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的思想观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7408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庄子的思想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庄子的思想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庄子的思想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庄子的思想观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庄子的思想观点在那个诸侯纷争、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的时代,人民处于民不聊生的环境中。各种思想纷纷涌现。庄子秉承老子的思想并有所发展,但他在“道”的认识上是和老子一脉相承的。老庄所说的“道”是指宇宙的本源,即宇宙最根本的存在,宇宙万物产生于“道”; “道”也是指自然客观规律。即“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的道德思想在老子的思想基础上又有发展,庄子所讲“道“并不在于为了探讨和论证宇宙的本体是什么,而在于探讨人的本体,论证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象

2、宇宙的本体那样,达到无限和自由。 庄子哲学处处都力求从宇宙本体“道“的高度来论证人生的哲理,把人的生活放到整个无限的宇宙中去加以观察,以此来探求人的精神达到无限和自由的道路。在先秦哲学中, 庄子最为明确地强调了无限的观念,并且把人的生活同宇宙的无限联系起来,把人提到了“天地与我并生“的地位。认为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 “道 “是万物的本体,也即为人的本体,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所以它体现在人身上就是自然之性,人应当按自己的自然本性去生活,应效法那支配宇宙万物的无所不在的“道“,使自己成为永恒的无限自由的存在。在庄子哲学中,“道“的学说,是直接为它的要求个体的无限和自由的人生哲学作论证的。庄子从“

3、万物一府,生死同状”、 “道通为一”的认识出发,主张万物平等、物论平等, 因而否定人类的自我中心与个人的自我中心,提倡摒弃成见,扬弃我执,顺应自然。庄子还在老子有关有与无、小与大、短与长、柔与刚、强与弱等等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应与相互转化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突出了事物之间的共同性以及相异性的相互转化,创建了相对论的认识论。在庄子看来,道既然是一种本源性存在,是人和社会的初始状态,因而是无差别的,因此“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人是有富贵贫贱的差别和对立的,当时的一般人包括一些重要的思想家认为贵贱有别是天经地义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而庄子则否定之。

4、至于大小、美丑、寿夭的差别,庄子认为决定于人以什么样的参考座标来观察。“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谓丘山矣,则差数睹矣。 “ 从至大的宇宙空间看地球,当然地球就象稊米;从至小的微观粒子看毫末,则毫毛也是丘山。所以他说:“天下莫大于毫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泰山为大, 秋毫为小, 这是一般人的看法,庄子则认为既然大小寿夭是相对的,泰山就不一定大,秋毫就不一定小,彭祖不一定寿,殇子不一定夭。他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5、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彭祖比起冥灵和大椿,自然是短命的,而殇子比起朝菌来也算是长寿的。所谓“大小夭寿 “,都是在有限的时空中比较得来的, 若从无穷的时空观点来看,所有性质的差别都只有相对的意义。这就是庄子的相对性的认识论,其目的是破除人以自我为中心,使人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解脱出来,其推动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入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庄子还有对无线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一精神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庄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破除功、名

6、、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在礼仪面前“无名”,才可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走上自由之路。在逍遥游篇中有着集中而形象的描述,在逍遥游中说,大鹏的高飞,要有一定的条件,即“ 有待 ” ,这不能算是绝对的自由;而要真正地达到自由,就要无条件的,即“ 无待 ” ,这样才能 “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 ,自由自在地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从而达到“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精神世界。能达到这样“ 无待 ” 的人,才算是“ 至人 ” 、“ 神人 ” 或 “ 圣人 ” 。庄子的这种 “ 逍遥游 ” 的人生观, 实质是企求摆脱现实烦恼的一种自我精神麻醉法,是典型的消极遁世思想,在当时社会现实中是有害的。但他既追求归本自然,否定天命观,摆脱人间的不平等,无疑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了新的启示。庄子的这些哲学思想中,他们所提倡的淡泊名利,清心寡欲, 旷达超脱,以及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为人处世上的清廉正直和真实无假的理想人格的塑造,都是有益于人的道德思想境界的提高的,对儒学提倡的敬业献身精神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当然庄子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消极性,倘若一味追求“无为”的境界,那么对社会对个人的发展也是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