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6256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幸福的一点看法在西方哲学史上,将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思想划分开来的标志是关于人的问题。 “是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关注的中心由“天”转为人自身。 一句“人,认识你自己”几近成为千百年来西方哲学的一种理论走向。而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人本哲学的路子”(胡军语)。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始终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题。历史虽已进入21 世纪,但哲学对人的问题的思考却是更有紧迫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尤其在中国,面临社会转型期的人与人、 人与物的诸多问题, 这一要求则更加突出。笔者无意于也无力去探讨这类关于人的根本性的问题,这里所论及的仅是对于把幸福作为人生目的的

2、追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生面临选择的烦恼与痛苦的一致性/ 必然性的一点思考,以求参与到现在不论理论界,还是在大众生活层面大家都普遍关注的人生幸福问题的讨论中去,是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烦恼、痛苦与幸福并不矛盾而是有一致性的。更确切地说是走向统一。并最终化解我们的“幸福/ 痛苦情结”而更好地生活。在我们进入核心问题的讨论之前, 有必要先对文章的论题与论述逻辑作一解释: 文章基于人生幸福这一背景视域,把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如此幸福便成为人的追求,这一追求过程便又是幸福的,即“幸福的追求”的涵义。这样便又遭遇到一个问题, “幸福的追求” 迫使我们要对人生的烦恼与痛苦(幸

3、福在本真意义上应是与不幸相对的,但在我看来, 不幸更似一个总结评价性的概念, 它并不利于我们来讨论 “幸福的追求” 所遭遇的具体生活状态与情景) 作出合理的解释。 因为追求幸福本身便蕴涵了人生有烦恼、有痛苦(至少是有不令人满意的一面),于是才寻求摆脱,这样便又有了选择的困惑与矛盾,而烦恼痛苦很多时候其实只是我们选择的结果(犹如自寻烦恼)。二者由此便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我们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题。一、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论述的回望说文解字上说: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生,进也,象草木出土之上。”合起来便是“天地之性最贵者象草木出土之上一样生生不息”,这样的解释自然是蹩脚的。但在另一面却又展示了作

4、为因思想着而存在的人, 其存在着是有所进取、 有所追求的。 这种所追求的便可说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指向。 西方现代哲学家加缪曾说,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 自杀与哲学有什么关系?这其实是问人活着为什么,或人活的意义、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说对人生目的、指向问题的思考是人不可逃避的宿命。然而,就单个个人而言, 这种目的指向又有其个体殊异性与差别性,但就整个人类的全体而言, 这种目的指向又有其全体统一性与普遍性。那么这种目的指向到底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人为什么活着呢?冯友兰先生对此曾有一回答,在他看来,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就得活着, 有人常叹活着真没意思, 可他还是照样活着。 哲学家张

5、申府先生也曾有一类似的说法,但比这又深了一层。 他说,人为什么活着呢:第一层,就是为活着而活着, 为生活而生活, 但还有第二层,则是为遂其生、 为美其生、为扩大其生, 乃有生活上的种种。1显然,这样的回答就具体的人来说并不能让人满意,其犹如回答动物为什么活着一样,只是动物不会作这样的思考。较中性的说法似乎是这样的: “人到世上,无非活一场罢了,本无目的可言。 因此,在有了超出维持生存以上的精力以后,这剩余的精力投放要有一定的考虑。 人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意义。 活不成问题就要活得有意义,为生命加一个意义”2这似乎便是人生的目的。所以,“人活着是为了寻求意义, 而寻求意义又是为了觉得自己是在有意义

6、地活着。”当然,这种回答也是含蓄的,并没指出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在西方哲学史上, 同样有对“人为什么而活” 这一问题的追问与揭示。如美国哲学家弗兰克梯利在其伦理学导论中便总结了历史上的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说,“什么是人类行为所指向的目的或目标呢?人类在它的道德法典中命令某些行为类型,坚持实行这些行为。所以,由这些行为类型所实现的目的必定代表人类从根本上希望和赞同的东西,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理想或一种善。这个目的必须是被绝对希望的东西,否则它就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了。” 3 “对于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和道德的标准的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有一派认为:快乐从感官的快乐一直到理智的快乐,从个

