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7420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7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框架钢柱的计算长度可以分为有支撑和无支撑两种情况: 如果是纯框架,可以按照刚结构规范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又有有侧移和无侧移的区别,关于有侧移可以认为侧移大于1/1000, 无侧移为小于1/1000 的情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刚结构规范的计算方法是不完善的,有时计算出来很大,SATWE 软件把这种情况简化为计算长度系数为10 如果是带支撑的,则需要判断是强支撑还是弱支撑,不过现在好多的软件还不能进行判断,比如 PKPM 就不能 ,不过现在的3D3S9.0 可以进行判定了,并且和 SATWE 有数据借口 ,还算方便. 所以计算长度不能简单的相信软件,要分情况而定如果两个方向都打了撑的话,

2、基本上可以视为无侧移计算,楼主必须在SATWE 里面有个复选框 “ 是否考虑侧移 ” 打上钩柱的计算长度才正常。如果只有一个方向有撑,另外一个方向没有的话,要计算两遍,无侧移计算一遍,有侧移计算一遍,然后分别按照PKPM 的计算出来的长度系数在按有侧移方向考虑的一侧手动输入。1,无支撑纯框架按照有侧移框架计算。2,有支撑框架根据支撑强弱:强支撑按照无侧移框架计算;弱支撑框架介于无侧移、有侧移之间。3,详细内容见钢规5.3.3 条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不管做什么设计首先要对规范运用的很熟练,长细比跟什么有关系呢?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和回转半径,回转半径就不用说了,主要看计算长度系数,楼主说了 ,你弱

3、轴方向是有支撑的,只要你把支撑截面验算够,并保证支撑与柱的可靠连接,那根据规范,此方向的计算长度应该是支撑之间的这段距离,也就是柱子侧向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如果设置的是单支撑 ,那就与柱子高度等高,计算长度系数就是1,在计算时需要手动设置钢柱弱轴方向的计算长度系数.那样弱轴方向的长细比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另:楼上的说的所谓的按有侧移计算和无侧移都计算一遍的方法,听起来貌似有点道理,其实无根据可循的,不过你按无侧移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就1,所以按无侧移就算根本连算都不用算 . 再:无侧移和有侧移框架的定义确实不是你自己主观臆断的,规范里也有规定的,是要根据计算公式计算确定的,主要是通过计算看你这

4、个结构形式是强支撑框架还是弱支撑框架,也就是看抗侧翼刚度的大小,如果你这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足够大,那就是无侧移了,楼主你弱轴加了足够强的支撑,那此方向就是强支撑,那就是无侧移了. 还有 :楼主这种结构形式是最常见的底层钢框架上层门式刚架的做法,可以用PKPM 按照三维建模计算的,不过二层门式刚架部分要将所有参与受力的构件在模型中输入,包括垂直支撑,水平支撑 ,抗风柱和刚性系杆,计算时要在PKPM 中将风荷载体型系数分段设置,下层为1.3, 上层应设置为0,此时需要在手动输入特殊风荷载,主要是钢柱的受风面风荷栽(注意角柱),作为集中力加在柱顶和钢梁风吸力和风压力,做为线荷载加在钢梁上,还有抗风柱

5、的风荷载,做为集中力加在柱顶. 以上看法 ,请参见 还是计算Sb3 (1.2Nbi-Noi ),进行判断即可。一般而言,强支撑条件很容易满足。这个说法可从钢结构理解与应用的到。当然最好算一下 Sb。1/1000 的说法来源于高层钢结构规范。据说,弱支撑一般指轻钢厂房的张拉圆钢的支撑。关于 Sb 的计算,个人理解,输入柱顶单位力F,然后看位移u,根据楼层高度计算出侧倾角度 u/H ,由此到处Sb=F/ (U/H )。Nbi 以及 Noi 的计算,可直接计算Nbi,按照最不利的情况来计算,也能够得到Nbi=f*A*n,其中: f:抗压强度, A:钢柱面积, n:钢柱数量。还有一个反推得办法,就是计

