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417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对我市贫困村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打赢扶贫攻坚战,核心靠发展。围绕实现“ 100 万有开发能力的贫困人口有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在2017 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的目标,我市正致力于建立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产业扶贫,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产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市贫困村产业扶贫工作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对贫困地区、 贫困户进行持续帮扶, 跟踪、 协调后续发展状况, 从去年起, 市扶贫办启动了 “扶贫培训后续服务”项目,由市扶贫指导中心和市现代农

2、业科技服务协会共同组建工作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队行程4 万多公里,对38 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我市贫困村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产业发展缺乏专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贫困村产业规划是关键环节。但2 是在部分区县,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安排部署,对村里的气候、水土、资源、交通等各方面客观条件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存在着规划编制的目的概念不明确、组织方法不灵活、 规划能力和水平不高、产业规划不科学不 “接地气”等问题。尤其是现在,扶贫攻坚大幕全面拉开,对贫困村的资金投入总量增大并且时间要求紧迫,部分基层干部仍然思想观念陈旧,存在浮躁

3、心理,见子打子,急于求成。在对丰都县三河街道贫困村童仙寨村的调研过程中,村支两委反映,今年各方面对村里的资金投入总量达900 万元,让他们倍感压力。究其原因,村里的海拔气候究竟适合搞什么种植养殖业,这些产业搞起来后能产生什么效益,怎样带动农户,如何引进比较大的业主来落地项目,他们都是一头雾水。在时间要求很紧的情况下,怎样来完成任务、消化资金?他们担心项目资金落地没有效益或者落地过程中出现投资失败,对于项目验收也信心不足。(二)产业项目缺乏市场调研。部分贫困村的干部和业主对产业市场前景缺乏长远考虑和分析,有的业主在创业之初甚至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不是靠严密的数据分析,而是凭直觉判断就投入到产业发展

4、中,根据市场变化规律来指导和安排工作的能力严重缺乏,对自身的综合实力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盲目照搬成功模3 式和经验。这样的产业项目常常面临失败的巨大风险,有的业主因为亏损而放弃,本寄望于产业发展而脱贫的贫困农民也因此受到影响。开县关面乡农民李春,创办了怡君蜜蜂养殖场,从事土蜂养殖和土蜂收购销售业务。由于没有对市场进行仔细分析,没有研究过目标人群,也没有关注过产品包装,生产的蜂蜜采用大桶包装, 导致顾客不愿意购买。加之小作坊制作,难以对品质加以管控,又缺乏品牌,因此蜂蜜销路不畅,养殖场一度陷入困境。(三)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劳动技能缺乏是很多贫困村、贫困农户在发展产业时面临的一大难题。越是贫

5、困的地方,往往思想不够解放,很多基层干部还停留在抓传统农业的“老三篇”阶段。贫困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因循守旧,难以接受新事物与新技术,大多是凭传统经验操作,随意性较大,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科技推广力量薄弱。由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待遇不好,贫困村也难以引进和留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巫溪县花台乡八龙村,村主任谭国亮谈到,虽然村里已经种植 200 亩李子、 200 亩桃子, 但是整个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能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才严重不足。4 巫溪县文峰镇建楼村一社贫困户刘正为今年抱了30 多个小鸡饲养,由于不懂疫病防治,如今只剩下2 只。他家玉米亩产仅 5

6、00 斤,很少追尿素;马铃薯采用自留种,晚疫病严重,去年亩产不到700 斤。(四) 产业发展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产品形不成规模,市场化程度低。 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实现对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投入要素的使用率,让产业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应,扩大产业影响力,面对大市场。贫困农户向往致富,却怕担风险,对新方法新路子普遍抱着“等别人成功了自己再跟着学”的想法。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被证明是贫困村产业扶贫的一条正确途径

7、。但是,目前贫困村产业发展却普遍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的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之间也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万州区梨树乡召灵村海拔900 米到 1100 米,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0% ,有着千年银杏古树,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发展避暑休闲养老和乡村旅游项目。但是在调研中,村支两委反映,动员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很难,村里又5 缺乏致富带头人,缺乏龙头企业,也不知道如何规划和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去实施。二、所做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为了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长期以来,市扶贫办坚持将扶贫创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2006 年至今,先后组织扶贫创业培训近10 万人,培育了一大

8、批小老板,在贫困地区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去年起,市扶贫办又启动了“扶贫培训后续服务”项目,由市扶贫指导中心和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协会共同组建工作团队。团队成员中既有一批熟悉农业农村工作,长期服务于农业的种植、养殖技术专家,也有项目规划师、创业培训师、营销策划专家,擅长通过电视栏目、互联网、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超对接等多种营销方式,打造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搭建起了电话咨询服务、微信公众服务、 QQ群服务、 “农互帮”网络服务平台等咨询讨论平台,并开展了专家现场指导服务。“农互帮”网站上已经有超过 1000 人次农户注册账号,QQ群上长期在线560 人,官方微信平台有2

