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总体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7353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总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施工测量总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施工测量总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施工测量总体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施工测量总体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总体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总体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施工测量总体方案1 工程概述1.1 工程概况卡回水库工程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境内,是喀什噶尔河流域规划推荐的库山河英吉沙灌区水库工程,为规划推荐的重要调蓄工程。卡回水库属于注入式水库工程,分为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水库控制灌溉面积30.82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7 万亩。水库正常蓄水位1416.2m,相应库容为2477 万 m3,死水位1399.5m,淤沙高程1398.5m,死库容 295 万 m3, 调节库容 2182万 m3,1000 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416.32m,水库总库容 2498 万 m3,最大坝高 31.2m。引水工程采用明渠的方式从库山河引水,水流途经木华里渠首控

2、制闸、库山河总干渠、康柏闸、康柏干渠、乌鲁贝克希闸、萨罕沟、先米力闸、新建引水渠、英其里克闸、卡回渠、卡回渠分水闸、最后进入新建引水渠向卡回水库引水。本工程由均质土坝、放水涵洞、引水渠道和分水闸等建筑物组成。工程规模属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均质土坝和灌溉放水兼泄洪涵洞建筑物级别为3 级,次要建筑物为 4 级。挡水坝坝体为均质土坝,大坝坝顶高程149.2m,大坝最低建基面高程1388.0m,最大坝高 31.2m,坝顶全长 3750m ,始、终端均需采用防渗帷幕与两岸岸坡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坝顶宽 6.0m,混凝土路面宽 6.0m。上游坝坡坡比 1:2.25 1:2.75 ,采用150mm 厚的

3、现浇 C25砼板护坡;下游坝坡坡比1:2.25 1:2.75 ,采用预制 C25砼网格梁护坡,在 1404.2m 高程设置 2.0m 宽马道。水库正常蓄水位1416.20m,设计洪水位1416.27m,校核洪水位 1416.32m。在正常运行和非常运行条件下,坝体超高满足要求。灌溉放水兼泄洪涵洞布置于工程区南侧山坡上(坝轴线桩号B1+020处) ,由闸前引渠段、进口闸室段、无压洞身段、出口消能段组成。进水口为塔式进水口,进水口前坪底部高程为1399m ,接长 15m以 1:5 放坡的闸前引渠,引渠导墙为四分之一椭圆(x2/152+y2/52=1 )曲线;闸室段长 12m ,布置有涵洞检修门和工

4、作门,检修门采用平板闸门,双孔布置,孔口尺寸 b3 h=2.0m3 2.6m;工作门采用潜孔弧形闸门, 双孔布置,孔口尺寸 b3 h=2.0m3 2.2m,底板高程 1396m ;无压洞身段长 98m ,采用双孔城门洞形断面,断面尺寸2.0m3 2.5m,纵坡 i=1/75 ;出口消能段,总长20m ,池长 14m ,池深1.0m。涵洞出口接放水渠和泄洪渠,出口考虑共用一节渠道,长300m ,按照泄空流量2 设计,底宽 4m ,渠深 3m ,边坡 1:1.5 ,采用现浇 C25砼衬砌,消力池至渠道之间设置20m的过渡段;共用渠道在末端(桩号F0+300)分成两条,一条为泄空渠接入萨罕沟,渠长

5、700m ,底宽 4m ,渠深 3m ,边坡 1:1.5 ,泄空渠渠首设泄水闸,双孔布置,孔口尺寸 b3 h=3.0m3 3.0m; 一条为放水渠,放水渠渠首设节制闸,孔口尺寸 b3 h=2.0m3 3.0m,放水渠直接接入青年渠向下游青年水库供水。1.2水文气象1.2.1 水文、气象英吉沙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特点是降水少,蒸发强烈,光照充足,积温高,气温年际变化不大,而日温差大,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及果树生长。英吉沙县多年年均气温为11.7 ,各年平均气温在10.3 13.1 之间。地区分布是从平原向山区逐渐降低, 西部和西北部近山区年平均气温较县城低

6、0.6 左右。全县年平均最高气温37.8 ,多出现在 7 月,一般在 3639之间。气温日较差年平均13.3 ,秋季最大为14.5,冬季最小10.8。最大日较差24.4 ,最小日较差为1.1 。英吉沙县自然降水量值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区及山前冲积扇一带多,平原地区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8mm ,最少只有 8.4mm ,最多为 187.3mm 。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则达到 137.2mm 。降水量季节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这两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 左右。冬季最少, 占 13.5%。年平均降水日数 28.6 天,最多 50 天,最少 12 天,降水持续时间最长5 天。英吉

7、沙县分月平均气温表表 1-1 单位: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 月 12 月平均气 温-6 -0.7 7.5 15.3 9.8 13.7 25.8 13.6 9.4 12 3.3 -4 2 作业技术依据及资源配置2.1 作业技术依据英吉沙县卡回水库工程第一标段合同文件;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52 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 5173 200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工程测量规范 GB/T 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工程施工控制网成果和技施图2