6、算出Nbi,然后求需要多少Sb,根据支撑的刚度计算公式,能够定量的计算出需要多少支撑的面积。无侧移框架是指在双重抗侧力结构中,框架中设有支撑结构(支撑架、 剪力墙、 电梯井等) ,且其抗侧移刚度等于和大于框架本身抗侧移刚度的5 倍的框架。有侧移结构系指框架中未设置支撑结构(支撑架、剪力墙、电梯井等)或支撑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小于框架本身抗侧移刚度的5 倍的框架。在这里的无侧移框架和结构力学中的无侧移框架的定义并不一样,这里所指的无侧移并不是没有侧移, 只是采用的相对、比较的方法定义的。在双重抗侧力结构中,如果框架承受的总水平力小于等于总剪力的20,则可以认为所有的水平力都由支撑架(或其他支撑结构)

7、承受,框架本身不承受水平力,从而这个框架可以看作无侧移框架;对于框架承受的总水平力大于总剪力的20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中的框架是有侧移框架。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1 无侧移框架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与支撑结构的抗侧刚度比较中获得的,由此只有在双重抗侧力体系中的框架才会有无侧移和有侧移的区分。2 无侧移框架可以按照不承受水平力进行设计。3 纯框架如果无、次主框架之分,则纯框架均为有侧移框架。个人理解,请大家批评指正!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个其实在童根树老师“ 钢结构平面内稳定” 的第十章已有明确说明。无侧移一般是指主体框架结构受到的总水平力小于20% 的情况,这时候大部分水平力都被附属支承结构承受

8、。可以认为它是无侧移的。相反超过了20% ,则说明有侧移。GBJ17-88 规范规定,当支撑结构抗侧移刚度等于或大于框架本身抗侧移刚度的5 倍时视为无侧移框架。GB50017-2003规范基于童根树、施祖元,非完全支撑框架的稳定性一文的分析,把框架分 为:无支撑框架、强支撑框架、弱支撑框架。个人认为,只要能满足强支撑框架的要求,就可以作为无侧移框架。欧洲 EC3 规范判别无侧移框架的一个准则就是P-效应使侧移增加不超过10% ,就可以作为无侧移框架 . 2)“ 钢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中介绍:“ 根据规范试算组计算结果,弱支撑框架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只要有支撑,就是强支撑情况

9、” 。我想问理解与应用中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回复: 通过算例可以发现,一般即使按构造选择的支撑刚度,都足够做为规范中的强支撑使用。在上传的文章中,以十字交叉撑为例做了简单的推导,得出了简单的支撑断面和柱断面比例关系的结论,可以看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即规范中所谓的弱支撑框架,基本没有太实际的工程意义,除非人为” 制造 “ ,否则出现不了。这里所谓的认为制造,是指故意使用很小的支撑去搭配巨型柱。) 。只要有支撑,就基本上是强支撑。另外, 楼面分体系的作用或多或少的被忽略了。实际上,如果没有楼面分体系,个人认为基本没有合适的简化方法去判断计算长度系数了(而有/无侧移的概念也基本上失去了前提)另

10、外,个人认为有无侧移这个说法在很多地方都误用了。qiang31兄的理解( ” 有、无侧移框架的区别是柱子屈曲模式的不同,一个是有侧移的反对称失稳,一个是无侧移的对称失稳。“ )是正确的。新的多层钢结构规范有规定了,将框架按支撑的强弱分为有侧移、无侧移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弱支撑框架,给出了具体的判别公式。几点注意:1,有无侧移是对一层结构来说的,不是对结构整体来说的。比如有的层没有布置足够的支撑而有的楼层有,则每层的侧移性能不同;2,弱支撑框架是指有些支撑,但不是很多的情况。什么是有侧移框架?所有的框架及框架支撑(剪力墙 结构中的框架在水平风力或地震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侧移,因此这个问题应该不成为问

11、题。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1第 5.2.2 条最末尾有这样一个注:无侧移框架系指框架中设有支撑架、剪力墙、 电梯井等支撑结构,且其抗侧移刚度等于和大于框架本身抗侧移刚度的5 倍者; 有侧移结构系指框架中未设上述支撑者,或支撑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小于框架本身抗侧移刚度的5 倍者。虽然建筑物侧移的大小直接与结构抗侧刚度有关,但上述概念涉及到“ 有” 和“ 无” 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工程界和学术界的误解。正确的答案应该如何引入?如果意识到所有的结构在风荷载等水平力作用下均有侧移,对无侧移框架的定义就必须采用相对的、比较的手段。下面介绍Eurocode 32 的方法。 Eurocode3

