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4347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7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_5(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 第卷(共77 分) 一 (6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里面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后面的方框里。(2 分) 巴金承认自己人生的k n k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著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了理想的热 爱和坚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神舟”六号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 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 盛事。 B舞蹈千手观音精心打造的舞台形象,熔佛教精神和舞台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随着 21 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爱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我们不赞

2、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是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方法。 3星火中学文学社欲以“曹操、孔乙己、奥楚蔑洛夫、安东尼奥”四个文学形象为例,开展一次“人物形 象塑造方法”的研究活动。该社同学需要从下列书目中借阅的图书是() 。 (2 分) 水浒传三国演义呐喊契诃夫小说选儒林外史野草羊脂球莎 士比亚全集 AB。C。D。 二 (4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24 分) “小人物”也有大发明 唐 宋 谈到科学发明,很多人都觉得那是科学家的事,和我们普通人没关系。实际上,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科研 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包括技术工人、农民在内的众多“小人物”的参与,“小人物”

3、的大发明,在科技史上闪 耀着夺目的光辉。 英雄不问出身,发明也不是科学家的专美。钳工倪志福在20 多岁时发明了“倪志福钻头”,制服了外国名牌 钻头都钻不动的特种钢,成就了金属切削行业中的一项重大革新。纺织女工郝建秀创造出科学的细纱工作法, 掀起了纺织生产的革新浪潮。只上过高中的郭东发明了节能抽油机,节能和增产效果相当惊人,摘得联合国 “发 明之星”奖。这些工人发明家的传奇经历说明:在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 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有大发明、大贡献。 “小人物”成就大事业,小项目引发大创新。20 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中,有75%来 自不

4、为人们所关注的小项目。在科技领域,广大“小人物”的发明和发现,常常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 用。山西农民王衡曾目睹一次惊心动魄的矿井水下抢险,看到一火车皮的大豆被倒入矿井时,深知种粮艰辛的 他非常痛心,下定了研究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的决心。进年3 月,王衡的发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如今, 他发明的产品和技术已在国内1000 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可 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资金。 对于热心科学研究的“小人物” 来说,不仅横亘着一座座科学高峰,有时还要承受家人的质疑和他人的嘲讽, 经受无数失败的考验。为了发明五笔字型,疾病缠身的王永民耗时五年,抄了十几万

5、张卡片,饱尝发明的辛酸 苦涩,最终解决了中文电脑录入的世界难题,为汉字进入电脑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许多催人泪下的发明故事 告诉我们,在积极培育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的同时,更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给独立思考、大胆创造的人们以更加宽松的创造空间,给激情创新的“小人物”以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心。 科技创新没有绝对的权威和永恒的领先。只要有执著追求真理的热情,有我要创新、 我能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有持之以恒、奋勇拼搏的精神,就能在失败中看到曙光,在探索中获得灵感,在发明中找到快乐,在贡献中实 现价值。当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都具有创新意识,都焕发出创造活力,都善于在自己的工作

6、岗位上有点滴发 明创造,我们就能汇聚起巨大的创新力量,这正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深厚伟力。 (选自 2005 年 12 月 13 日人民日报 ) 4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文中的“小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打引号?(4 分) 5在本文中作者所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6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4 分) 7文中画线句子 “科技创新没有绝对的权威和永恒的领先”中“绝对” 和“永恒” 两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分) 8文章最后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 分) 9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5 分) 二(21 分) “阳光老师” 朱树元 我曾经在一所颇有规模的

7、、新兴的民办学校实习,认识了一位“阳光老师”。 他是澳大利亚人,大个子,五十来岁的样子,秃顶;他性格特别开朗,言谈举止活像一个小孩子。他的名字 叫桑尼( SUN-NY ,中文译为“阳光灿烂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都叫他“阳光老师”。 我没事时总是去听“阳光老师”的课,在我看来,他的课堂严格地讲不能称之为课堂,因为在我上学时,我 们在课堂上是正襟危坐、毕恭毕敬、鸦雀无声、胆战心惊的。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如一群快乐的麻雀,唧唧 喳喳, 七嘴八舌, 想啥就说啥; 孩子们坐得东倒西歪,自由自在, 甚至有人走动互相探讨。 “阳光老师” 自己呢, 一进教室,就脱掉长外套,随意地挂在讲台边;他有时一抬屁

8、股,竟然坐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手舞足蹈。他 虽然带了课本,却很少打开,他的课堂,几乎等同于聊天室。他从不呵斥任何孩子,他挂在嘴边的多是温和真 诚的纠正和热情的鼓励。 我问他, 这样是不是太放纵孩子们了?这样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吗?他说,如果孩子们上课时来年身心都不能 放松,他们的思想怎么能够放飞?他们的智慧和灵感怎么能够激发?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如何学好它?学它 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大胆地、毫无顾及地开口,说,表达,交流,哪怕是说错了,哪怕是离题万里。我同意 他的看法,因为,一个正常的婴儿在牙牙学语时,他总是错误百出,令人忍俊不禁,但他终究会变得伶俐起来。 “阳光老师”组织的考试与众不同,他的考试

