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史录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3844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之路文史录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丝绸之路文史录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丝绸之路文史录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丝绸之路文史录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丝绸之路文史录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文史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文史录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丝绸之路文史录引言:中国是丝绸的故乡,锦绣丝绸为中国赢得了“丝绸之国”的雅誉。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丝绸之路文化绵延流长,汉都长安汉都长安城西汉王朝的都城。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之南,北濒渭水,东南靠龙首山,约在今西安城西北10 公里处。长安志 : “汉长安城,本秦离宫也。汉书曰: 离帝七年,长乐宫成, 自栎阳徒都之 。 ”长安城的营建, 经历了三个时期。 汉高帝五年至九年 (公元前 202前 198 年),由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修建了长乐宫,并营建了未央宫、武库和太仓等。 汉惠帝元年至五年 (公元前 194 前 190 年) ,分段修筑了双城城墙。以上工程,主要由

2、少府阳成延具体设计和安排施工。汉武帝时期,又修建了建章宫、桂宫、明光宫,增修了北宫,并广开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等。汉长安城方向基本作正南北向,规模宏大,建筑雄伟。 根据实侧, 城墙高 10 米以上, 上窄下宽, 墙基宽 16 米,为版筑夯土墙, 十分坚固。东城墙长 6000 米, 南城墙长 7600 米, 西城墙长 4900 米, 北城墙长7200 米, 周长 25700 米,全城总面积约为35 平方公里。城墙外侧有宽8 米、深 3 米的壕沟围绕。长安城平面略呈方形,东城墙平直,西、南、北三面城墙多曲折,尤南墙和西北角处更为突出,形似天上的南斗星形和北斗星形,故后代有人称之为“斗城”。四面城墙

3、各开三门,每门各有三个门洞,可容 12 辆马车并行。城内有纵横8 条大街,各与城门相通。有学者认为, 汉长安城采取内城连接外郭的布局结构。汉长安城只是具有内城(宫城)的性质,位于西南部。外郭主要在东北部和北部诸城门以外地区。长安城的郭区无郭城建筑,渭水实际上是具有北郭以外大城壕的作用。在都城布局上,宫殿区如长乐宫、来央宫、北宫、桂宫和明光宫,位于城内南部和中部, 约占全城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手工业区集中在城的西北部。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洛城门或横门附近。一般官吏和平民住宅区在城的北部和东北部,特别是靠近城门之处,多数还居住在城外靠近城门的地区。此外,在北郭以北设有五个陵邑(高帝长陵、 惠帝安陵

4、、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东郭以东设有二个陵邑(文帝霸陵、宣帝杜陵),强徙天下豪富聚居。 陵邑地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实际上也是长安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书地理志载:长安有“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一些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可能系征收租税的基本数字,长安的实际人口当在50 万左右。汉长安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城市,为西双王朝200 多年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会,为通往中亚、西亚各地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除西双王朝之外,新莽、西晋末、前赵、前秦、西魏、北周及隋初,都以汉长安城为都,前后相沿 800 年之久。 在此期间

5、, 长安城历遭破坏。后随着隋大兴城即唐长安城的兴建,汉长安城被划入禁苑而逐渐废毁。斗城或称“北斗城” ,指汉长安城。由于汉长安城在形制上呈不规则的方形,东城墙平直,西、南、北三面城墙有曲折。尤其是南、北二面城墙曲折凸出,有如天上的南斗星形和北斗星形。汉代文献中尚无“斗城”或“北斗城”提法。魏晋以后,附会天象,以长安城的规划是有意按照南斗与北斗为蓝图设计之说而出。三辅黄图 卷一: “城商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 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 三辅旧事 , “长安城形似北斗” 。 元代学者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指出,长安城南北城墙的曲折,实际上是因为筑城时根据地形特点规划形成的,并非有意模拟天象, 三辅旧事

