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哲学之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3926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世纪哲学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世纪哲学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世纪哲学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世纪哲学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世纪哲学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世纪哲学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世纪哲学之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世纪哲学” 指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哲学,跨越了世界史的罗马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经历2-16 世纪 1500 余年时间。2-6 世纪:教父哲学11-14 世纪:经院哲学15-16 世纪:中世纪晚期哲学1.基督教哲学两个来源: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圣经基督教之所以能够与希腊哲学相结合而形成基督教哲学,其秘密在圣经与希腊哲学的可比性。脱胎于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和记载耶稣基督及其使徒言行的新约。菲洛是把圣经与希腊哲学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哲学家,是和耶稣同时代的人,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在基督教与犹太教分离,并向希腊化地区传播的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人是保罗。保罗:在基督教发展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保罗抓

2、住了希腊哲学理神论的一个缺陷:非人格的神缺乏宗教信仰所需要的感性特征,人不能崇拜他无法感知的“未识之神”。他进而宣称,希腊人不能认识的神就是他致力于宣传的“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保罗强调人的拯救是灵魂的拯救,灵魂的拯救要以肉体的牺牲为代价。灵魂拯救观冲破了犹太教律法的藩篱,推动基督教迈出了脱离犹太教决定性的一步。约翰神学:“道成肉身” 。 “道”既是上帝的精神力量,又是吧圣父和圣子联系为一体的神圣实体。2. 教父哲学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教父哲学认为真理的精神世

3、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无论人们掌握与否,都无法予以否定。这真理的精神世界就是神。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教父是基督教实现大一统过程中教义的传播者、解释着和教会的组织者。一般认为, 教父有四个特征:持有正统学说,过着圣洁生活,为教会所认可,活动于基督教早期(主要集中在 2 至 4 世纪)。早期教父大多为护教士,他们的辩护主要针对罗马统治者的政治迫害和思想偏见以及内部异端这样两个目标。早期基督教的传播是血与火的历史。罗马统治着在长达300 年时间里实行镇压基督教的政策。查士丁被人称为“基督教哲学真正的第一个开端”,他首先提出了“基督教哲学”的概念。3.三位一体论圣父

4、、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教父们还根据逻各斯学说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确立三位一体的理论。三位一体指:神是一个,但神有三个位格,这三个位格是统一的,三位一体的。在神那里,存在与本质是同一的。 神为了显示其权能而发射出逻各斯(拉丁语Logos, 即英语 logic 的原型 ) 。逻各斯本身与神同在。逻各斯无非是神的权能的表现。就实体而言,逻各斯与神是同一的,就位格而言则是不同的。在实体上,父、子、圣灵是完全同一的,父、子、圣灵三者没有大小和先后的区别。在位格上,三者又是不同的。4.创始论教父们断言世界是神从无中创造的。他们借助逻各斯理论加以证明,认为神通过逻各斯创造世界,逻各斯在神的理智之中,逻各斯

5、就是神创造世界的原型,世界万物乃是神的逻各斯的具体表现,也是神的真和善的具体表现。他们还认为人是神创造的,而且是最高级的创造物。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成的,神赋予人以精神性的灵魂,这灵魂就是神的肖像。与肉体相比,灵魂占主导地位。人有灵魂才区别于一般创造物。人应当注意精神生活,信奉神。5.原罪论原罪和恩典。亚当夏娃所犯下的罪,是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原罪,自那时起,人类的自由意志已被罪恶污染,利用自由意志犯罪,完全失去了上帝造人时赋予人的择善避恶的自由选择的能力。 只有依靠上帝的恩典,人的意志才能拜托原罪的奴役,做出善的选择,恢复真正的自由。6.救赎论和预定论教父们还宣扬神的救赎论,即神不仅主持正义,又

