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及评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7977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新政及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末新政及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末新政及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末新政及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新政及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清末新政及评价在戊戌年, 清政府本来它有一个主动变革主动变法的机会,结果被慈禧给镇压了,清王朝丧失了这次机会, 导致了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内忧外患不断, 国内要求变革之声此起彼伏,清廷为了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被迫实行新政。 新政能够推行和顽固派在八国侵华战争中被给以沉重打击不无关系。1901 年 1 月 29 号,慈禧在西逃的途中,不得不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变法更新的上谕,这道上谕说:“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著军机大臣、 大学士、 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

2、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 如何度支始裕, 如何武备始修, 各举所知, 各抒已见, 通限两个月, 详悉条议以闻。 ”变法上谕在发布了两个月之后,清朝政府在1901 年的 4 月 21 号,成立了 “ 督办政务处 ” ,作为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户部尚书鹿传霖等作为督办政务大臣,又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参预大臣,第二年,增加直隶总督袁世凯为参预大臣,李鸿章已经去世了,由袁世凯接替任直隶总督。1901 年 7 月,张之洞和刘坤一三次联合上奏,提出了一些变法措施

3、,即“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视。他们的建议再加上袁世凯的意见,就成为清廷推行“ 新政 ” 的这样一个蓝本。1901 年的 10 月 2 号,朝廷离开西安前四天,以慈禧太后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文告:“ 变法一事,关系甚重 朝廷立意坚定,志在必行。” 又讲: “ 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从 1901 年到 1905 年,根据朝廷的大臣,还有各个省的总督、巡抚,以及驻外公使的条陈,清政府一共下达了十几道谕旨,采取了三十多项措施,来推行“ 新政 ” 。 但是新政很明确的一点是不易这三纲五常,君为臣纲首先是不能够变的,即皇权是不能削弱。“ 新政 ” 的内容涉及经济、

4、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重点是改革军制和编练新军。1.改革官制1901 年 7 月,清朝政府落实了辛丑条约的一个规定,撤销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称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直到这时候中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外交部。1903 年设立商部,后来商部和工部合并,改叫做工商部,表示了要发展工商业;练兵处和兵部合并,改称为陆军部。 1905 年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同年,又增设学部。还先后裁撤了一些衙门、地方督抚, 如云南、 湖北、 广东三省巡抚; 河东道总督; 还有中央的詹事府、通政司等冗衙。停止捐纳制度,即捐官制度。当官要通过科举考试,有的人他考不过,就没法当官。近代以来,清朝财政始终困难,有人

5、就提出, 可以拿出一部分官位来卖,卖给有钱的人, 这叫“ 捐纳制度 ” ;拿钱买官会的后果就是助长了贪污腐败。新政停止了捐官制度。2.改革兵制改革兵制主要是效仿西方改革军制,编制了新式陆军。1901 年 8 月,谕令本年内要裁去原来的绿营、防勇20%到 30%,而且取消了武科的考试。过去这个科举考试,有所谓文科和武科,现在把这个武科的考试取消了。9 月,又命令各个省设立了“ 武备学堂 ” ,为编练新军来做干部准备。1903 年,在京师设立练兵处,派庆亲王奕劻为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兵部侍郎铁良为襄办,各个省设立督练公所,由各地的将军、督抚担任督办,就是来总管。 1904 年 5 月,又谕

6、令统一全国军制,不久,又把新军分成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2 三种, 以“ 镇” 作为新军的一个最高的编制单位,每镇官兵 12500 人, 点类似于后来所谓的“ 师 ” ,各级机构分为镇、协、标、营、队、排、棚七个级别,类似于后来的师、旅、团、营、连、排、班。从兵种看, 分为步兵、 马兵(也就是骑兵) 和炮兵三个军种,还有工程兵和辎重兵。对其他有关的事项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907 年还提出了要在全国编练新军36 个镇的计划。3.修改刑律 ,1902 年 5 月,清廷派刑部右侍郎沈家本、驻美公使伍廷芳修订原来的大清律例,这两个人都在西方受过资本主义教育,精通西方法律。 大清律例 最开始是在顺