6、及周地图曰:长安城商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今观城形,信然。然汉志及班、张二赋皆无此说。予尝以事理考之,恐非有意为也。盖长乐、未央,酂侯(萧何)所作,皆据冈阜之势,周二十余里,宫殿数十余区。惠帝始筑都城,酂侯己没。当时经营,必须包二宫在内。今南城及西城两方突出,正当二宫之地,不得不曲屈以避之也。其西二门以北,渭水向西南而来,其流北据高原,千古无改,若取东城正方,不惟太宽,又当渭之中流。 人有至其北城者, 言其委曲迂回之状盖是顺河之势,不尽类斗之形。以是言之, 岂后人偶以近似目之也欤?”李好文上面所说,除不了解渭河不断北移的情况之外,对长安城南北城墙曲折形成“斗”形的看法是正确的。丝绸之路古代横贯

7、亚洲的交通道路,亦称丝路。东起长安,向西通过陇西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至敦煌分为二路,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两缘,汇积并超过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经大宛、 康居,或经大月氏 (今阿姆闭上中游)会子木鹿城 (今马里 Mapbl) 再西经和椟城 (达木子附近)、阿蛮(今哈马丹) 、斯宾(今巴格达东南) 等地达地中海沿岸,再转运罗马各地。由于从公元前二百年以后千余年间,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运欧制,所以德国人李希霍芬最早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其他商品和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宗教的传播,在古代和中世纪, 亦多通过此路。 丝绸之路的支线或因政治原因改道的线路在中国境内,有从新疆沿天山北麓西行,经伊犁

8、河流域西至里海;有从今青海, 经柴达木盆地到新疆的昆仑山北麓; 亦有取道海上经印度洋至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是古代和中世纪欧、亚、非三大洲各民族最重要的条交通道路。渭河水运古代关中地区的河流能用于水运的只有渭、泾、洛三河的下游。渭河水运周初即见于记载:诗大雅大明 : “亲迎于渭,渔舟为梁。 ”西周文王时,渭河中既有舟,当有水运。明确记载渭河水运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传僖十三年: “秦输栗子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孔颖达说: “察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雍临渭;晋都绛(山西侯马) ,绛临汾,繇渭入河,又以河汾也。秦汉统一全国,建都关中的咸阳、长安,渭河下游一直是一条水上交通线。张良曾说过

9、: ”关中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 西给京师, 诸侯有变, 顺流而下, 足以委输。”实际上楚汉相持于中原数年,就是萧何转运关中的粮食供给汉军。史记 萧相国世家 : “汉二年, 萧何守关中, 计户口,转漕给军,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运关中,给食不乏。”此后,渭呵水运一直成为关东运粮到长安的航道,汉武帝时每年通过黄河运到长安的粮食约达百万石。由于运输上的需要,汉代还在渭河入黄河口的南岸设立船司空(官名),负责上下船只的调度。关中漕渠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在关中修建的一条人工渠道。在此之前,关中的渭水虽能行舟运输,但因为关中水量不均,每年六月

10、以后,雨量减少,渭水流浅沙深,漕运即废。 加之渭水进入关中平原后,蜿蜒曲折, 竟有九百余里, 比径直长度超出三分之二,困难颇大。故大司农郑当时遂向武帝建言:“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黄)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且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 ”于是,汉武帝通令齐入水工徐伯表发卒数万人修凿,经过三年,漕运修成,对漕运和水利灌溉都带来极大好处。水源初期可能利用灞河,待昆明池于元狩三年 (公元前 120 年)开凿后,引昆明池水东绝灞河于漕渠。东汉时尚可通漕,北魏时已无水。隋文帝开皇年同又事开凿,给关中人民带来很大便利,故名为“富民渠”。汉武帝

11、(前 156前 87) 即汉景帝中子刘彻。西汉皇帝。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公元前 140 前 87 年在位, 是中国历史上有突出作为的帝王之一。统治期间, 在思想方面,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独尊儒术” , 正式确立儒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正统地位,又采用法术、刑名, 形成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 的统治模式。 政治方面,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 ,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令其“自销弱,解泱了西汉建国以来十分棘手的诸侯王割据问题; 发展和完善察举选官,创立岁举孝廉制度,扩大了西双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皇权,削弱限制相权,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颁布

