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7408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62017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地理高一年级地理( (理科理科) )期考试题期考试题 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左图我国 2008 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 ,右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 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2. 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右图中的( ) A. 阶段 B. 阶段 C.

2、 阶段 D. 阶段 3. 今后该城市在人口工作中应( ) 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 B. C. D.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试题分析: 1. 读图甲,该城市,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 15%以下,说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则自然增 长率在 1%以下,处于较低水平,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未出现负增长, 人口数量依然呈增加趋势。故选 D。 2. 读图乙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

3、率,高自 然增长率。图甲城市的自然增长状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 B 3. 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老龄化问题较严重,所以今后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 障工作。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仍需进行计划生育,保持较低的生育 水平。劳动力数量较充足,不需要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且没法解决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故选 B。 【考点定位】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过慢带来问题及应对措施 【名师点睛】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 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要记牢记准。 (2)定量描述:原始和传

4、统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30%以上,但传统人口增长模 式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 15%以下, 而自然增长率在 1%以下。 下图为“广东增城城市发展规划”示意图,该市辖区内地形北部为山区,中部有丘陵分布, 南部以平原为主。根据辖区内自然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发展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北部规划为限制开发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亚热带植被覆盖条件好 B. 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C. 现有旅游区的开发趋于饱和 D.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5. 中部规划为都市生活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5、利用原有基础设施,方便工作和生活 B.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产业区 C.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 亲近自然,远离工业污染 【答案】4. B 5. A 【解析】试题分析: 4. 该市辖区内北部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因该市降水多,所以易引起水土流失,划为限制 开发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可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故选 B。 5. 中部为市区,基础设施较完善,可以方便人们工作和生活;而人们的生活区不需要接近 高等院校和科技产业区,不受就业因素影响;因为市区,所以对自然条件改变较大。故选 A。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 读四幅农业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6、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7.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B. 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C. 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D. 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6. A 7. A 【解析】试题分析: 6. 图示甲为我国北方的旱地种植业;乙为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农业;丙为东南亚的热带种 植园农业;丁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图中反映的四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主要是气温的 差异以及降水的差异导致的,即气候是造成它们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7. 结合上题分析

7、,我国东部地区的种植业都属于自给农业,A 正确;乙主要分布于美国中央 大平原,地广人稀的区域,B 错误;丙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规模大,C 错误;丙农业生 产粗放,由于过度放牧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特征,注意调用课本相关 内容分析。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 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园艺化、设施化、 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回答下列各题。 8

8、. 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 外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B. 航空、铁路、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 C. 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 D. 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水平较低 9. 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意义是( ) A. 加快城市化速度,扩大城市范围 B. 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知名度 C. 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D.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答案】8. C 9. D 【解析】试题分析: 8. 农业区位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方面分析。都市农业是依托并服务于都市 的农业,该农业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出产乳肉禽蛋等。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人口众多,经 济发达,市场的需求量

9、大,消费水平高,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 9. 从材料可以看出,都市农业比较注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等,因此北京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考点:本题组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意义。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工业区位因素中,在上图中没有直接体现出的是( ) A. 动力因素 B. 交通因素 C. 市场因素 D. 技术因素 11. 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 A. 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 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10、 D. 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费用 12. 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 B. 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 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 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答案】10. C 11. B 12. A 【解析】 10.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 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图中未能直接体现出市场因素。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 11. 本题考查循环经济。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形成产业链,是资源能够循环利用,实现循环 经济,突出的优点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12.

11、本题考查工业集聚。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各企业之间存在 生产联系,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获得规模效应。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 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 世纪中叶开挖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的人工运河,并且 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下图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 。 读图完成第下列各题。 13. 19 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的组合,最有可能是( ) A. 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 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 钢铁工业-铁资源丰富 D. 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

12、能是( ) A. 区域产业升级 B. 环境日趋恶化 C. 铁矿资源面临枯竭 D. 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 【答案】13. B 14. D 【解析】试题分析: 13. 由图可知,匹兹堡附近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炭工业的条件优越。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5. 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自然条件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环境的综合整治 A. B. C. D. 16. 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 进劳务收入增长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 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

13、游业 A. B. C. D.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 与 19955 年相比,2006 年该乡“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发展淡水养殖及加工、发展 旅游和乡镇企业” ,说明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的综合 整治。故选 B。 16. 根据该乡目前的发展现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 境,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工业需要基 础设置完善和相当的工业基础,鼓励农民外出打工,不利于该乡自身区域经济发展。故选 C。 读图“北京市大型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7. 关于图中

14、所示北京建材商城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三环路沿线,接近城区 B. 五环路与放射状道路的交汇处,交通便捷 C. 三、四环路沿线,有大面积停车场 D. 多建在居民区内,方便日常购物 18. 近年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以外扩展的趋势,其原因是( ) 分散城市功能 新建住宅区不断向外扩展 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城市外环道路的不 断扩展 A. B. C. D.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建材商城主要分布在三环和四环路沿线,这是因为建材商城商 品的运输量较大,三环、四环离市中心相对较远,土地的租金相对较低,可以建设一些大面 积的停车场,以方便人

15、们停车、购建材。故选 C 项。 18. 由于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完善,五环路附近的交通、购物条 件越来越好,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外扩展的趋势。故选 D 项。 点睛:影响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设立原则:交通最优)。 市场条件: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商品供应: 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提醒)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条件是商业网点形 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地区可沿公路线布局,山区可沿谷地布局。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人口稀少的地区,交通闭

16、塞,商业网点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的形式;而在人口 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的设置可以采用相应规模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 区。 19.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这段话体现了可持续发 展的(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砍伐森林不能超出森林更新和再生的速度,否则就没有 木材可用了,即资源的利用不能持续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考点: 20.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发展中国家应将经济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不应忽视环境保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