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的提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415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学理念的提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办学理念的提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办学理念的提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办学理念的提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办学理念的提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学理念的提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学理念的提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办学理念的提炼、表达与践行闫德明办学理念的涵义与特征办学理念是指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对于学校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一所学校不是有没有和要不要办学理念的问题,而是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怎么样提炼、表达和践行的办学理念的问题。办学理念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主体信仰、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而且构成了一所学校绵延流传、兴旺发达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命脉。办学理念的涵义与特征在我国教育的日常话语中, 人们有时也把它称之为“ 教育理念 ” 、“ 教育思想 ” 或“ 办学思想 ” 。在欧美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人们常常把这个层面的“ 办学理念 ” 称之为 “

2、 学校教育哲学 ”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school)。办学理念的涵义与特征办学理念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既要体现教育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一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办学理念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它既要考虑到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要考虑到教育的时代精神;办学理念是相对稳定与发展变化的兼容,它一经确立就要相对稳定,但是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如果把办学理念概括为一句话,那么它最好具备以下这样几个条件:具备很强的解释力:具有理论性,能够统领、说明学校的一切工作;具备很好的延展性:能够穿透时空的阻隔,长久地引领学校工作;具备广泛的接受性:既严谨深刻,又通

3、俗易懂;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办学理念不仅仅表现为一句话,不只是用于应付领导检查、用于招生宣传的一句时髦口号,而是在这句话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关于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最好能够有一句话概括其主题思想,同时也有一序列的构成要素;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校训的提炼与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福建师范大学附中);创造人生梦想(重庆市巴蜀小学);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广东仲元中学);教学做合一(南京晓庄学校);任重致远(广州市南海中学);至善、至正(培正中学);笨鸟先飞(韶关始兴县风度中学);异想天开,脚踏实地(河南实验中学);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江苏省怀安外国语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与

4、表达求是(浙江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清华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以伯拉图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不做假帐(国家会计学院);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校歌的提炼与表达延安抗大校歌: “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育才学校校歌: “ 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 (陶行知作)广州培正中学校歌;西乡中学校歌:大榕树之歌(影像资料)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在传承历史中超越有的

5、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品牌故事,因而也铸就了独特的品牌个性。这类学校,要注意挖掘其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精粹,认真研习其“ 家谱” ,努力寻找属于 “ 自家特有的语言或行话” ,用心诠释,让历史走向未来,让未来承载历史!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在反思实践中建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长长期的理论积累和实践反思,依赖于对学校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校长若善于借助“ 外脑” ,总结所感所思,升华所言所行,精彩就在其中;反之,即使是每天都“ 浸泡”在实践之中,也发现不了有“ 研究价值 ” 的问题。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在验证理想中生成提炼与表达办

6、学理念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 一种态度。办学理念是人们在追寻教育理想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不管是重点名校,还是薄弱学校, 或者是刚刚创办甚至是准备创办的学校,校长应该对教育有一个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校长留给继任者的不仅仅是考试分数和硬件设备,而是要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难以复制的精神财富。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在借鉴经验中创新任何一个组织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都要不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今天流行的做法是“3A” :拿来( acquire)、调整(adapt)、发展( advance)。有效的方法就是“ 标竿瞄准 ”(Benchmarking):始终瞄准教育行业内的“ 最佳实践

7、 ” ,以此为基准诊断学校内部运作,收集最新信息,促进自身持续改进。办学理念的显性与隐性从知识论的角度看,办学理念表现为两类知识形态:一类是 “ 显性知识 ” ,那些刷在墙上、印在纸上、挂在网上或说在嘴上的 “ 办学理念 ” 就是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 “ 隐性知识 ” ,那些深藏在学校成员心中并在实际起作用的 “ 办学理念 ” 就是属于这一类。办学理念的显性与隐性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可能是这两类知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有些学校显性的办学理念非常时髦,但却缺乏隐性的办学理念作为支撑,表里不一致,因而成了无源之水,难以持久;有些学校隐性的办学理念非常厚重,但却得不到恰当的提炼和表

8、达, 不能被认知和记忆, 因而难以发挥应有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办学理念的显性与隐性办学理念应该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结合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 显性的办学理念需要隐性办学理念的文化滋养, 隐性的办学理念需要显性办学理念的明确表达,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办学理念的显性与隐性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野中郁次郎( Ikujiro Nonaka )等人认为,知识转换有四种模式: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创新社会化: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社会化是彼此分享隐

9、性知识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隐性知识是通过个人的特定经历而“ 自动生成 ” 的,它“ 内隐” 于人的言行之中, 因而仅仅靠书本学习和课堂讲授是难以做到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体察。常见策略:对话交流、主题沙龙、听课评课、观摩考察,等等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创新外在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外在化是将隐性知识清晰地表达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常见策略:撰写工作总结、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博客评论,等等。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创新组合化:显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组合化是指将分散的显性知识组合成系统的显性知识,即通过各种途径将相关的知识收集起来,经过筛选、分类和重构,形成一种新的 “ 知识系统 ” 。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于教育的显性知识的组合化,也是学校的一种 “ 知识管理 ” ,一个对教育知识加工处理和有效利用的过程。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创新内在化: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内在化是个人吸收显性知识并使其成为隐性知识的过程。通过内在化,已经创造的知识得以分享和交流,个人的隐性知识得以拓展、 重构和提升, 它就成了个人和组织极有价值的财富。常见策略:读书活动、听专题讲座、参加培训班学习;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