7、治初年制订的,中间也是不断地经过修订,最后基本上定型在乾隆年间。大清律例 有很多很残酷的刑罚,这一次修订刑律并没有对这部法例作根本性的变革,只是对一些最残酷的部分作了一些删除。4.奖励工商当时陆续颁布了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另外还颁布了一系列的这样一些章程、一些规定。1905 年又在北京成立了劝工陈列所、高等实业学堂, 而且还兴办了户部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此外也颁布了奖励工商方面的一些措施。5.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所谓奖游学,也就是鼓励出国留学。从 1902 年起,科举考试开始废除八股,改试“ 策论 ” ,把各地书院改成学堂。

8、1902 年,又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对怎样办学堂,做出了具体规定。1904 年,对这个章程重新修订,制定了以日本教育为模式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把学堂分成小学堂、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等级别。1905 年 9 月,下令从 1906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12 月,设立了学部来统管全国的教育。1909 年,学堂的总数猛增至52346 所,学生人数也达到了156.027 万人。除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这些内容之外,还发布了像禁缠足、禁鸦片、 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一系列的规定。评价:1. “新政 ” 虽然没有触动清廷的政体,清末“ 新政 ” 在政治上增设了一些适应近代化的机构,修改

9、了大清刑律,废除酷刑峻法,注入了一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原则;在经济上,允许和奖励私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承担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责任,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条件。;在文化教育上,给西学以合法地位,允许学习和传播资本主义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军事上,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建军理论和原则,使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一些变革,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从内容上看,大部分和1898 年戊戌维新时,维新派的主张和要求是相似的。“ 新政 ” 的指导思想, 仍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以有人也把清末的“ 新政 ” ,叫做 “ 第二次洋务运动

10、” ,因其和洋务运动基本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2.清政府在一些具体措施上,做了一些变革,其中有一些措施,比如废科举,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 多年的开科取士的选官制度,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大举措;此外,学堂的兴办, 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其他如禁缠足、 准许满汉通婚也是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对这些也还应该给予肯定。3 3.清廷所推行的“ 新政 ” ,仍然强调 “ 三纲五常 ” ,在这样一个总的原则下,来推行改革。官制改革只是裁并一些旧衙门,增设一些新衙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几乎没有触动,不少“ 新政 ”流于空文。 即以较有成效的学制改革来说,许多新式学堂只不过是旧式书院或村塾挂一块新招牌

11、而已。 财政的困难也限制着新政的推行,新政显得支离、拖沓,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4.由于举办 “ 新政 ” ,清政府允许地方自行筹款,每年要向各省摊派2300 万两,这些都以捐 税的名目直接或间接转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人民不胜负担, 自发斗争更为广泛。有的地方由 “ 抗洋捐 ” 、“ 反赔款 ” 发展到武装起义,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5. “新政 ” 虽然裁撤了一些中央和地方的衙门,裁汰了一些冗吏,但又出现了新旧机构重叠,如军机处和督办政务处、户部和财政处并存等。1905 年 7 月的上谕也承认,实施新政“ 数年以来,规模虽俱,而实效未彰” 。6. “新政 ” 引起了新旧势力之间以及旧势

12、力内部对待新势力不同态度的派系之间的种种纷争。这就加剧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盲、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在 “ 新政 ” 推行期间,袁世凯抓住“ 练兵 ” 、“ 筹饷 ” 两项要政,奏请拨款100 万两,编成北洋六镇。 同时,还担任参预政务、督办关内铁路等要职,羽翼遍布朝廷内外,死党分据要津,成为声势显赫,左右朝政,继曾国藩、李鸿章而起的又一权臣。1906 年 11 月 7 日,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其中,铁良为尚书,统一指挥全国“ 新军 ” 。7. 在新政与民主革命的关系上,新政促进了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互相影响着的两个运动:由于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展,触动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清末新政有转移人们斗争视线、破坏革命的动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革命活动促使了清末新政的实行。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另外一个客观事实,这就是由于清末新政的开展,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主要表现是: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由于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就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