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恨歌的主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7539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长恨歌的主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其作品主题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古人评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喻,“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 ) ;另一种则认为它旨在写李杨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张基邦墨庄漫录 ) 。今人又提出了双重主题说,一方面认为是对李杨生活荒淫的讽喻;另一方面是对其真挚爱情的同情。那么诗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从作品本身来找答案。长恨歌主要是写李杨爱情的,之所以会有讽喻说是因为读者把他们置于了“安史之乱”这场历史事件中,我们不能不说“安史之乱”这场浩劫的发生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2、、贻误政事有很大关系,但这并非是是诗人写作的目的,诗人既然要写李杨的爱情悲剧就不能不写其悲剧发生的原因。首先我们要看到长恨歌所写的不是一般人的爱情,而是封建帝王与获取专宠地位妃子之间的爱情,正是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所以他们的爱情就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唐玄宗是一国之君, 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疾苦,都系君主之一人,因此就注定了他的历史责任是勤于政事、匡江山之社稷,可他也是一名正常的男子,他也渴望爱情、渴望佳人,当他得到了杨玉环, 他作为男子柔情的一面得到了显露,他也像平常男子一样沉湎于爱情、迷恋于女色,于是他忘记了国家、忘记了朝廷,这正是他对爱情痴迷如醉的写照,在这儿唐玄宗的确是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

3、典例。可是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正在酝量,正是因为他对爱情、女色的过份迷恋,导致朝纲废弛、国事贻误,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面对安史之乱作者不能不有所微词,他认为个人行为引发了国家的不幸,这是一个君王所不应该的。但这并不是长恨歌的主旋律,长恨歌是以“情”为始终的。从诗歌内容上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直到安史之乱打破了他们甜蜜的生活、爱情的梦境之前,诗人都在着重渲染他们忘情尘世、缠绵的情怀,。面对安史之乱,诗人的巧妙之处在于,有意将玄宗荒淫误国造成的浩劫, 进行了淡化处理对,却对二人的生死离别着

4、意形容,使读者感受到的不是历史批判而是悲凉的情感氛围,马嵬坡前六军不发,李隆基无力保全心爱的妃子,在江山、 美人面前,在政治道德与情感的激烈冲突中他选择了前者,忍痛含恨舍弃了自己心爱的妃子,面对此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他恨自己无能不能保全自己心爱的人、恨人生的无奈、恨命运的不公,恨自己出生在帝王之家,或许他的心境正如李商隐所写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政乱的发生,心爱人的离去,使玄宗见月伤心、闻铃肠断,车驾回京, 路过马嵬 “不见玉颜空死处”玄宗的内心是极其复杂的,回到朝廷的他选择了江山并未得到江山,做了太上皇的玄宗,牺牲了爱情又失了政治前途,可谓两手空空,于是他更

5、加思念玉环。“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物旧人已逝,触物生情,则不能不朝暮垂泪。“翡翠衾寒谁与共“,更是伤心主人公内心的倾述与感叹。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玄宗对杨贵妃无穷无尽的相思与追忆,在这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 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玉环,并赋予她爱情至善的品性。在此“情的渲染已脱于帝王妃子使李杨的爱情得到了升华,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间的冲突表现无余,结尾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此时的恨已超越时空进入无人之境,在这点题之笔里刻骨的相思变成了不绝的长

6、恨,特殊的事件获得广泛的意义。我们再来看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主题的说法:(1)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谈到他的创作手法,即为“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长恨歌末句“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可见作者的创作初衷是表述爱情的。,白居易自己曾在一首诗中说: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这就说明长恨歌是一篇写风情的作品。 (2) 白居易指出:“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谓之感伤诗。”可见,他本人并没有将长恨歌划入“讽喻诗”中。“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与元九书 )很明显,他把此诗排斥在他“所重”的讽喻诗之外,

7、而视之为“所轻”者。 可见,诗人的真正意图不在讽刺和批判。(3) 白居易对历史人物唐玄宗与杨贵妃是赞美、同情大于批评。 他在元和二年四月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对策时曾说: “太宗以神武之姿,拨天下之乱。玄宗以圣文之德,致天下之肥。当二宗之时,利无不兴,弊无不革,远无不服,进无不知。” ( 白氏长庆集卷四十八才识兼备明于体用策一道 )显然,对玄宗是歌颂的、肯定的。当然,他对玄宗后期的政治也有批评,但不是主要的。白居易的许多诗歌如上阳白发人表现了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他不可能对杨贵妃这样的女人持一种厌恶的态度。例如在作品最后诗人还把杨玉环净化成了一个理想的女神更赋予她爱情至善的品性所以这就使长恨歌 不可能是对他们的讽喻,而是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对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部分学者的双重主题说陈寅恪在元白诗笺征稿第五章新乐府中曾谈及元稹和白居易在创作新乐府时的一个区别白居易在创作上主题有单一性和单纯性的特点因此长恨歌也不应该诗双重主题由此可见长恨歌的主题应该是以爱情为主,以情通贯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