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7038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卷·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密 启用前 试卷类型 :A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高一语文试题2018.2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 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 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 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

2、其中既有 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 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 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 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 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 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 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

3、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 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 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 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 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 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 人类社会的神

4、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 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 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 神需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 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 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人合一问题的理论实质是

5、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问题。 B.“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早于西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统一。 D.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反对这 观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复杂性,大胆肯定其中正确 的观点。 B.中国古代思想家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并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 很有价值。 C.恩格斯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具有一致性,他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

6、然界的惯 常行程。 D.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恩格斯通过论述来揭示自然和精神统一这一问题的 丰富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人合一”思想关注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试图解决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 一的问题。 B.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要全盘接受其 思想内容。 C.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认识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 的地方。 D.现代人如重视研究并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 会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二十年以后 美

7、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 近夜间 10 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 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 “我只 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 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 20 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 20 年前, 这儿,这个店铺

8、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 “我和吉米在这儿的 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 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 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 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 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 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 ”他对那个男子说, “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

9、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 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 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 “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 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 “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 啧!20 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

10、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 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 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 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 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 ”他说, “20 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 貌全非。 ”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

11、方。 “然而,20 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 ”高个子说, “你被捕了,鲍勃。 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 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 这件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鲍勃在等待老友见面遇到警察时用语言掩饰自己的紧张,与警察攀谈中有意用“实在 不容易” “不得不东奔西跑”等双关语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窘迫之状。

12、B.20 年来,鲍勃设法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小说结尾鲍勃读便条时的“微微颤抖” , 形象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C.小说通过描写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揭示了在“情与法” 的冲突中,两个人所面临的的艰难抉择。 D.小说标题既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又对应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 预示着人因追求不同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 ,有什么作用?(5 分)6.小说中的吉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 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3、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 事对他影响很大:19 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 岁 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 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 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 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 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 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 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

14、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 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 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 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 48 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 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 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 83 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 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 2

15、0 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 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 1904 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 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 1200 多条水 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 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 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 互证,相得益彰。 7.(填涂答题卡第 5 题)下列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影响重要事件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青

16、年时代听讲授接触了考据学临摹六严缩摹的舆地图开始研 究历史地理 B.第二段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众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大大拓 展学术视野 C.第三段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潜心舆地、金石等学术领域充分展 示杰出才华 D.第四段考证水经注订正学者校释编制古今对照水经注图研究有 突破与创新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C.杨守敬日本之行校勘的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在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E.水经注疏是杨守敬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9.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