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7327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二十四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H-1 Cl-35.5Cl-35.5 Cu-64Cu-64 Ag-108Ag-108 N-14N-14 S-32S-32 O-16O-16 Fe-56Fe-56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2 分,分,1010 小题

2、,共计小题,共计 2020 分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通过燃烧植物的方式开始利用生物质能B. 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人们只能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的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兩等环境问题D. 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答案】B【解析】A、人类燃烧植物的方式获得热能,是开始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早方式,故 A 说法正确;B、还可以让氢气构成燃料电池,使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 B 说法错误;C、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产生 SO2,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故 C 说法正确;D、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光和热,如太阳能热水器,故

3、D 说法正确。2. 在已知元素中,基态原子的 4s 能级中只有 1 个电子且位于 d 区的元素共有( )A. 0 种 B. 3 种 C. 2 种 D. 1 种【答案】D【解析】该元素最外层仅有的一个电子位于 4s 能级,即 4s1,该原子 4s 能级未填充满,情况之一是按照能级顺序正常填充的结果:1s22s22p63s23p64s1,为19K 元素;情况之二是按照洪特规则的特例填充的结果:1s22s22p63s23p63d54s1、1s22s22p63s23p63d104s1,为24Cr 和29Cu,所以基态原子的 4s 能级中只有 1 个电子的元素共有 3 种且位于 d 区的元素只有 1 种

4、,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明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洪特规则内容及应用。最外层为 4s1,可能的情况为 3d04s1、3d54s1、3d104s1。3.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铜铁接触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 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B. 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D. 在酸性环境下,钢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答案】B【解析】ACu、Fe 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Fe 作负极、Cu 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 Fe-2e-F

5、e2+,故 A 错误;BZn、Fe 和海水构成原电池,Zn 易失电子作负极而被腐蚀,Fe 作正极被保护,所以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 B 正确;C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属于被氧化的过程,故 C 错误;D强酸性环境下,钢铁发生析氢腐蚀,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所以酸性条件下钢铁不一定发生析氢腐蚀,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金属腐蚀与防护,明确原电池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选项是 A,注意铁发生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时均生成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4.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CS2 为空间构型为 V

6、 形的极性分子B. 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 键C. 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D. HCN、SiF4和 SO32- 的中心原子均为 sp3杂化【答案】B【解析】A CS2与 CO2分子构型相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为 O=C=O,则 CS2的结构为S=C=S,属于直线形分子,故 A 错误;B. 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 键,如 H2中只存在 键,N2中存在 键和 键,故 B 正确;C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而不表示具体的电子运动轨迹,故 C错误;DHCN 中 C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 (4-1

7、3-11)=2,采用 sp 杂化;SiF4中 Si 的价层电子对数=4+ (4-14)=4,SO32-中 S 的价层电子对数=3+ (6+2-23)=4,所以中心原子均为 sp3杂化,故 D 错误;故选 B。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H 的绝对值均正确)A. 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H=-114.6kJmol-1(中和热)B. C2H5OH +3O2=2CO2+3H2O H=-1368.8kJmol-1 (反应热)C. 2NH3(g)=3H2(g)+N2(g) H=+92.4 kJmol-1 (反应热)D. H2(g)+1/2O

8、2(g)=H2O(g)H=-242 kJmol-1 (燃烧热)【答案】C【解析】A中和热应生成 1mol 水,该方程式为 2mol 水,不是中和热,故 A 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应为 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8.8KJmol-1,故 B 错误;C. 2NH3(g)=3H2(g)+N2(g) H=+92.4 kJmol-1 表示氨气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故 C 正确;D.燃烧热制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温度的氧化物,水的稳定状态为液态,故 D 错误;故选 C。6. 己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25)碳酸K1=4.310-7