7、人的快乐一直到人类的快乐和幸福是至善。另一派反对这个观点,不是把快乐,而是把德性、知识、完善、自我保存或社会保存作为目的。”4即“快乐主义”与“自我实现论”这样两种目的。而“快乐定义”在梯利那里是遭到了批判的,他提出了自己的对人生目的的一种理解: “人生的目的是肉体和精神都和谐地发展。所有适合生理和心理条件的体力和精神能力都充分地发挥(认识的、 感情、意志的种种能力)。”5 “当我们宣称人追求的目的是人的生命的展开时”所得到的关于人生目的的设定便是如赵汀阳先生所揭示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 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 生活就毫无意义。”6而幸福的生活则是“可能生活”,

8、“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 人的每一种生活能力都意味着一种可能生活。尽可能去实现各种可能生活就是人的目的论的行动原则,就是目的论意义上的道德原则,这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条件。” 7 所以,把人生的目的设定为幸福的追求即“指出一个人如何更充分地利用自由去把各种可能性变成充满活力的现实生活。”8经过这样的简单回望 , 如果将人生目的明确地表示出来, 即如孙英所说“人生目的, 也就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共同目的,就其事实如何来说,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就其应该如何来说,则只应该是追求幸福,避免不幸 . ”9而罗敏也有一种类似的说法: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幸福是无法放弃的

9、, 对于幸福 , 人别无选择。”10 然而,这样说却容易遭遇挑战。正如林剑在幸福论七题11中所揭示的,把幸福作为个人的终极性追求时,便在逻辑以及经验事实上是都值得怀疑的。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然而,就林先生的论述来看,也不是没有偏颇的。 一些人甘愿放弃自己的幸福而成为民族、国家、集体利益的维护者, 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人生目的不是追求幸福,而只能说明他们在面对集体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矛盾时,选择了出让自己的幸福的策略。 在行为上,选择了把我们文化中所颂扬的这一种“牺牲自己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作为自己的高尚德性的表现。而这一牺牲在他主体自己看来往往是让自己精神上享受到最大幸福与满足的一种活动,至少是

10、一种可以自我安慰的幸福。作为旁观者,出于对他们的尊敬、崇拜、同情,我们自然可以说他们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们本该有自己的幸福可享,但他却放弃了。 然而,在某个时刻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不能说人生目的不是追求幸福的,只能说明他追求了另一种属于自己看来是幸福的活动。更进一步说他可能是把为集体牺牲作为一种个人的道德义务来考虑,认为那样做是幸福的。 否则,在没有强制力的条件下, 一个真正自私自利的人是绝对不会那样去选择牺牲的。 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放弃对物质的、利益的、肉体的等享受性的幸福的追求, 便不是把追求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这样的看法未免有点低俗、平庸了。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人都寻求幸福,这一点是没有例

11、外的; 无论他们所采用的手段是怎样的不同,但他们全都趋向这个目标。 使得某些人走上战争的, 以及使得另一些人没有走上战争的, 乃是同一种愿望, 这种愿望是双方都有的, 但各伴以不同的观点。意志除了朝向这个目的而外, 就决不会向前迈出微小的一步,这就是所有的人, 乃至于那些上吊自杀的人的全部行为的动机。”12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关于人生的目的的回答是无 “一言以结之”的,但人生的目的问题的答案是总能在个体生命/ 人类命运过程中寻找、体会到的。而这在我看来那就是对幸福的追求。然而,对人生目的的发问,我认为更确切地说, 是想作出一种价值判断而非寻求一个空洞的答案了事。 其结果便似乎是想问 “究竟

12、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才是真正属于人的生活”。而这恰好是最有分野、最不莫衷一是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又暗含了一个问题即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有意义的,是没有痛苦的、烦恼的抑或是其他?”可我们知道“幸福是一种极具主观性与个体性的感觉”,由此所引发出来的便只能是我们应“对个体自主选择的极大尊重与宽容”(一个人只要不伤害别人追求幸福, 他想堕落想自杀你有什么办法呢?),而不是向形而上去追究人生的目的, 倒是向形而下去做生活的具体判断评价与抉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评价的价值标准能否得以确立的求证,仍是一种形而上的工作,仍需要目的论的证明。很显然,我们这里并不是鼓吹价值中立,而是说我们在抛开那绝对的是非对错的生活方式的评价之后,应承认的是有高贵的价值追求与卑微的价值追求、 崇高的生活与平庸的生活方式的区别,即有好与更好的价值等级。这样才使我们不至于陷入价值虚无的境地造成堕落的生活而不自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