9、00 余名学员关注、咨询,专家累计现场指导35 次、累计参与人数达156 人次。截至目前,通过“扶贫培训后续服务”项目已帮扶38个贫困村、 380 余名创业者,累计为创业学员解答技术问题6 938 个,助推了一大批扶贫创业项目,增强了创业者的信心和决心,有力转变了受助企业企业管理、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受助企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扶贫带动效益明显,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案例。( 一) 科学规划产业,助推产业升级。万州铁峰乡吉安村村民杨柳创办了茗国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山泉水养殖生态鱼,并开展水果采摘、餐饮等业务。由于缺乏农家乐运营规划,有干劲,没项目;农家乐缺乏特色,顾客寥寥。在专家

10、的建议下,他拓宽思路,整体规划,优选有自然资源条件的地方打造特色农家乐;委托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协会搭桥,聘请养殖专家,养殖、销售流水生态鱼、中高端鱼;开拓特色瓜果种植,吸引顾客。三管齐下,杨柳很快实现了扭亏为盈。目前,他已投入资金300 万元,流转了100 多亩土地,通过发展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50 户村民就业和发展产业。( 二) 加强技术指导,助推创业成功。巫山县巫峡镇春涛村农民杨圣春创办了春涛农业有限公司,却面临党参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种植规模小等一大堆现实问题。专家三次实地考察研究后,提出了增加党参苗蔬菜、党参山羊、党参土鸡三个养殖品种;发展订单农业,发动周边农民种植,快速提升党参

11、产量等建议。目前该公司党参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实现农户就业200 余户,带动春涛村50 户 60 余人从事7 党参种植。( 三) 发力市场拓展,助企摆脱困局。开县怡君蜜蜂养殖场按照专家的建议,采取了注册公司、注册商标、提升包装、改善蜂蜜品质、 区分产品品质等级、 分级定价小包装等措施,并广泛采用了QQ 、微信等网络营销方法,不仅摆脱了销售困境,还带动了周边20 余农户开展高山土蜂养殖。( 四) 强化主体培育,增强带动效应。巫山县骆坪镇竹贤村村民梁令,发展的产业主要是种植中药材前胡。虽然手握红池药业等企业订单,但是缺乏资金,在组织生产方面也缺乏思路和团队,种植规模不大。在专家的建议下,他注册

12、组建了茶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了当地有创业意愿的种植户一起干,形成“农户+大户 +公司 +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带动了57 户建卡贫困户199 人增收。三、对策及建议建议政府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在大量资金投入贫困村的同时,加大智力帮扶,使扶贫攻坚行动能够收获实效,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完善扶贫产业专家团制度,强化科技支撑。组织部分懂市场、懂规划、懂农业项目,同时又热心扶贫事业的的专家,组建专家团队,发挥专家团在产业扶贫咨询、资源调查、产业规划、市场调研、技术培训、项目实施8 辅导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活动。探索贫困户增收与专家

13、团奖励挂钩等政策激励机制,调动专家团的积极性。鼓励专家团与贫困区县和贫困村对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扶贫合作,根据贫困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并根据贫困村资金投入引导产业项目分步实施落地。在充分调动村支两委、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农户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专家团的参与,科学把控贫困村资金入口端和整村脱贫项目启动端,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让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能够用于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避免无的放矢影响扶贫攻坚的实际效果。(二) 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加强技术帮扶。建立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抓好贫困农户定向培训。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拓宽增收渠道,就

14、培训什么、怎么培训、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制定详实计划。创新方式,根据产业特点、关键农时和劳动力年龄结构,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力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技能培训全覆盖,做到“扶贫产业项目实施道哪里,技术培训就跟进到哪里。”鼓励并扶持建立现场实训的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养殖、种植、服务类的创业示范实训基地,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新模式探讨,在“讲给贫困户听,做9 给贫困户看,引导贫困户干”上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面提升其组织、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等能力,促进其在贫困地区增收方

15、面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抓好后续技术服务保障。持续深入开展“扶贫培训后续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通过跟踪服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三)进一步搞好市场对接,促使产品变商品。引导贫困村树立市场调查理念。依托电话咨询服务、微信公众服务、 QQ群服务、 “农互帮”网络服务平台等咨询答疑平台,帮助贫困村改变目前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种养殖靠贩子收购,旅游靠散客支撑”的落后状况,突出市场导向作用和市场预见性,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将千家万户的大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有效衔接起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广泛采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蓬勃发展的新型营销手段

16、,广泛运用农超对接、基地直销等现代流通模式,解决扶贫产业出路不畅的难题。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及时淘汰落后产品,调整产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紧紧抓住当前市民从“吃饱睡好”到“吃好10 耍好” 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调整产品品种和产业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天然农产品生产和休闲健康乡村旅游产业,在实现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四)加强硬件投入,基础设施围绕产业配套。在加强贫困村公路、耕作便道、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与贫困村产业规划有机结合,基础设施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配套。这样,让贫困村的产业规划能吸引业主、业主项目的实施更加科学、有效,从而带动贫困农户收入增长,构建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增收长效机制。(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