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5065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8 8 课课 笔墨丹青笔墨丹青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集体舞蹈图 B 人物龙凤图C 女史箴图 D马王堆汉墓帛图解析: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女史箴图是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马王堆汉墓帛图是在西汉时期,故排除 B、C、D 三项。答案:A2中国古代有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 。这位画家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他是( )A顾恺之 B马远C吴道子 D八大山人解析:“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特点的概括。答案:C3山水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抒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之一。下列四幅画中属于山水画的是(

2、 )解析:洛神赋图属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 历代帝王图属于人物画,年画连年有余属于民间风情画, 踏歌图是宋代的作品,作者寄情于山水。故 D 项正确。答案:D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发展 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 D社会上层倡导解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2现,市民阶层产生并逐渐壮大,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世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答案:A5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 “不求形式” ,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连,其画作多表现“隐居”

3、 “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 B人物画C文人画 D风俗画解析:“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 不求形式 ”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 “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 C 项。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之所以会被认定为宋元绘画史,甚至中国绘画史的最高峰,不仅是由于写意、写实以及理想主义的表现获得完全的调和,同时在绘画技法上,也是一个有显著进步的时代。北宋是鉴赏家、批判家与画家的协调期,而使绘画经常处于具有高度批评精神的时代。 ”材料二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中近代风格开始的

4、一大助力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艺术。请回答:(1)北宋时期绘画创作取得成就的主要政治原因是什么?在宋代,古代绘画在创作的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宋元和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在创作风格上有何异同点?解析:第(1)题考查政治对绘画的影响及宋代的绘画成就,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考查对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案:(1)原因:国家局部统一的完成;理学的兴起。变化: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的画种,成为当时绘画创作的主流。(2)同:从形式上看,都属于文人画;从艺术特点上看,都注重对个人意境的追求,而不讲求写实;从风格上看,明清绘画艺术是对宋元以来的绘画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异:明清时

5、期出现一些与传统的艺术风格迥异的新艺术家;明清时期的绘画从文人阶层独有的艺术享受走向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3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B注重写实的宫廷画、民间绘画与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存,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两大分支C中国古代绘画以生活化和实用性为主D中国绘画有利于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而文人画更注重写意。从中国绘画的整体上看,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据以上所述可知,C 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C2台北“故宫博物院”

6、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这幅画应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顾恺之绘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 ,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故选 A。答案:A3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士人群体的出现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市民群体的需要解析: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绘画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理解的理想形式,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答案:B4下图是唐代名画

7、送子天王图 。下列有关该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4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解析:题目考查的是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它体现了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并不是描绘市井生活,故选 C。答案:C5北宋时期除了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还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D “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解析:宋代以来大量风俗画的出现是对当时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发展的反映。答案:C6欧阳修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

8、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写的绘画类别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兼备解析:从“画意不画形”可知,该诗描写的绘画重视写意,属于文人画。所以选 A。答案:A7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他强调中国画( )A与书法相伴而生 B与文学相兼而成C追求神韵与意趣 D画、诗、书相融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画的特点,与书法为缘,并不是与书法相伴而生,故 A 项错误;“多含文学之趣味”并非是与文学相兼而成,故 B 项错误;“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得出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

9、,故 C 项正确;“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并不是说画、诗、书相融,故 D 项错误。答案:C能力提升8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 600 年1800 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 200 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5A顾恺之 B吴道子C张择端 D郑板桥解析:本题图片显示出,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 600800 年之间,这时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在题目所提供的四个人物中,只有 B 项是隋唐时期的。答案:B9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社会危

10、机的加深 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解析: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故 C 项正确。答案:C10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物我合一” ,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容修行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解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要表达一种意境,传递画作者的心境。答案

11、:D11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顾恺之在建康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 “俄而得百万钱” 。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根毛, “觉神明殊胜”;为谢鲲造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 ”材料二 6材料三 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明亡以后,曾装聋作哑。在他的笔下,鱼、鸟等多是“瞪眼鱼” “伤心鸟” ,表情冷冷逼人, “白眼看青天” ,神情桀骜不驯。(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北宋绘画特点的哪些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3)材料三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答案:(1)“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 。(2)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日益繁荣。(3)风格奇特,不拘成法。由于明清更替,社会动荡;专制统治强化,政治腐败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