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405892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训练,附属第一医院,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或感觉通路发生障碍,导致肌张力和肌力异常及运动控制障碍,最终产生平衡功能障碍。偏瘫是一侧肢体运动功能伴有躯干核心肌群活动功能丧失的一种临床表现。,平衡的训练,1.腰背肌训练2.坐位平衡训练 3.站立平衡训练共济失调,协调障碍,位置觉本体感觉差等?,核心肌群训练,平衡训练 = 核心肌群训练 ?,核心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核心肌群训练是平衡训练中的重要的一种!,1、核心区 核心区 -肩部、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人体的中间环节,是连接上下肢的纽带,影响着身体的整体性,也是肢体动作的发力源。,2、 核

2、心肌群,肌群分类运动肌 产生运动,是我们在传统训练中一直重视的大肌群(如腹直肌和竖脊肌)。 稳定肌 能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脊柱,是常常被忽略的深层肌群(如腹横肌) 。, Primal Pictures, 2004,Anatomic Aspects of Spine Stability,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躯干稳定性(trunk ability),是指人体躯干部位的关节、肌肉有效地传递力、动量以及保持身体姿态的能力。 核心康复训练?,3. 核心区稳定性,脑卒中患者核心训练的适应症,1.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2.伴有一侧或双侧肢体功能障碍; 3.生命体征

3、稳定,心肺功能正常; 4.无听觉、视觉、听力理解障碍; 5.能理解并配合社区家庭训练。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暂停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关键,训练时练习者是在躯体处于 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的,或者是运用的器械是不固定、必须要使用者自行进行控制的器械,如平衡球,瑞士球,平衡板等。在稳态平面上表浅的核心肌群比较容易被激发收缩,而在不稳态平面上,深层核心肌群则更易被激发收缩。,采用训练平面由稳态到非稳态、由直接训练浅层肌群到诱导深层核心肌群的渐进式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从而改善患者躯干深浅两层核心肌群的平衡能力。,核心训练方法,热身-准备活动,初级阶段,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力

4、量练习:核心力量练习初始阶段,目的: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第二阶段,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等。目的:刺激和动员深层的小肌群参与躯干维稳,第三阶段,使用组合器械进行康复训练:进一步刺激深层肌群,参与到身体维稳中!,心 得,了解病情、认知 主动参与度 根据每天患者情况调整制定方案 把握训练时间,训练过程中间歇 血压监测、训练后的疲劳程度 难度递增,但要有度,核心康复训练,指:通过自身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达到训练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体感觉的一种练习方式。,目的,平衡能力 协调能力 本体感受能力 运动知觉能力 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原 理,维持人体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来自前庭、视觉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后,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这种调动机制加强了深层肌的募集和兴奋能力,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注意!,目前对于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均采用不稳定训练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大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内科疾病,患者的运动强度被这些疾病所限制,在训练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体征,必须在安全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悬吊训练的核心训练方法,悬吊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核心稳定性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