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032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8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复习步骤:(仅供参考!当然,大家都知道:不听老师言,吃亏在眼前)第一步:细读考标P216 页,确定范围和重点! ! (其中有不少是现成的题目哟!) 第二步:把考标上的识记部分背下来!资料上的问答和材料题看熟!(走到这一步,及格 绝对没问题! ) 第三步:将资料上的东西融会贯通(因为这都是你们老师呕心沥血的成果),灵活运用。考 80、 90 分以上应不在话下!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间很宝贵,珍惜吧!基础知识篇选择题( 30 分)和判断题( 20 分) 以上是历史最基础的知识,请同学们务必要把考标第2 页至第 16 页的内容 掌握得扎扎实实, 这是历史及格的

2、生命底线! 也是通向高分的阶梯! 在本资料中, 老师就不再多说了。基本技能篇一、材料分析题( 20 分)此题共有二个大题,中国历史一个,世界历史一个,每题10 分。下列提供部分题目供 大家参考, 注意!没有学好上面基础知识的同学,完成此题型所花的时间以及难度都会较大, 记住题目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巩固基础知识,学会做题的方法! 【材料一】 材料 1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 2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 亿两;开放沙 市、重庆、苏州、杭

3、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材料 1和材料 2 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签订于何时? 2、比较材料中开辟通商口岸的内容,说明列强在侵略中国方面的主要变化。 3、材料 2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答案: 1、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1842 年; 1895 年。 2、从沿海向内陆深入,开始允许外国侵略者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材料二】 A: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 到, 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B:此刻我提请你们考虑和决定是目前关系到希腊和土尔其这一方面的

4、局势, 我完全了解 美国给希腊和土尔其提供的援助这一行动所包含的广泛意义,此刻我将同你们谈谈这些含 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和, 1、材料 A 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演说中的话?材料B 中的“我”是谁? 2、材料 AB 的演说者主张推行一种什么政策?文中的“自由世界”指的是什么? 3、为了推行上述政策,美国在欧洲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这位总统在国情咨文里提出了怎样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咨文中所说的“自 由国家人民” 、 “少数武装分子” 、 “外来压力”分别是指什么? 5、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冷战? 答案: 1、丘吉尔; 1947 年

5、在富尔顿;杜鲁门。 2、 “冷战”政策;资本主义世界。2 3、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 、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 指国内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5、意味着美国要公开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标志着美苏的战时同盟正式破裂。 【材料三】 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 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 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

6、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1、马克思所说的“解体”指的是什么? 2、此前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 3、材料所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4、这段史实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案: 1、封建制度解体; 2、闭关政策。 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 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战前的反封建斗争转变为战后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双重任 务。总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打 击了腐朽的封建势力,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四】 材

7、料 1: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 2: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 1 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2 说明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答案 : 1、唐太宗及大臣从隋朝灭亡的事实中,看到人民反抗的力量,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2、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使唐朝长治久安。 3、唐太宗对选择官员、用人十分重视,唐太宗善于接受建议,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完善 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材料五】 材料 1: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

8、一一做到了。 材料 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1、材料一是谁讲的话? 2、两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发生的什么事情? 3、 “维护地主利益”说明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 4、这次改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该国有何影响? 答案: 1、亚历山大二世。 2、俄国。1861 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3、这次改革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六】 材料 1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 政府屈服的外交, 国都要亡了, 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 年 12

9、 月 16 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士兵书 材料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 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根据材料1 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件什么大事?3 2、这个历史事件最终是怎样解决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启示? 3、根据材料2,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哪些?(至少说出二个) 5、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西安事变 2、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启示:中共从 民族利益出

10、发,不计前嫌,作出正确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3、七七事变。 4、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5、原因:中共的正确领导,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是胜利的主要原 因,外部原因有苏联的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材料七】 中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 决定于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中国和葡萄牙声明,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国将于1999 年 12 月 20 日收回 , 1、香港岛是何时通过何条约割让给英国? 2、港澳回归有哪些重大意义? 3、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1、1842 年的南京条约 2、港澳回归,洗雪了历史

11、耻辱,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3、遵循“一国两制”的原则,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材料八】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 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1、这部纲领是何时发表的?主要起草者是谁? 2、它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地位如何? 3、它的发表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 1、1848 年 2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 2、是纲领性文件,起着指导作用。 3、它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蓬勃发展起来。 【材料九】 以下是某新法内容: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添 置兵轮,扩建海军。 ,

12、 1、判断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著名变法?领导这次变法的领袖人物是哪两位? 2、中国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变法? 3、这次变法中,有一个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杰出人物是谁?谁镇压了这次变法? 4、试分析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戊戌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 2、原因:马关条约使人民群情激愤。民族资主阶级要求参与政治。进步人士认 识到民族危机,希望救亡图存。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 3、谭嗣同;慈禧太后。 4、戊戌变法既是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 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

13、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诗词 1、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长征的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 2、这件事件结束于哪一年,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会师?4 3、途中召开过什么重要会议?请你至少写出红军长征中的两个故事或战役名称。 4、中央红军为什么要举行长征? 5、诗中提到中央红军长征主要经历了哪些重要地点? 6、从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答案: 1、长征或红军长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等等。 2、1936 年;会宁。 3、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

14、。 4、中共临时党中央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5、五岭,乌蒙山区,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大雪山,陕北。 6、受到的教育: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十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 的谋士陶希圣说: “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 年 8 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对此,中共

15、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4、毛泽东在什么背景下赴重庆谈判的?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说重庆谈判是成功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6、重庆谈判取得了成功,但内战却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其根源是什么? 答案: 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美蒋阴谋发动反人民内战;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 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5、这一次谈判在政治上中共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迫使国民党在双 十协定上签字,达到了争取和平的目的 6、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

16、战。 【材料十二】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文 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结果如何? 3、这次改革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4、简要举出日本侵华战争的四件主要历史事件。 答案: 1、明治维新。启示:要实行改革开放要向先进国家学习。要重视教育。要引进外 国先进技术等。 2、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取得成功。 3、1868 年;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不彻底,保 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十三】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 税;,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件?为何要制定这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