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5405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试资料广州大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对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研究。在这个定义中涉及心理现象和心理是一门科学这两个问题。2. 认识个体心理现象的构成行为,认识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按照从动态-稳态的维度,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操作程序。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现

2、实形态 和背景状态。 心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 (3)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智力、人格1)心理与行为的区别 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 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2)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3. 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学科。普通心理学的四个特点:(1)研究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动物;(2)是成人

3、而非儿童;(3)是常态而非变态、异常的;(4)是普通的、一般的而非特殊的人。4. 什么是观察法?观察研究的优点和局限?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特点及规律的一种方法。观察法的优点:保持了人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容易实施。观察法的局限:观察者效应: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只看见了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从观察结果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5. 什么是实验法?认识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变量,实验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变量的变化,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的三个变量:自变

4、量:操纵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引起的特定反应无关变量:不是实验要研究的,但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实验研究的特点:严格控制条件,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容易得到定因定果的结论。情境的人为性6. 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7. 认识心理学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现象和行为。心理现象包括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社会)心理现象。个体心理: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对心理现象的划分主要为三分法:心理过程

5、、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操作程序,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 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现实形态和背景状态,它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体心理特征社会心理: 人是社会的动物, 总会与其他社会成员形成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大众社会心理。行为: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一种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心理学的门类:基础领域: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

6、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学的作用:理论作用:对唯物哲学的支持。人类自我认识的需要、对邻近学科的帮助实践作用:对人类的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可公开检验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从研究结果分:研究描述、相关研究、因果研究从实施方式分: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实验法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长期的过去:人类关于心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短暂的历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晚近的事情古代的心理学思想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产生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唯物论:笛卡尔:贬低感觉经验,抬高理性能力经验主义:洛克:我们的认识来源于感知科学心理学的科学源头

7、19 世纪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的提出和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的独立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诞生现代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未来: 更强调科学性以及与社会的联系,将着力解决复杂的人类问题,更加专业化,越来越分化,更强调形成综合的方法,运用更多的数学模型。8. 现代心理学流派(一)构造主义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1)研究对象:意识(2)研究方法:内省法,结合试验(3)研究任务: 分析心理经验的结构,

8、寻找心理的元素。认为心理的基本元素主要有感觉、意象、感情三类。心理学家们对结构主义的批评它是简化论的,把所有的人类经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它是元素论的,而非直接研究复杂的或整体行为。它是心灵主义的, 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而忽视对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的研究。(二)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1)研究对象:意识。但是意识并没有被简化为元素,而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2)研究任务:描述意识的进程与状况,对社会适应的功能。(三)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华生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内省不是客观的

9、方法,用内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更非客观资料。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外显的行为。研究方法:客观的方法,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任务:预测、控制人的行为。对行为主义的批评:(1)人兽不分,以动物的行为和心理代替人的行为和心理。(2)无脑的哲学,SR 对行为主义的肯定:对促进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有巨大的贡献。(四)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完形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强调知觉经验虽得自外在刺激, 各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我们由之所得知觉却是有组织的,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合。(五)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的内容:(1)潜意识学说(2)人

10、格结构与人格发展阶段论(3)性欲论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集中研究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理解、决策、判断过程。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解释行为,用一种中性的、 看待计算机似的眼光看待人的本性。(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人本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价值、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强调用自我形象、自我实现等对行为进行解释,用积极的观点看待人的本性。(三)生理心理学寻求通过对大脑活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在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进化论的

11、基础上解释行为。对人的本性的看法是中性的、机械论的和还原主义的。9.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基本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0. 反射的概念、分类。理解反射在心理产生中的作用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 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分类: 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又包括经典式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反射在心理产生中的作用: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即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产生的标志。1

12、1. 掌握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根据反射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反射分类如下:1.按照反射形成过程分类,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按照生理功能分类,反射可分为防御反射(如咳嗽反射 )、食物反射 (与摄取和消化食物有关 的反射 )、探究反射 (如由新异刺激引起,并且表现为警觉和面向该刺激物运动的反射)和与延 续种族有关的性反射等。3.按照感受器作用特点分类,反射可以分为外感受性反射(即由外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视 觉反

13、射 )和内感受性反射(即由内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肌肉牵张反射)。4.按照效应器作用的特点分类,反射可分为躯体反射(如屈肌反射 )和内脏反射 (如血管舒缩反 射)。12. 认识心理反应客观现实的特点(一)心理反映的主观性:个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观世界为中介折射的。(二)心理反映的能动性:1 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客观事物不是自然地进入人脑的,而是在人主动作用于客观事物时,客观现实中的现象、 运动、关系才进入人脑,成为心理活动的内容。即进入人脑的过程是能动的。 2 心理产生后对客观现实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人反映客观现实是有目的的、 有选择性的。 人反映客观事物时要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本

14、质规律,不满足于现象, 这种对本质、 规律的追求反映了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心理调节着人的目的性实践活动。13. 理解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1. 缺乏了人类社会生活,缺乏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人的心理将异常。2.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同的。3. 人们的社会分工也制约着不同职业活动的人的心理的发展水平,甚至形成独特的社会心理。4. 一定的文化塑造了置身于这种文化中的群体、个体的心理。 每个个体都是这种文化的复制品。14. 什么是感觉?感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感觉是个体对作用于感受器的体内外刺激的初级体验和觉知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感觉是对信息的接受过程,感觉可定义为“将感受到的信息传递到脑

15、的手段,将环境中的信息向中枢传递的过程。”产生条件 : 1. 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2.健全的分析器9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15. 感觉信息神经加工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2、神经冲动向中枢的传导过程 3、大脑皮质的活动16. 什么是感觉性和感觉阈限?感觉性:感觉器官对适宜 刺激产生感觉的能力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17. 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的关系是怎样的?答:(一)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于1860 年提出)其表达式为: S=KlogR+C, 其中, S 是感觉强度, R 是刺激强

16、度, K 和 C 均常数,即是说,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强度只按算术数增加。(二) :幂定律(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于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斯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 ,其表达式为:P=KIb,P 是感觉的大小,I 是刺激的物理量,k 和 b 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幂函数指出,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有两类形式:当幂指数b 1 时,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b1 时,心理量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18. 掌握感觉的规律现象答:感觉的规律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后效、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补偿等现象。(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由于长时间的刺激作用。 这是在同一种感受器中,导致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既可以引起感觉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2)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感觉后效在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