特殊解毒剂是: 美蓝 (小 剂量12mg/kg) 。检查重点是:高铁血红蛋白含量。 17、硝酸浸洗金属部

8、件,可产生二氧化氮(刺激性气体)。 18、刺激性气体的主要危害是肺水肿,临床上一旦出现肺水肿, 病情急,变化快。 因此,积极防治肺水肿是抢救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关键。 19、油漆工的职业性损害因素主要为苯。化验检查重点项目为:WBC 、RBC 、Hb 和 PLT 。 20、汞可抑制含巯基的酶;氰化物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21、苯全血减少(急、慢性) ;铅外周神经炎(慢性) ;汞意向性震颤。 22、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为主的是:铅a 由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是:TNT (苯的氨基和硝基) 23、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游离单体的种类和数量。 其对呼吸道损伤 主要是:聚合性粉尘。 24、急性中毒导致

9、肺水肿的毒物是:光气、二氧化氮、氯气(刺激性气体)。 25、萘胺和联苯胺可致:膀胱癌;苯胺可致: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三硝甲苯 可致:晶体损伤。 20、(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21、1、尘肺按病因分类可分为 5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 性尘肺。 2、防尘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革:改革工艺和革新生产设备 水:湿式作业 密:密闭尘源 风:通风除尘 护:个人防护 管:建立各项制度,维护管理 教:宣传教育 查: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测尘和健康检查 3、生产性粉尘主要属于:混合性粉尘。 4、脱尘工作 1年后( 1年)发生的矽肺,方可称为晚发型矽肺。其有关发病条 件为:接

10、触的粉尘浓度较高;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高;接触粉尘年限较短;脱 尘时 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接尘工作 12年发生的矽肺,称为速发型矽肺。 5、肺内石棉小体的存在与否,与纤维化程度无密切关系,但与石棉纤维的沉积 量有关,在石棉肺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接触石棉的指标。 但不可 作为石棉肺诊断的依据。 6、石棉肺诊断依据为:症状与体征的特点;X 线胸片变化与胸膜改变;肺功能 明显降低;职业史。 7、二氧化硅含量是矽肺发病直接相关的因素之一。 8、矽肺发病有关因素中,游离SiO2的含量最为重要。 9、观察典型矽肺的 X线胸片时,不必注意的是:肺纹理在各肺区的分布。 (应注 意:阴影直径及

11、宽度的大小、 阴影的形态规则与否、 阴影的数量及密集度、 胸膜、 肋膈角的改变及肺气肿情况) 10、能引起粉尘沉着症的粉尘是:锡、铁、钡等粉尘。 能引起炭尘肺的粉尘是: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 能引起中毒作用的粉尘是:铅、锰、砷等粉尘。 (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22、1、气温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的环境气象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2、卫生学评价中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最常用的是:声压级。 3、暂时性听阈位移(生理性改变)包括:听觉适应(数分钟可恢复)和听觉疲 劳(数小时可恢复)。 永久性听阈位移(病理性改变毛细胞是声损伤时的首先受累者)包括:噪声性听力损伤(高频30006000Hz听力损

12、伤)和噪声性耳聋(高频听力损伤的 基础上,出现语言频段55、1000、2000Hz听力开始受损)。 4、急性噪声性听力损伤(暴震性耳聋) ,听力检查时,发现高频段听力下降。y 5、人体可感振动的频率范围是:1500Hz以下。 6、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7、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世界公认的学说是:热效应 8、电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9、电光性眼炎(急性角膜结膜炎)是由紫外线辐射引起的。 10、紫外线对皮肤的作用:波长220nm的紫外线,几乎全被角化层吸收。波长 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能引起红斑反应。波长320nm

13、和240nm的 紫外线,红斑作用微弱或无。紫外线过度照射可引起皮肤急性炎症。此外,据国 外报道,长期接触紫外线可诱发皮肤癌,并已有动物实验证实。 11、关于中暑: 热痉挛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引发;热射病由热蓄积导致; 热衰竭由血管 扩张和大量失水导致。 23、医(职业性肿瘤) 24、我国法定的职业肿瘤有8种(1987年) 25、致病 因子26、所致疾病27、所属职业28、其他29、石棉30、肺癌、间皮 瘤31、32、33、联 苯 胺34、膀 胱 癌 医 学35、染料加工和混合工作 | 36、37、苯38、白血病39、40、41、氯 甲 醚42、肺癌43、离子交换树脂工作44、45、砷46、肺癌

14、、皮肤 癌 47、雄黄矿(三氧化二砷)48、皮肤、肺、 喉癌 49、氯 乙 烯50、肝 血 管 肉 瘤51、清釜工52、53、焦炉54、肺癌 ( 55、 56、铬 酸 盐57、肺癌58、59、鼻腔、喉、 肺癌 60、职业性致癌因素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物质和某些生产过程。 2、职业肿瘤多见于:呼吸系统(占极高比例,尤其是肺癌)。 3、流行病学调查已有明确证据的,可确认为人类致癌物。 4、动物实验已有明确证据的,可定为潜在致癌物。 61、(妇女劳动卫生) 62、已经证明的人类经胎盘的致癌原有:已烯雌酚。 2、可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的毒物有:铅、苯、汞、二硫化碳、砷、多氯联苯、 有机氯、三硝基甲苯等。

15、 3、父母职业接触化学物质(油漆、石油产品、有机溶剂、农药等)是儿童患恶 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4、月经过多综合症: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如苯系物、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等。 月经过少综合症:接触铅、汞、三氯乙烯等。 月经过少至闭经:高浓度的汞。 5、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在接触化学物质的女工中多见,如接触二硫化碳、 汽油等。 6、不良生殖结局:异常妊娠结局和不孕。 7、异常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胎、妊娠并发症,死产、围生儿死亡、低体 重儿、子代发育异常。 63、(农村劳动卫生) 64、农民肺:干草小多芽孢菌、 普通嗜热放线菌的孢子, 随同饲料粉尘吸入体内 引起。 2、预防农民急性和

16、慢性骨关节损伤的主要措施是:改进农民劳动方式,实现机 械化。 3、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毒蕈碱样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烟碱样症状。 4、关于窖内有害气体:窖内的薯和蔬菜不断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在无氧 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腐败分解,放出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高浓度 的有害气体可致 “电击样 ”死亡。 5、人畜共患疾病有:钩端螺旋体病、炭疽、布氏杆菌、沙门菌、破伤风、狂犬 病等。 65、(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 66、1、劳动能力鉴定是指: 对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 (鉴于工矿 企业种存在着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作 为今后能否继续从事该项劳动的评价。 )进行合理的劳动能力鉴定的前提是:准 确无误的职业病诊断。 2、制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应:保证工人健康;执行者在经济上能负 担得起;现有的技术水平能达到。 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属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 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职业性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