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5405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单元测评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 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 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 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 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

2、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 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 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 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 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 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

3、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 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 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 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 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 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 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 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

4、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 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 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 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 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

5、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答题区间在文本首段,“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B 项,强加因果。文本最后一段的表述是 “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 ” 。C 项,“是为了对抗大数据”的说法错 误,偷换概念,根据文本最后一句可知,是为了抵抗数字化记忆霸权。D 项,依文意,抵抗数字 化记忆霸权的工具是“被遗忘权”,见末段“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 忆霸权的抵抗” 。2答案 A2 2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项,文章开头在阐释了“被遗忘权”的含义后,就分析了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来论述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 项,大 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分别在文本第二、三、四段,论证逐层深入

7、。C 项, 文章的立论基础就是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判断该项的正误也可参照选文的题目。D 项,文 章论证的对象是“被遗忘权”,没有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全新论证” 。 答案 D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 项,文

8、本第三段说,遗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人及社会的修复和更新机制,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 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 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 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 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

9、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 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 吧!吓死人了!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 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 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

10、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 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 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 西,说:“你尝尝。 ”3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 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菜,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

11、”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 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马笑道: “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 心就是秤。 ”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 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

12、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已经是下 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身姿矫 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 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老马 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马 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

13、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 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 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马的眼睛湿润了。 4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以及小说 的主要情节。 B.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马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等动 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马对种菜的熟练。 C.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 小说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

14、菜。 D.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表现了老马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 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对文章特色赏析的能力。A 项,“小说的主要情节”错误。 答案 A5 5.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根据标题及文章内容分析可知,解答本题可以着眼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扎西的菜园子”所交代的内容;二是从结构分析,因为全文主要围 绕“扎西的菜园子”来写,所以该标题成为全文的线索;三是作品的主题也正是通过这个标 题所交代的内容体现出来。 参考答

15、案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扎西”,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 。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园子”的态度和 看法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扎西”与“菜园子”的故事,反映了援藏干部4的无私助人,藏区的落后封闭以及藏民的淳朴、善良,从而突显小说主题。(答出一点得 2 分,答 对两点即可给 5 分) 6 6.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请结合文 章谈谈你的看法。(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问题探究的能力。从文章内容来看,“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说明扎西没见过成熟的西红柿,但这里包含有深意,藏民的生活水平

16、还需要提高,所以援藏工作 任重而道远;“卖菜不用秤”这一情节则表现藏民生活习惯还是原始的,他们需要多与外界 接触,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从扎西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可以看出,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大力度。从扎西卖菜不用秤可以看出,藏民还保留着比较原 始的生活习惯,虽然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藏民也要多与外界接触, 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每点 3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 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 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 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 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