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5503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川四中宾川四中 20172018 学年高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年级下学期4 4 月月考政治试卷(文科)月月考政治试卷(文科)制卷人: 于 富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单项选择单项选择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每题 2 2 分分 共共 5050 分)分) 1.“人在问题中成长,在明白问题的过程中成功。”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 哲学是人们在生活中思考各种事物的产物 每个人只要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 哲学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

2、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 就在我们身边A.B.C.D.2.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 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 是( ) A.都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B.都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4.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白血病新致病基因。研究发现,DNMT3A 突变使得该蛋白质的正常生物学功能受到影响,进而改变了下游一些重要基因的

3、 DNA 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水平,赋予了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生长优势,最终可能导致白 血病的发生。这说明( )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存在决定思维,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A. B. C. D.5.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春秋时代 的管子一书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两种观点( )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6.下列选项与“吾心即宇宙,宇宙即

4、吾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我思故我在 C.气者,理之依也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7.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对此观点认识 正确的是( )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属 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A.B.C. D.8.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 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 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

5、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9.2017 年 6 月,随着中考和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 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种行为是一种 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哲学角度看,考生的这种思想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力求凝练时代精神、 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 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据此完成 161

6、7 题。 10.下列关于上述重大理论成果的正确认识是( ) A.上述重大理论成果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中国哲学 B.上述重大理论成果的产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结 C.上述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 D.上述重大理论成果改造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飞跃11.上述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哲学 基础。这体现了上述重大理论成果( ) 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 基础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可以动员 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

7、的巨大物质力量A.B.C. D.1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 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3.下面漫画四面“楚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四面“楚歌” 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物质是运动的,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 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A.B. C. D.14.根据实际需要,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是利用云

8、层中的水汽、 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这表明( )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15.2016 年 8 月,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 74 届雨果奖 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自己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 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也许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 A.营造了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B.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拓展人类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

9、动的主动创造性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客观存在基础 16.开车的人最怕汽车相撞出事故,所以没有汽车事故的未来一直是尖端技术研究 的目标。最近,科学家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到 2026 年人们将会拥有一辆永远也不会 相撞的汽车。材料体现了( ) A.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想得到的东西都能在实践中制造出来 C.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D.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17.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

10、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18.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客观性 B.坚持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发挥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 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 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实践是人类 应对

11、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B.C.D.20.绿豆有清凉解毒的功效,这是真理。但说绿豆能包治百病,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 72 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 25 年前 36 小时的气象预报 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 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据此完成 2122 题。 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大气

12、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 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大气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 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B.C.D.22.论断“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 性决定了( )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 人的真理性 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B.C.D.23.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人们发现的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 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

13、现的物质存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 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 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 的制约 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 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B.C.D.24.有人非常冷静地指出,中国国情决定中国私家车发展需要理智。按德国西部每 1 000 人有 510 辆车计算,达到同样水平,中国的汽车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 67 圈,如果 那样,全世界生态系统会完全乱套。材料中对我国私家车发展的推测( ) A.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 B.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为未来并不存在 C.会导致错误 D.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5.毛泽东

14、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 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 客观性 真理是永恒的A.B. C. D.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阅读漫画大树的对话,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大树” 之间对话的理解。(20 分)大树的对话27.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 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 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 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

15、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 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理。(15 分)28.(2016 课标全国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 世纪 60 年代末,治疗 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 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 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 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 7 个省市、30 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 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 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 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 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 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