9、叫做“三六一”:英语笔试成绩占百分之三十,而且笔试题目 都比较简单;师生聊天,也就是听力和口语,占百分之六十;还有百分之十是取决于学生是否“阳光”,如是否 开朗、是否诚信、是否善于主动思考、提出希奇古怪、刁钻刻薄的问题等等。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孩子们往往 都会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阳光老师” ,见是“阳光老师” 的课,个个高兴得眉飞色舞。 我实习期满就离开了这所学校,“阳光老师”把他的电子邮箱留给了我。一次,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班 上的来年感个学生,在全剩英语口语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我真替他高兴。 暑假里,我兴致勃勃地来拜访“阳光老师”,却异常惊讶地获悉,他

10、已经回国了。我给他发了封信,他很快 就回了。他说他被中国的家长们“弹劾”了,家长们说,他的教学风格,只会导致学生们不懂规矩,在考试中 吃亏;他说,他不会再回中国了,因为中国的家长和学校不需要他这样“松松垮垮”的老师;因为中国的教育 不需要“阳光” ,只需要分数。 (选自读者2005 年第 23 期) 10文中的那位澳大利亚老师为什么我们都叫他“阳光老师”?(4 分) 111 “阳光老师”上课有那些特点?他为什么要那么做?(4 分) 12作者在文中提到两个学生获奖的事有什么目的?(4 分) 13文中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种什么现象?(4 分) 14你喜欢文中的“阳光老师”吗?由此,你觉得我们在学

11、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5 分) 三 (11 分) 15请在下列横线处补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5 分) ( 1)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 龟虽寿) (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3) ,柳暗花明又一村。 ( 游山西村 ) ( 4)长风破浪会有时,。 ( 行路难) 16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句子。(6 分) ( 1)与亲人朋友的离别,会令人产生无限的伤感。此时你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来劝慰,还可以用苏轼的“, ”来祝福他们。 ( 2) “近墨者未必黑” ,正如爱莲说中所说:, 。 四 (15 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12、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 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

13、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 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2)始指异之 ( 3)游于是乎始 28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 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19用原文回答。 (4 分) ( 1) (甲)文中写所见到景物的句子是: 。 ( 2) (乙)文中描写攀登山顶动作的句子是:。作者始游西山后的感受是:。 20两文都写了观赏自然景物后的主观感受,试比较其异同。(4 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五 (10 分) 21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

14、伙伴,你知道他们五个的名字连起来的 谐音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简要写出来。( 6 分) 谐音: 感受: 22阅读下面新闻,之后请用一句话给拟一个标题。(20 字以内)(4 分) 新华社北京2005 年 10 月 11 日电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飞船,突破了再入升力控制、防热、舱段间分 离等 13 项载人飞船的关键技术,总体性能达到国外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并在很多地方有自己 的优势。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从五个方面介绍了“神舟”飞船的特点。 第一,起点高,一步到位。第二,性能先进,智能化程度较高。第三,用途广泛。第四,投入少。第五,准 备周期长,单件生产。 三

15、写作。(55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 分) 一位姓王的经理到德国考察,当去拜访一个客户时,其家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欲以茶相待。陪同王经理同 去的德国客人说要半杯白开水,王经理为避免麻烦对方,便说我也要一杯白开水。告辞时,那位德国客人的半 杯白开水喝完了,王经理只喝了一点点。客户家人一脸的疑惑,盯着杯子里剩下的水问:“王先生,你不是说要 喝一杯水吗?”王先生恍然大悟,赶紧将剩下的水喝光。 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德国人“按需取水”的精神:只喝半杯水时,就不要浪费喝不完 的“另一半”。不要小看这半杯水,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来源于我们每个人

16、的点滴努力。 请以“节约”为话题,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一。1。坎坷 ch nzhu2。 C。 3。D。 二。 一4。 “小人物”就是普通人。打引号是为了 突出他们并不是无所作为的。5。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科研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包括技术工人、农民在内 的众多“小人物”的参与。6。三个方面:(1)在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 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有大发明、大贡献;(2) “小人物”成就大事业,小项目引发大创新;(3) 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给独立思考、大胆创造的人们以更加宽松的创造空间,给激情创 新的“小人物”以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心。7。不能删去。因为科学技术确实有权威,有领先,若删去了词 语“绝对”和“永恒” ,则意思就与实际不符。8。排比。突出了“小人物”发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