6、体现仁爱,为了拯救人类,派遣基督代为赎罪。而人类唯有依靠神才能恢复早先败坏了的本性。所以,神的帮助即所谓“神恩”对人来说是决不可少的。奥古斯丁等教父们又进一步提出,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神预先安排的,得出神的“预定论”结论。7.天国论为了圆满地实现神的意旨,人类必须从爱自己、贪图物质和无视神,转变为爱神、蔑视自己和抛弃物质,努力建立以神为核心的善的国度,以达到来世回归天国,同神结合在一起,享受永生。8.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把基督教理解为“真正的哲学”。基督教和哲学的区别,不是宗教和哲学的区别,而是“真正的哲学”和“现世的哲学”的区别。奥古斯丁认为,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现世的哲学,但现实哲学需

7、要经过改造才能被利用。基督徒把幸福看作上帝赐予的福分,只有被上帝拯救的人才会有幸福,只有认识并践履上帝智慧的人才能被拯救。赞同的思考, “除非你信仰,否则无法理解”。思想是信仰的必要的先决条件,而且信仰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但又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并非所有的思想都是信仰,因为民众经常进行思考,为的是制止信仰;但是,一切信仰都是思想。信仰无处不在,由于信仰又是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所以要慎于选择权威。但是,究竟是赞成还是拒绝某种信仰,最终是个人的自由和各自负有责任的选择;在这种意义上,信仰是一种意志的活动。把信仰对象分成三类:一,只能信仰而不能理解的,如种种历史真理;二,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信仰

8、,信仰的是根据事实而获得的理解,如数学和逻辑的推理;三,首先必须信仰,接着才能理解,如关于上帝的种种真理。“信仰为了理解”光照说:柏拉图的回忆说,永恒真理原先就存在于人的灵魂中,以后通过回忆而重新发现了它们。奥古斯丁提倡光照说,因为要是承认回忆说,在逻辑上必然会导致否认神的干预,直至否认神的存在的结论。理念和真理存在于神的心灵中,只有这个万能的神,才能对人之持有这些理念和永恒真理,起到意识发生学的作用;这些理念和永恒真理,来自身对认定的心灵的一种“光”,他是神对心灵的光照的结果,并以此反证上帝的存在。意志自由说。人类意志的缺陷在于包含着作恶的可能性,但这种缺陷还是自由选择所必需的,只会行善,不

9、能作恶的意志不是自由意志。如果上帝不赋予人类意志以自由,他将丧失其公正性,这种为小善而舍大善的做法本身不符合善的秩序。奥古斯丁认为,人的意志有行善或作恶的自由选择,上帝并不干预人的选择,但对自由选择的后果进行奖惩。上帝的恩典主要表现为赏罚分明的公正,而不在于帮助人责善弃恶。9. 经院哲学第一节经院哲学的意义经院哲学( Scholastic philosophy ) ,修道学校或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知识,包 括神学和哲学。 背景是 12 世纪以后城巿的兴起和大学的诞生,教皇制度的确立等经院哲学的特点: 1、理性论证的原则:重视严格的论证,相信逻辑和辩证法能够揭示哲学真理。 2、权威的原则:接受古人

10、的洞见作为发展自己思想的指南。 3、一般探讨理论和启示真理的关系问题。辩论:通过分辨对立的权威或观点而进行深入理解。“意识到这个事实,一个问 题总是包含一个肯定和它的矛盾的对立面。”权威:经文阅读(推敲字词,意义的逻辑说明,评注思想内容,从解经学到哲学 解释学)经院哲学努力把权威的规定同科学的论证结合在一起,使神学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从而使神学变为科学。经院哲学争论的焦点 : 唯实论与唯名论 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波菲利在注释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时提出三个问题: 共相( 种属) 究竟是独立存在的 , 还是仅存在于理智之中 ?共相是有形的 , 还是无形 的?共相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 还是寓于可感事物之