12、“左官律” 、 “附益法”,控制诸侯王势力发展,并加强法制建设,重用酷吏,打击豪强。经济方面, 征收商人资产税, 打击富商大贾; 实行盐铁官营, 改革币制,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发行五株钱; 设置平准官、 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兴修水利, 移民西北屯田。文化教育方面, 立五经博士, 兴建中央的太学和地方的郡国学,延揽司马相如等著名文学之士。军事方面, 在中央常备军中增设八校尉和期门军、羽林军; 另又增设楼船(水军 )等军种,加强军队的实力。对周边地区,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而且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内地与西北边疆、中亚地区乃至更远的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3、;派唐蒙至夜郎, 在西南先后建置了七郡;派路博德、 杨仆攻灭南越, 在其故地分设九郡;用卫青、 霍去病为将, 进击匈奴, 解除其威胁, 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连年用兵,以及举行封禅、祀神求仙等活动,几乎把西汉的国力耗费殆尽,加之本人挥霍无度的生活,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爆发了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重重矛盾。面对各种社会危机,垂暮之年的汉武帝有所反省。征和四年(公元前88 年 ) ,颁下“轮台之诏” ,公开承认自己某些错误,宣布改变好大喜功、穷兵黯武、迷信神仙、不惜民力的作风和政策。他任命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表示推行富民政策的意愿;

14、又任命农业专家赵过为搜粟都尉,广泛推行先进的“代田法 “。这些都为以后的“昭宣中兴”创造了条件。溢武。张 骞(?前114 ) 西双探险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武帝初为郎时汉廷召募出使月氏的使臣,他以郎应募。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 年)与堂邑父出陇西,越葱岭,亲历大宛、康居和大月氏、大夏等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 年)归汉。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 尽管他的远行没能实现联络月氏断匈奴右臂的初衷,但他的生还却给汉廷带回了关于西域的最新消息。拜为太中大夫。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封博望侯。 曾坐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以中郎将奉命也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

15、、康居、大夏、安息等地。还拜大行。他两次出使,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波斯王遣臣入秦娶公主唐玄奘记述的秦与波斯通婚的一个故事。据 大唐西域记 卷十二,约在阿育王在位期间(约公元前268 前 232 年,秦始皇即位前后) ,波斯国王遣臣至中国迎娶公主。 当他们护送公主返回行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时,遭遇兵乱,道路被阻。 他们便将公主安置在一座孤峰之上,只有缘梯才能攀上,下设卫兵,日夜巡逻。时过三月,兵乱平息,正拟起程,却发现公主己怀孕。使臣惧而不敢返回波斯,于是在石峰上筑宫起馆,周三百余步

16、,环宫筑城,立女为主,垂宪施政。至期产男,容貌妍丽,母摄政事,子称尊号。即朅盘陀国。这一宫城遗迹,相传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城南约70 公里处山峰上的古城址,俗称“公主堡” 。山下一侧,即为古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由此西行,过红其拉甫山口,即至巴基斯坦。这则传说说明可能在秦或秦之前,关中即与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有着友好交往。弓月君率民迁日秦汉时中日关系佚事。据姓氏录,弓月君系秦始皇五世孙;又据元庆七年(公元883 年) 日本三代实录秦永原等的奏章,系秦始皇的十三世孙。秦时,弓月君率籍贯包含120 县之民移居日本。其移民数目很大,据雄略纪和姓氏录日本雄略天皇时有秦人等92 部, 18670 人。日本钦明天皇元年(公元540 年),秦人的户数是7053 户。 古语拾遗也说: “察技百济内附之民,各以万计”姓氏录中载有很多叫做太秦公宿 弥、秦连、秦忌寸、秦造等的家族。近世日本学者木宫泰彦认为:秦人迁日的路线可能是乘扁舟先至南朝鲜,经对马、壹岐, 在肥田的松浦靠岸,然后沿九洲北岸和濑户内海的岛屿港湾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