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7431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学年高二 1010 月月考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地理(选修)试题第第卷卷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818 小小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3636 分)分)可持续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

2、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 D. 有序性原则2. 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A. 提高能源利用率 B. 降低碳排放量C. 提高城市绿化率 D. 减少污染物排放【答案】1. C 2. D【解析】试题分析: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

3、源能保持其再生产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环境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共同性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我国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属于共同性原则,故选 C。2. 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环境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已经固体废弃物污染排放减少,故选 D。【考点定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具体措施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根据图中的关系,A. B. C 分别代表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

4、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 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D. 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4. 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A. 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 B. 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C.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D. 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答案】3. D 4. C【解析】试题分析:3. 通过 A 可以取用“木材” ,说明 A 表示“破坏森林” ;B 和“草皮”相关,应该是“牧业下降” ;根据与 C 相关的“秸秆” 、 “广种薄收”等可判断 C 为“农业减产” 。4. 图中显示该地区主要问题是因破坏森林、草皮和不合理的耕种方式(广种薄收)导致的风沙侵蚀和水土流

5、失,因此解决办法有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或积蓄肥料、发展沼气,或开发新能源以解决燃料问题,从而减少植被破坏,以起到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的作用。根据该地的农业生产类型和产生的问题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考点:水土流失的治理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 400 余人对 15000 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5. 沙湖景区 15000 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 增加景区经济收入 B. 防治景区沙漠化C. 美化景区环境 D. 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6.

6、 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A. 增加土壤肥力 B. 杜绝废弃物排放 C. 减轻大气污染 D. 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答案】5. C 6. C【解析】5. 由材料可知,该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由此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而并非为了增加经济收入,C 正确,A 错误;芦苇具有属于湿地植被,具有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的作用,但不是景区的主要价值,D 错误;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沙漠化现象,B 错误。故答案选 C 项。6. 由材料可知,芦苇干枯的季节会进行收割,结合芦苇的生长周期可知,初冬芦苇停止生长,处于干枯状态,适宜进行收割。故答案选 D。7. 本题主要考查

7、芦苇的处理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区域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对芦苇进行收割,可以使芦苇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火烧芦苇带来大量烟尘,从而减轻大气环境污染。故答案选 C 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 图示区域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森林破坏 D. 湿地萎缩8. 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为A. 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 B. 限制矿产开发,保护环境C. 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 D. 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增加附加值【答案】7. B 8. D【解析】试题分析:7. 图示区域位于气候干旱的非洲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表

8、植被的破坏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所以 B 正确。8. 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容易导致资源的枯竭;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出口矿产资源,经济效益低;限制矿产开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既能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考点:荒漠化的防治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 该流域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是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地盐碱化 D. 地面沉降10. 对该地区的判断,准确的是A. 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B. 气温日较差增大C. 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最多 D. 河流流量增大【答案】9. A 10. B【解析

9、】试题分析:9. 图示资料反映该地区的耕地面积大量增加而林地、草地、水体等面积不断减少,反映该河流流域过度开垦现象严重,而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故选 A。10. 读图可知,该地区近年来,耕地面积增加,种植业比重增加,A 错。由于林地面积减少,草地、水体等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气温日较差增大,B 对。耕地面积增加最多,C 错。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D 错。故选 B。【考点定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的影响读图甲“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图乙“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11. 据图分析A. 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B. 侵蚀

10、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C. 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D. 阔叶林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大12. 该区域A. 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B. 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水分的差异C. 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D. 河流治理的核心是水污染防治【答案】11. D 12. B【解析】试题分析:11. 图乙显示侵蚀强度并未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A 错。图乙给出了侵蚀强度与人口、植被的相关性,并非指侵蚀强度与其它因素无关,比如降水,B 错。由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出现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通过中国地理的学习也可判断此选项错误。阔叶林带人口密度最大,说明阔叶林带自然条件更优越,比如降水更丰富,土壤更肥沃,环境人口容量

11、更大,D 正确。12. 图甲中河流流向表明区域内地热总体上北高南低;黄河中游河流治理的核心是防治水土流失;本区是传统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渭河平原的半湿润逐渐过渡到陕北的干旱气候,因此自然带分异的基础为水分。B 正确。考点:地理信息图的判读、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凯拉库姆水库周边是棉花种植业和葡萄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下图为凯拉库姆水库所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 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发展葡萄种植的优势条件是A. 夏季水分、热量充足 B

12、. 劳动力丰富廉价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种植技术水平高14. 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大力发展水稻、葡萄种植会造成A. 咸海面积扩大 B. 荒漠化加剧 C. 草地面积增加 D. 河流水量变大【答案】13. C 14. B【解析】13. 中亚地区气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该地区地广人稀,故 B 项错误;该地区经济落后,种植技术水平较低,故 D项错误。14. 水稻、葡萄都是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大力发展水稻和葡萄种植会造成河流水量大量减少,咸海面积萎缩,故 A、D 两项错误;当地气候更加干早,草地面积减少,荒漠化加剧,故

13、 B 项正确,C 项错误。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 ,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 食品工业 B. 高耗能工业 C. 高技术工业 D. 农产品加工工业16. 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A. B. C. D. 【答案】15. B 16. D【解析】试题分析:15. 据材料可知,该地乌金遍地,资源丰富,结

14、合该特点,适合发展能源密集型的产业,故选 B。16. 从图中可知,该发展模式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对。该模式的工业部门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增加,错。产业链条增加,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减小了污染范围,对错。故选 D。【考点定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蒙西天津南 1 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 2015 年 1 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工程建成后,年送电量约 400 亿千瓦时。下图为蒙西天津南 1 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 蒙西天津南 1 000 千伏

15、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A. 晋、冀 B. 晋、京 C. 秦、冀 D. 秦、京18. 建设蒙西天津南 1 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A. 沼气 B. 核能 C. 地热 D. 风能【答案】17. A 18. D【解析】试题分析:17. 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蒙西天津南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山西、河北,简称分别是晋、冀,A 对。B、C、D 错。18. 蒙西地区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风能丰富。建设蒙西天津南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风能,D 对。蒙西地区纬度较高

16、,气温低,不利于沼气发展,A 错。该地技术水平较低,不适宜核能发展,B 错。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少,C 错。考点:区域优势新能源类型,我国省区轮廓及分布。(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8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2424 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图乙为甲图中 M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M 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