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5393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垫江四中高一下期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二单元 1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秋兴八首)班级:姓名:组名:组别:知识链接:1、 秋兴八首 (其一 ) 这组诗歌共八首, 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秋兴 , 就是“借秋天的景物抒怀”之意。诗人用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来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诗中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更为深厚。全诗境界壮阔, 感情强烈。2、 咏怀古迹 (其三 ) 这组诗歌共五首, 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诗中, 诗人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 , 而昭君之怨 , 一方面

2、是“恨帝始不见遇”; 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 而这正是千百年中积累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和乡土的最深厚的共同感情。因而 , 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 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3、 登高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 是诗人为排遣内心的郁闷而登高所作的。前四句写秋景 , 烘托其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 , 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整首诗语言凝练, 对仗工整 , 风格沉郁悲壮 , 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4、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后人又称其为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

3、“诗圣”。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 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 各阶级阶层的动态、 思想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杜诗的风格 , 基本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 讲求炼字炼句。著有杜少陵集,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5、本课所选的三首诗, 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的作品。诗人一生潦倒, 晚年更是穷愁多病, 知交零落 , 壮志难酬 , 心境寂寞。秋兴八首 ( 其一 ) 寓居四川的近十年, 杜甫历经流离 , 备尝艰辛 , 身心憔悴。他日夜都想回归故乡, 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时, 他已 55 岁, 处在人生之

4、秋, 眼看来日无多 , 叶落归根之念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 他写下了“秋兴”组诗。咏怀古迹 ( 其三 ) 安史之乱爆发后, 杜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 皇帝却不分忠佞, 对他无辜贬斥。诗人心中怨愤 , 但又不能明说, 所以借咏怀古迹, 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 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垫江四中高一下期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二单元 2 登高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 造成社会动乱, 民不聊生。 动荡的社会 , 漂泊的生活 ,已使诗人疾病缠身, 痛苦不堪。 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诗人来到

5、了夔州的一座山上, 登高远眺 , 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 诗人不禁心潮澎湃, 感慨万端 , 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 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6、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因有严格的格律而得名。形成于南北朝, 定型于唐代。主要有五言、 七言两种 , 简称“五律”“七律”。全诗八句 , 每两句为一联, 共四联 , 依次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出句, 下句称对句。中间两联要求上下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有一定的格式。但也有少许变通,有所谓“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的讲究,即五律的第一、三字, 七律的一、三、五字,可灵活 , 规定平可仄 , 规定仄可平 ; 但第二、四、六

6、字必须按平仄规定办事。全诗共四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 第二、四、六、八句末必押韵, 一般只押平声韵 , 并一韵到底。 除五律、 七律外 , 也偶有六言律 , 还有八行以上的长篇律诗, 称为排律。一、自主学习(10 分钟 ) (一)目标呈现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二)自学预检1、找出秋兴八首( 其一 ) 前两联中的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 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二、教师精导(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1、赏析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7、阴” 这两句诗。2、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垫江四中高一下期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二单元 3 (五)互助展评我的思路:我的答案:合作探究的结果:我仍存在的困惑:(六)自我小结我的收获有:三、达标拓展(10 分钟)(七)当堂达标月杜甫万里瞿唐月, 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 , 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 , 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 , 夜久落江边。【注】瞿唐: 瞿塘峡 , 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 常常 , 频频。1、诗人通过咏月抒发了哪几种情感?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 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八)课后反思1、我的问题

8、还有:2、我解决的途径是:第二课时(咏怀古迹)一、自主学习(10 分钟 ) (一)目标呈现1、熟读并背诵咏怀古迹(其三) ;垫江四中高一下期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二单元 4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二)自学预检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万壑()朔漠()青冢()省识()琵琶()2、仔细阅读全诗,完成下列填空题。(1)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出了王昭君的情感是(用原词回答) 。(2)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而写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这样写的目的是。

9、(3)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一位宫女,而嫁到 “朔漠”却被封为阏氏(相当于汗皇后),还有什么怨恨可言呢?(在诗中找出答案)一怨:二怨:三怨:( 三) 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二、教师精导(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1、颔联对仗很工整,仔细阅读后,完成下列图表, 。一去独留紫台青冢对比(连)朔漠对比(向)黄昏生前的寥落荒凉、冷落无边无际的大漠笼罩生 离 汉 宫 ( 不 幸 、 孤 苦 )死 葬 异 域 ()垫江四中高一下期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二单元 5 2、这首诗的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二字(词)作简要赏

10、析。 (炼字题)3、 咏怀古迹(其三) 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 咏怀 ” 二字不符?请简要分析。(五)互助展评我的思路:我的答案:合作探究的结果:我仍存在的困惑:(六)自我小结我的收获有:三、达标拓展(10 分钟)(七)当堂达标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 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词中“又见新秋”,该如何理解?(八)课后反思1、我的问题还有:2、我解决的途径是: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垫江四中高一下期语文

11、导学案必修三第二单元 6 第三课时(登高)一、自主学习(10 分钟 ) (一)目标呈现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二)自学预检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2、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三) 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二、教师精导(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 “悲秋”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试概括本诗的主旨。(五)互助展评我的思路:我的答案:合作探究的结果:我仍存在的困惑:(六)自我小结我的收获有:垫江四中高一下期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二单元 7 三、达标拓展(10 分钟)(七)当堂达标阅读下列三首诗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1、我的问题还有:2、我解决的途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