12、规定,在双重抗侧力结构中,如果框架承受的总水平力小于等于总剪力的20,则可以以足够的精确度假设所有的水平力都由支撑架 (剪力墙 )承受,框架本身不承受水平力,从而这个框架可以作为无侧移框架。不满足上述规定的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是有侧移框架。根据这个规定,可以知道:(1) 无侧移框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与支撑架、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比较中获得的,由此只有在双重抗侧力体系中的框架才会有无侧移和有侧移框架的区分; (2) 无侧移框架可以按照不承受水平力进行设计。图 1 表示了两个结构,图1a 主框架如果刚度比小框架大得多,则小框架可以按照无侧移框架进行设计,所有的水平力由大框架承受,包括作用在小

13、框架上的水平力。图1b 框架在支撑架刚度很大时可以按照无侧移进行设计,所有水平力由支撑架承受。纯框架如果无主框架和副框架之分,则纯框架是有侧移框架按规定 ,对于有支撑的刚架,当其抗侧移刚度大于或者等于同类无支撑刚架抗侧移刚度的5倍时 ,才认为支撑有效,否则按无支撑刚架计算稳定 也就是说尽管有支撑系统,但不一定就是无侧移的 网架支撑在砼圈梁上,其边界条件怎么取值?高手指点一下。个人观点: 1、砼梁同样有钢度,应计算出砼梁的刚度值来确定网架的边界条件。2、我见过这样的图纸:一个平板网架水平方向的反力和竖向的反力几乎一样大,高达几百千牛,这样肯定是按水平位移为“0”来付值边界条件的,这样的设计方法,

14、我觉的不可取( 1、支座无法计算,2、砼梁可能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水平力)。3、 一般网架同排支座间可取自由约束。但支座应相应设计成铰接型支座。问题:1、公司的老板都是把支座做成平板压力支座,这样的支座和砼梁固接,按铰接设计的网架使用这样的支座安全吗?2、有时砼梁柱结构挺复杂,计算砼梁刚度有困难,而又使用平板压力支座。网架边界怎么取值呢?望高手指点,谢谢zxinqi积分377 帖子126 #22006-4-21 13:15 边界刚度应该是网架边界点处单位位移发生的力或力矩。对于梁,应视其边界约束条件,可以按照实际框架施加一单位力看其发生的位移,其值为梁的柔度, 柔度的倒数便是梁的刚度。即 ku F

15、,u1/k 。为准确起见,计算位移时梁取通用梁单元,不要采用pk 中的工程梁单元。对于柱支撑,柱的刚度KzcEA/L、Kxc=3EIx/l*l*lKyc3EIy/l*l*l 对于橡胶弹性支座其刚度为Kz0=EA/d0,Kx0=Ky0=GA/d0. 式中 E 为橡胶垫板抗压弹性模量,A 为垫板承压面积, d0 为橡胶层的总厚度,G 为橡胶板的剪切模量。对于有橡胶支座的梁柱边界弹性刚度应根据串连弹性元件原理,可分别求得橡胶垫板与支撑结构的组合竖向刚度及侧移刚度Kz=Kzc*Kz0/(Kz0+Kzc), Kx=Kxc*Kx0/(Kx0+Kxc), Ky=Kyc*Ky0/(Ky0+Kyc) 这是在不考

16、虑三个方向的转动约束条件下的网架边界点的刚度,如考虑支座固接, 可根据以上原理求的Rz,Rx,Ry 的转动刚度。一般在大跨度网架(壳)结构中,支座采用万向球形抗震绞支座。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支座参数解出支座的刚度,这对于工程的求解精度是完全有必要的。下部结构为混凝土柱,沿周边有圈梁的,这时与圈梁垂直方向的弹性系数按独立柱计算没有问题,但沿圈梁方向的弹性系数应该是该轴线上框架的刚度除以该轴上的支座数;同时如果是柱间有支座的情况,与圈梁垂直的方向的弹性系数也应该按支座数对柱子的刚度进行均分。我想问一下楼主的模型可以发来吗,模型建立正确问题不大呀!结构设计中的弹性刚度是指支撑体系发生单位位移所需要的外力,即将支撑结构体系看成一个三向弹簧,因此弹性刚度包括三个内容:竖向支撑刚度; 两个水平方向的剪切侧移刚度。通常情况下,当下部支撑结构较复杂时, 准确地做法应该是上下结构整体连算, 一种可以替代的办法是考虑下部局部支撑结构联合计算,现有的计算软件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如果采取橡胶支座,则支撑刚度应该为橡胶和其他支撑结构对应刚度的串联弹簧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