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6866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检测地理试题(必修)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考试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考试地理试卷(必修)地理试卷(必修)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 (本部分共本部分共 4040 题,每题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行政区自然带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 常州市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只有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符合,故选 D。2. 在农业方面,运用

2、遥感技术能够 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跟踪产品流向A. B. C. D. 【答案】A【解析】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跟踪产品流向可借助 GPS 技术完成。3. 下列地理现象不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A. 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 B. 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C. 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 D. 甲型 H1N1 流感疫情严重区域【答案】D【解析】利用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是利用的遥感技术,是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形成遥感图像,比较分析差异变化。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A 可以

3、。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B 可以。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C 可以。甲型 H1N1 流感疫情严重区域,与周围正常区域辐射的电磁波没有差异,拍摄遥感图像无法区分,D 不可以,选 D。点睛:遥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形成遥感图像,比较分析差异变化。甲型 H1N1 流感疫情严重区域,与周围正常区域辐射的电磁波没有差异,拍摄遥感图像无法区分。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列各题。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4.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 土地次生盐

4、渍化加剧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 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5.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 推广蔗基鱼塘 B. 推广水稻种植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 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答案】4. A 5. C【解析】4. 图示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根据数字可知,图中湖泊转变为耕地面积较大,辽宁西北部气候比较干旱,蒸发旺盛,围湖造田的土地地下水位较浅,容易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A 对。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明显减小,B 错。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干旱、洪涝频率增加,C 错。水生生物物种减少,D错。

5、5. 图示区域水资源短缺,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C 对。辽宁纬度属于温带,不种植甘蔗,不能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A、D 错。水资源不足,不适宜水稻种植,B 错。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 500 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离县城 22 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6.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 风化

6、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7. 红色荒漠” 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答案】6. C 7. A【解析】试题分析:6. 根据材料, “红色荒漠”区位于我国湿润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A、B 错。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后,流水侵蚀作用,即水蚀作用,C 对。沉积作用是在低洼处,不是山岭上,D 错。7. 红色荒漠” 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A 对。该地不是牧区,过度放牧不是主要原因,B 错。开山取石、环境污染不是形成支离破碎的地貌的原因,C、D 错。【考点定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包兰铁路自包

7、头至兰州,全长 990 千米,全线有 140 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中卫和干塘间的线路经过腾格里沙漠,这里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 1987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 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防沙、治沙,最主要的原因是A. 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B. 直接增加植被面积C. 可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D. 可降低风速,减弱沙丘面风力的吹蚀9. 为促进图中所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 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适度发展旅游业B. 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C. 利用黄河大力发展灌溉农业D. 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8、答案】8. D 9. A【解析】试题分析:8. 采用麦草方格纱障,可以使移动的沙丘防止沙子继续往风向吹拂的方向移动,这就起到防沙固沙的作用.移动沙丘主要受风力侵蚀作用影响。降低风速:原因是麦草方格纱帐具有一定的重量,可以使沙子受风力侵蚀的作用减小,就降低了沙子往前移动的动力,所以降低风速。故选 D。9. 沙漠景观和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选 A。【考点定位】荒漠化防治 区域发展方向10. 下图为山西某地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及治理措施的联系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有计划

9、地存放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读图,a 是植被破坏的治理措施,对应扩大林草种植面积,A 错。B 是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对应不合理的耕作制度,B 对。c 是不合理耕作制度的治理措施,对应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C 错。D 是解决开矿产生的问题的治理措施,对应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D 错。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 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10、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沙漠化、盐碱化 旱涝灾害A. B. C. D. 12. 该河下游河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A. 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 B.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 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 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答案】11. B 12. D【解析】试题分析:11. 由图形可知,该地位于河西走廊,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水土流失和旱涝

11、灾害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选项 B 正确。12. 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原因) ,同时还有人为因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并且以人为因素为主,选项 D 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名师点睛】该题主要区域环境问题及原因。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河西走廊,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随着人口大量增加,经济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出现短缺;水源不足,导致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和沙漠化现象;农业灌溉,会出现盐碱化加剧。造成河流

12、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主要原因是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河流水,加上蒸发旺盛,导致河流下游水源不断减少导致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20132014 年度,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工作。下表为荒漠化程度变化情况统计表,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3. 为及时掌握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情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可有 RSGIS GPS VRA. B. C. D. 14. 20092014 年期间,关于我国荒漠化变化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轻度荒漠化地区治理初见成效B. 轻度荒漠化比例上升,但仍以中度荒漠化为主C. 极重度荒

13、漠化比例下降D. 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答案】13. A 14. A【解析】13. 为及时掌握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情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 RS技术,拍摄遥感图像,获得荒漠化、消化面积及分布图像,对。还要利用 GIS 技术进行分析、处理,整理出变化情况,对。不需要 GPS 定位,错。VR 不是地理信息技术,错。A 对,B、C、D 错。14. 根据表格中数据,20092014 年期间,我国轻度荒漠化地区面积增加,治理无成效,A错误,选 A。轻度荒漠化比例上升,但仍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 正确。极重度荒漠化比例下降,C 正确。总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D 正确。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

14、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15. 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流域上游退耕还林 B. 人口激增 围湖造田C. 湖泊沼泽化加快 D. 长江干流水量较少16. 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 旱涝灾害频次减少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答案】15. B 16. C【解析】试题分析:15. 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缩小。上游退耕还林可保持水土,减小河流含沙量,湖泊淤积减轻,面积增加,A 错。洞庭湖地区由于人口激增,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萎缩,B 对。湖泊沼泽化和长江干流水量减少会使洞庭湖面积减少,但不是主要原因,CD 错。故选 B

15、。16. 热岛效应发生在城市地区,与洞庭湖关系不大,A 错。湖泊面积缩小,对局部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旱涝频繁,B 错。洞庭湖面积缩小,减少动植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 对。洞庭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但对大范围气候影响不大,D 错。故选 C。【考点定位】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名师点睛】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措施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入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因素类型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2.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6)理顺关系、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