9、K2=5.610-11次氯酸K=3.010-8氢氧化铝Ka =6.310-13氢氰酸(HCN)K=4.910-10运用电离平衡常数判断不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HClO+Na2CO3=NaClO+NaHCO32HClO+Na2CO3=2NaClO+H2O+CO2HClO+NaHCO3=NaClO+H2O+CO2 NaClO+CO2+H2O=NaHCO3+HClOHCO3-+AlO2-+H2O=Al(OH)3+CO32-NaCN+CO2+H2O=HCN+NaHCO3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碳酸次氯酸氢氰酸碳酸氢根离子氢氧化铝。HClO+Na2CO3=N

10、aClO+NaHCO3表示酸性:次氯酸碳酸氢根离子,与题意吻合,能够发生;2HClO+Na2CO3=2NaClO+H2O+CO2表示酸性:次氯酸碳酸,与题意不符,不能发生;HClO+NaHCO3=NaClO+H2O+CO2表示酸性:次氯酸碳酸,与题意不符,不能发生; NaClO+CO2+H2O=NaHCO3+HClO 表示酸性:碳酸次氯酸,与题意吻合,能够发生;HCO3-+AlO2-+H2O=Al(OH)3+CO32-表示酸性:碳酸氢根离子氢氧化铝,与题意吻合,能够发生;NaCN+CO2+H2O=HCN+NaHCO3表示酸性:碳酸氢氰酸,与题意吻合,能够发生;不能发生的反应是,故选 D。点睛:

11、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酸性的强弱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解题思路为酸性强的酸可以反应生成酸性弱的酸。7. 已知反应: N2(g) +O2(g)2NO(g),H=+180.50 kJmol-1;S =247.7 Jmol-1K-1。若该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若不考虑温度对该反应焓变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使该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只能是使用催化剂B. 到达平衡状态时,v (N2)=2v (NO)C. 在 1000时,此反应能自发进行D. 一定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加 N2的浓度,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变大【答案】C【解析】A. 能使该反应物中活化分子

12、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除了使用催化剂,也可以改变温度,故 A 错误;B. 未注明正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时,故 B错误;C. 在 1000时,G=H-TS=+180.50 kJmol-1-1273.15K247.7 Jmol-1K-1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故 C 正确;D.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 D 错误;故选 C。8. 某温度下,在一个 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A 和 1molB 进行如下反应:2A(g)+2B(g)3C(? )+D(?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 0.6molC,且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1511(相同温度

13、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约为 0.043B. 增加 C 的物质的量,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 A 的平衡转化率是 40%【答案】B【解析】 2A(g)+2B(g)3C(?)+D(?)反应前(mol) 2 1 0 0反应了(mol)0.4 0.4 0.6 0.2平衡后(mol)1.6 0.6 0.6 0.2据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得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为:(2+1)=2.2mol,所以 CD都不是气体。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1.04,故 A 错误;B、C 不是气体,增大C 的量,对平衡没

14、有影响,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 B 正确;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C 错误;D、A 的转化率为:100%=20%,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计算以及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等。正确判断 CD 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利用三段式法计算出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可以确定 CD 的状态。9. pH=2 的 CH3COOH 溶液: pH=2 的盐酸; pH= 2 的 NH4Cl 溶液;pH=12 的氨水; pH=12 的 NaOH 溶液; pH=12 的 CH3COONa 溶液。室温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水电离的 c(H+

15、): =B. 将、 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答案】A【解析】A、的氢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同,六种溶液的离子浓度相同,相同条件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定值,无论酸还是碱都抑制水的电离,能够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所以这六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H+):=,故 A 正确;B氨水是弱碱只有部分电离,所以 c(NH3H2O)c(OH-),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其溶液中 c(HCl)=c(H+),c(NH3H2O)c(HCl),若将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消耗溶液的体积:,故 B 错误;C醋酸是弱酸,氯化氢和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所以等体积的、溶液分别与铝粉反应,生成 H2的量:最大,故 C 错误;D醋酸是弱酸,加水稀释后能促进醋酸的电离,所以、稀释后溶液的 pH 值 7,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稀释后 pH 值相对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本题的易错选项是 A,注意无论是水溶液还是碱溶液都抑制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难点是 D,加水稀释,强酸强碱溶液的 pH 变化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