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6754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届高三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606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 削弱对封国的

2、政治管理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答案】A【解析】材料关键词“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 “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说明诸侯国的形成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选 A;BD 是从分封制或宗法制单个方面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彻底” 表述不当,排除。2. 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眷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級。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 唐代

3、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B. 宋代糊名和眷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答案】D【解析】由材料“唐代的科举制有 投牒自举 一项” ,可知“投牒自举”是唐代参加科考的方式之一,而非唯一方式,故 A 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舞弊现象,但不能杜绝,故 B 项错误。由唐代到宋代的发展,表明人才选拔机制得到发展;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僵化是明代八股取士之后,故 C 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官吏的选拔,有利于选拔结果的更加公正,故 D 项正确。点睛:处理选

4、择题项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绝对化” “片面化”的词语,进行有效排除。如该题的“只能” “根本” ,带有强烈的“绝对化”的色彩。3. 俞森荒政丛书卷 5 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 小农经挤并非完全封闭【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农妇每天纺棉织布,可以到市场上卖出换钱,可以供给家庭用度,或者交税给政府。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但是在满足家庭自身需求之后,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对外有交流,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其他

5、选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 B;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并不具有近代化的曙光,排除 C。点睛:本题设问比较新颖。一般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实际上,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所以选择题一定要结合材料来判断。4. 下图为清中期杰出面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A.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 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

6、 抒发风神消散的微世风骨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答案】C【解析】材料“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体现的是文人画抒情达意的特点,故排除 DB,选 C;风俗画才是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排除 A。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齐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 ;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佘,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农耕经济的领先B. 自然经济的解体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重农抑商的风

7、气【答案】D【解析】由材料“当时(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可知轻视商业发展, “ 设计使其安守家园”表明重视农业生活的稳定性,体现了当时中国的重农抑商风气,故 D 项正确。 “当时(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体现了农耕经济的领先,但仅是部分材料的结论,故排除 A 项。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排除 C 项。6. 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 。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

8、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 ”洪秀全此举A. 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B. 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 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 结果实现区城的思想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的打击,洪秀全的做法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保守性,故 A 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孔秀全对中国文化的否定,不涉及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故 B 项错误。洪秀全代表的是农民阶级,故 C 项错误。洪秀全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宣扬“拜上帝教” ,难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和内部的团结,故 D 项错误。7.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项目农业税

9、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它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 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D. 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 A 项错误;洋务运动 1895 年宣告破产,1911 年的工商杂税和洋务企业无关,故 B 项错误;外国资本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 1914 年后的一战

10、期间,故 D 项错误;材料数据说明工商杂税的数额和比重剧增,这是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 C 项正确。8. 1912 年 1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 1912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做出这-修正的原因是A. 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B. 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C. 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D.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刚建立的时候,实行的是总统制,后来实行责任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11、,维护民主共和,故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目的在于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故 A 项正确。责任内阁制限制了总统权力,没有加强总统权力,故 B 项错误。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非革命党内部的斗争引起,故 C 项错误。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对象是袁世凯,旧官僚目的在于建立专制政府,和限制总统权的思路相违背,故排除 D 项。9. 下图是 1929 年 2 月 10 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副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 ,脚下踩的字是“庆祝上元” ,这表明当时社会上A. 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B. 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C. 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D

12、. 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根据漫画信息“庆祝上元” ,可知当时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反对态度过于激进,由此可知,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认为不过上元节就是破旧,就是革新,故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故 C 项正确;上元节是传统习俗,不是陋习,故 A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西方节日,故 B项错误;材料只能看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反对态度过于激进,看不出保守的相关举动,看不出二者的斗争,故 D 项错误。10.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13、,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A. 洋务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C. 抗日战争D. 五四运动【答案】C点睛:选项必须要同时满足材料提供的两个条件,民族存亡和新的希望。典型的事例有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使美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罗斯福新政点燃了希望。11. 20 世纪 50 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A.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首次步入世界外

14、交舞台C. 提出“存同存异”方针D. 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答案】C【解析】由材料“到处洋溢着团结感” “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 ,这符合万隆会议的特点,万隆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存同存异”方针,故选 C;A 是是要实现睦邻友好,B 是新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 B;新中国并不奉行不结盟政策,排除 D。1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载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 ,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

15、义大了。 ”这表明当时A. “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除B.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 真理标准问题形成普遍共识D. 媒体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倾向【答案】A【解析】由“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 ” ,说明“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除,排除 C,选 A;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排除 B;材料只是报刊的学术争论,并非反马克思主义,排除 D。13.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由此断言“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将一出不复返,社会将从此迈向资本主义体制” ,但中国却成了这个断言的“意料之外” 。此处的“意外”是

16、指中国A.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B. 坚持指令性计划经济C. 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D. 实行自主经营和分配【答案】C【解析】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由此断言“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将一去不复返,社会将从此迈向资本主义体制” ,中国打破这一断言,实行社会主义的计划和资本主义的市场有机结合的体制,成为一个断言外的“意外” ,故 C 项正确。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自主经营和分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体制,故排除 ACD 项。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意外” ,可知既不是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也不是资本主义体制,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4. 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此现象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 导致了公民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