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4569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六课伶官传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六课第十六课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重要实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2了解作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技能目标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情感目标理解“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容词活用知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

2、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非凡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代表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知背景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

3、,改革时政。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2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知常识1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2伶官传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

4、、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一、通假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1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之事,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2与其所以失之者3古义:与,介词,和;其,代词,他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随从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4其意气之盛古义:心情,气势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5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到了的局面(境地)今义:表示另

5、提一事三、一词多义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动词,推究情有可原动词,原谅2恨此三者,吾遗恨也名词,怨恨,仇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动词,遗憾3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动词,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动词,回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动词,回去完璧归赵动词,归还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归向4举举天下之豪杰形容词,所有的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举头望明月动词,抬起死即举大名耳动词,成就,成功4举孝廉不行动词,推举,推选5盛盛衰之理读 shng,形容词,兴盛盛以锦囊读 chng,动词,装着其意气之盛读 shng,形容词,昂扬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读 shng,形容词,强盛胜地

6、不常,盛筵难再读 shng,形容词,盛大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读 shng,形容词,职位高6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形容词,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动词,交换7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动词,祭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动词,告诉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告慰8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数词,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形容词,地位低下,卑贱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副词,稍微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形容词,深奥,微妙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恨晨光之熹微形容词,微弱9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1

7、0与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5与尔三矢动词,给11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词,你的何乃太区区如此,这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副词,于是,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乃悟前狼假寐副词,才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盟约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2)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 前:向前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仓皇东出 东:向东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2)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兴:使兴逸豫可以亡身亡:使亡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谋有勇的人物(2)形容词作动词乱者四应乱:作乱6形容词活用

8、形容词活用是指某些形容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形容词的活用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所形容词。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欣:喜爱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例: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走到尽头形容词带宾语时,而又没有使动、

9、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例: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善:喜好、羡慕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但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例: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常:常存(2)形容词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明显地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形容词用在“其”“之”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贤:贤能的人 少:年龄小的人长:年长的人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

10、兮辞)幼:幼儿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7例: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贤主嘉宾(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形宾使宾形愚:使愚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形宾以宾为形小:以为小4数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情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也”表判断)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

11、表判断)燕王,吾所立(无标志判断)2被动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表被动)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3状语后置庄宗受而藏之于庙(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庄宗受而(于庙)藏之”)盛以锦囊(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锦囊)盛”)而告以成功(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以成功)告”)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夫祸患常(于忽微)积”)4省略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补出成分为“(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盛以锦囊(补出成分为“盛(之)以锦囊”)还矢先王(补出成分为“还矢(于)先王”)而告以成功(补出成分为“而告(之)以成功”)一、了解行文脉络Error!Error!Error!二

12、、把握文章主旨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一、阅读课文第 1 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本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作者虽然摆脱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更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所以一开篇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9C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D由本段可以推知本

13、文主要运用例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解析:选 B “作者虽然摆脱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更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错,应为“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二、阅读课文 23 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2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析:选 D 庄宗兴国是“忧劳”,庄宗“亡身”是“逸豫”。A 项说的是庄宗之父,B、C 两项是作者的推测。3对本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2 段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

14、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B第 3 段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C本部分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D本部分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解析:选 A 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是第 3 段的内容。三、阅读课文第 4 段,思考并回答下

15、列问题。4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对比,突出盛衰在于“人事”。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一结尾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10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身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告诫后人,尤其是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不要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和勇气就可高枕无忧。D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在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中心。解析:选 C “不要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和勇气就可高枕无忧”曲解文意。“智勇多困于所溺”意为“有智慧和勇气的人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害”。1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当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接着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