8、.2 人员及资源配置表 2-1 人 员 配 置 表序号姓名性别专 业技术职称 / 职务单位1 张兴华男工程测量队长山西水工局2 崔长顺男工程测量测量员山西水工局注:测量人员上岗证书附后。表 2-2 仪 器 配 置 表品名单位数量型号备注GPS 台1 A6 华星全站仪台1 TCR802 北京科力达水准仪台1 DS3 北京搏飞注: 所有仪器及辅助设备均经检查、检验和鉴定。仪器鉴定证书附后。3 测量作业基本要求严格执行测量规范,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严格复核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根据合同文件和现行测量规范进行精度控制。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均经国家省级具有仪

9、器校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熟悉和学习本工程合同技术条款及涉及现行测量规范,认真熟悉与审核施工图。4 4 测量作业程序读审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放样通知单放样数据准备计算程序准备施工控制资料检核检核测站点测量检校全站仪有问题有问题放样部位轮廓点开挖线检核有问题移交放样成果单上报监理成果单资料归档移交项目存档移交竣工资料5 5.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复测5.1 复测原则复测基本原则是:采用的复测精度指标、方法与原测相同。平面控制网的复测按照原控制网的网型结构进行观测;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按照各水准控制点闭合施测。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在限差之内时,施工中仍然使用原测成果;若较差超

10、出限差要求,进行二次复测再次确认。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在复测报告中上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协调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5.2 任务范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要求,本次控制网复测实施过程中,按四等GPS网精度要求复测,高程控制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复测。5.3 既有资料情况湖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总院移交的英吉沙县卡回水库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表 ;5.4 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本段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复测采用与设计院同精度、同方法进行控制网复测。平面坐标系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系统。5.5 总体工作流程图总体工作流程图制订复测实施方案

11、组织人员进场及仪器设备调度制订严格的工作计划外 业 测 量GPS 外业测量水准外业测量内业处理、数据分析编写复测成果报告交接桩和接收资料编写复测技术设计书6 5.6 平面控制网复测平面控制网采用 GPS测量,按四等网精度要求进行施测,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1:表 5-1 控制网 GPS 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固定误差a (mm )比例误差系数b(mm/km )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2002000 5 1 1/45000 5.6.1 平面控制网复测方法复测前应首先进行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和稳定性。平面控制网复测GPS作业应满足表 5-2 中基本技术要求。表 5-2 各等级 GPS 测

12、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级别项目四等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 ( ) 15 有效卫星总数5 有效时段长度(min) 120 观测时段数2 数据采样间隔(S) 15 PDOP 或 GDOP 5 平面复测控制网应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组成三角形相连的带状网。5.6.2 平面控制网复测外业观测5.6.2.1 GPS 作业前准备工作符合下列规定:全部仪器、光学对中基座生产作业前都必须按要求进行检校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检查 GPS 是否是处于静态观测作业模式, 所有接收机或控制器配置, 参数应符合表一相关参数要求,并保持一致 , 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13、。5.6.2.2 GPS测量作业操作要点:(1) 应认真填写 GPS 观测记录手薄,严格遵守调度命令。(2)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项连接正确,接收机预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3)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仰角限值,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7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4) 静置和观测期间应防止仪器震动,不得移动仪器,要防止人员或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5) 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当必须使用时,对讲机应距天线 10m以外,车载电台应距天线

14、50m以外。(6) 经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位标识和觇标恢复原状后方可执行下一个调度命令。(7)观测时,天线整平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互差小于2mm ,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观测过程中应按规定填写观测手簿。对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号、时间、日期以及观测者均应详细记录。5.6.3 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5.6.3.1 GPS 网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应包括下列要求:(1)计算任意三遍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及全长相对闭合差,其值应满足表 5-3 的规定。表 5-3 各等级 GPS

15、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限差类型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四等6.0 3 10-6 10.0 3 10-6 (2) 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Wx , Wy , Wz 2n2 W 2n32 (3)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符合下式规定:ds222 以上三式中: Wx2+Wy2+Wz2 Wx 、Wy 、Wz- 异步环分量闭合差;n-异步环边数;-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W-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W= 222ZYWWWX; ds-基线的长度较差5.6.2.2 GPS网的平差处理规定:(1)基线概算中起算点坐标误差应保证在国家二等网规范规定范围以内。8 (2)在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GPS空间向量网,并在WGS-84 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该正数(Vx、Vy、Vz)绝对值均不大于 3。(3)在无约束平差确定有效观测量的基础上,在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该正数的较差( d Vx、dy 、dz)均应不超过 2。(4)对于部分基线边因误差超限或因故不能按GPS 测量方法进行实测时,在平差处理时可以用其他方法测量的边长数据不低于相应精度要求代替,其原则是应使平差计算精度更高。5.7 高程控制网复测复测前首先进行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