11、中 ? 拉丁教父波爱修 : “柏拉图认为种、 属等观念不仅被理解为共相,而且是离开形体也存在着 和自存着; 至于亚里士多德, 则认为它们虽然当作无形和普遍的东西来理解,但 是却潜存于可感知的事物之中。 ”唯实论者站在柏拉图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是 比个别事物更加根本和更加实在的一般实体,它构成了个别事物存在的根据。 唯名论者则坚持亚里士多德 “第一实体” 的观点,认为惟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 实体或实在, 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 它作为 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作为抽象概念只能存在于人的思维的语言之 中,因此共相是后于和寓于个别

12、事物而存在的,它不能脱离可感事物和思想而独 立存在。“奥卡姆的剃刀”: “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后人概括为:“如勿必要,切勿增加实体。 ” 其批判对象是实在论所设立的普遍实质。唯名论在 14 世纪的发展动摇了经院哲学的基础,从内部瓦解了经院哲学,开始 了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向近代启蒙哲学的过渡。第二节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安瑟伦( St.Anselmus, 10331109) “奥古斯丁第二”, “经院哲学之父”, “最后 一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 严格的理性神学开创者和“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始作俑者。 作品: 独白 ; 宣讲 ; 论真理; 论选择

13、自由; 上帝为何化身为人; 论 三位一体的信仰等。一、 “信仰寻求理性”论辩的顺序: 把辩证法用于神学论证,将教义当作有待证明的结论,而不是证明的前提。 “在思考中不能靠经典的权威来论辩,, 要简炼地证明理性必然性,不管宣称 什么样的研究结论,都要公开地证明出真理的明晰性。” “我们信仰所坚持的与被必然理性所证明的是同等的。”思想认识的顺序: “主啊,我并不求达到你的崇高顶点, 因为我的理解力根本不能与你的崇高相比 拟,我完全没有这样做的能力。 但我渴望能够理解你的那个为我所爱的真理,因 为我决不是理解了才信仰,而是信仰了才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相信了, 我决不会理解。 ” (以赛亚书, 7

14、 章 9 节)信仰理解论辩(在信仰中形成观念,通过观念理解信仰) 与论辩理解信仰(在论辩中通过理解证明信仰) “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 有了信仰之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 要加以避免。” “理解信仰占据着洞察上帝与盲目信仰之间的位置。”二、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证明 1、 独白中关于上帝存在及其性质的论证 只通过单一的理性探求和发现上帝是什么。提出“后天证明”,即从公认的经验 事实出发推导出上帝必定存在。 (1) “对那些叫做善的事物的存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何处使善的事物成为 善的?叫它们完全的善,就消除了它们通过不同原因拥有它们善(性)的可能, 一定有一个它们共同分有的第一原则在,

15、善的事物的存在通过它而成为善,而它 则是因自己而是善的。 ”(2) “有一个东西,不管它被称作存在者、实体或本性,它在所有存在事物中是 最好、最大与最高的存在。 ” 事物的存在都有原因,要么有许多原因,要么只有一个。如果是许多,要么这些 原因有一个共同原因,要么通过自己存在(来自一个自因 ) ,要么相互产生( 互 为因果自相矛盾,违背理性,如说“y 因 x 而存在”和“ x 因 y 而存在” )(3)一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完满性,可以排成一个由低到高的完满 性等级系列。 这个系列不可能是无限的, 必然存在着一个最完满的事物。它就是 上帝。2、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能否找到一个独立

16、的充足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本体论证明”,康德赋予的名称,指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 的证明。 宣讲中的“先天证明” : (1)它是对“上帝”概念的意义所作的逻辑分析; (2) “上帝”概念是证明的出发点。三段论式推理: 大前提: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小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实际上存在。 结论:上帝在实际上存在。“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其意义 不等于“可设想的最伟大的东西” ,前者比后者更普遍, 适用于一切有思想的人, 而后者只适用于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 那么被设想为在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就更加伟大了。” “如果说那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只在心中存在, 那么,凡不可设 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和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就是相同了。 但是,这明明是不可能的。所以,毫无疑问,某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 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