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03124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0.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巨细胞瘤诊治进展(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巨细胞瘤的诊治进展,浙江金华广福医院骨科侯力强、冷燕奎,病例1:,金X,女,28岁,因”右腕疼痛3月,加重伴肿胀半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出现右腕关节疼痛,为酸痛,无夜间加重,活动时疼痛,自用止痛膏外用,无好转,半月前疼痛加重,为胀痛,伴右腕桡侧肿胀,止痛膏外用、口服三七片,无好转。,专科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右腕桡侧肿胀,无静脉怒张,可及约2cm3cm包块,界限不清,无活动,压痛,未及骨擦感,皮温高。右腕活动可。末梢血运好。,辅助检查,X线:可见左桡骨远端膨胀性溶骨性破坏 CT:左桡骨远端骨膨胀性溶骨性破坏, 桡侧骨皮质变薄,呈皂泡样改变。 骨皮质变薄血常规正常,生化正常

2、,碱性磷酸酶正常。穿刺活检病理回报:大量多核巨细胞伴间质细胞。,手术: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腓骨近端移植重建,一月拔出克氏针。,两年后骨折愈合,目前随访8年无复发,于2017年拆除内固定。目前功能良好,负重时轻度疼痛。,病例2,患者朱XX,女,23岁,因“右股骨远端疼痛2年,剧痛,不敢活动1天”入院。 患者于2年前长时间走路时会出现右膝外侧疼痛,针刺样,未经诊治,自服止痛药缓解,以后右膝外侧于走路、阴雨天时疼痛并无力、有压痛,无明显夜间痛,休息后好转,均未诊治,入院前一天患者下蹲时突感右膝剧痛,跌坐在地,既右膝不敢活动,不能行走,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右膝外侧略肿胀,未见明显包块,肤色

3、、肤温正常,表面无静脉怒张,外侧压痛明显,可及骨擦感,未及包块,右膝活动受限,浮髌症阴性,因疼痛侧方应力试验阴性、抽屉试验无法检查,足趾、踝关节活动正常,肌力正常,足背动脉可及,末梢血运好,触痛感觉正常,右下肢淋巴结未及肿大。,辅助检查,X线提示:右股骨远端透亮区,偏心膨胀性占位,骨皮质变薄,局部不连续。,辅助检查,CT:股骨远端偏心肿块,界清,局部病理性骨折,未见液平。,MRI:偏心占位,界限清楚,活检病理:骨巨细胞瘤。,手术:病灶刮除,95酒精处理髓腔,骨水泥填充钢板固定,术后4年膝关节化脓感染,当地医院抗炎三个月后治愈,膝关节僵硬,长时间走路有疼痛,去年(术后6年)检查,X线、MRI:局

4、部骨吸收,软组织影,不除外复发,给予切开活检病理提示:炎性表现。未发现肿瘤复发。,病例3,患者周XX,男性,48岁,因“外伤后左膝关节疼痛2小时”入院。 查体:左膝肿胀、压痛,内侧明显,活动受限,包块不明显。,X线:左股骨远端偏心膨胀性生长,局部骨折线,病例4,患者倪XX,女性,56岁,农民。患者因“骶部疼痛2月,加重4天”入院。患者约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骶部疼痛,呈阵发性,一直在当地医院按“腰椎间盘突出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骨盆牵引等治疗,无缓解,6月9日因疼痛加剧,行MRI检查提示骶椎肿瘤。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门诊以“骶椎肿瘤”收住入院。,查 体,行走无跛行,骶部有压痛,无肿块

5、,无明显肿胀,局部肤温不增高,左侧及骶尾、会阴部皮肤触痛觉减退,双下肢皮肤触痛觉无减退,双下肢肌力正常。双膝反射、跟腱反射双侧对称,肛门指检距肛门8cm可触及一不移动肿物,有压痛,肠粘膜光滑。,X线:骶骨溶骨性破坏。,骶椎CT提示骶骨溶骨性破坏,MRI检查提示骶椎25膨胀性 生长的肿瘤;,活检:提示骨巨细胞瘤。,手术:前后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前路结扎髂内动脉,游离骶前,纱布填塞,后路保留游离骶1、2、3神经,一侧骶3神经包埋肿瘤内无法保留,切除肿瘤。保留骶1及部分尾骨。,术后,术后,术后切口感染,清创换药1个多月愈合。术后1年局部复发,目前术后12年,无远处转移,局部无明显肿块,会阴部疼痛。,由

6、此可见,骨巨细胞瘤一般生存期长。,骨巨细胞瘤,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也称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肿瘤,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也有少数一开始即为恶性,称之为恶性巨细胞瘤。,1918年 Cooper和Travers最早描述本病 1919年B loodgood正式命名为骨巨细胞瘤1940年 Jaffe系统分析了含巨细胞的病变,并将巨细胞瘤从其中分离出来。多数学者认为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髓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发病率,1 常见骨肿瘤,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第3位。 2 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7%. 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16%,在良性骨肿瘤中仅

7、次于骨软骨瘤。 3 恶变为肉瘤者少于1%(无论良性和恶性巨细胞瘤,在病变进程中均可恶变成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并可发生肺和淋巴结的转移。),性别与年龄,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高峰年龄20-40岁,极少病人在骨骺未闭合前发病。骨巨细胞瘤在成人中主要累及骨端,如果发生在骨骺未闭合前的儿童中,则主要累及干骺端。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56.14% 年龄低于20岁组中,女性更高 72%,发病部位,75-90%的巨细胞瘤发生于长骨,典型位于长骨骨端。 最好发部位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半数以上发生于膝关节周围。其他桡骨远端, 股骨近端,胫骨远端 下肢与上肢比例约3-4:1 扁骨巨细胞瘤(椎骨), 颅骨等。,临床表现,

8、1 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伴有肿胀,关节功能受限,病程从数周到数月不等,无特异表现。 2 骨巨细胞瘤多为单发病变,常见部位长骨骨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病理骨折致疼痛加剧,功能丧失。 3 骨质膨胀变薄时压之有乒乓球感,肿瘤穿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程暗红色,表面静脉充盈曲张。疼痛剧烈。,影像学表现 X 线,:长骨骨端偏心性的溶骨破坏区,病变延及关节软骨面下,皮质膨胀(环球行)变薄,可见膨胀的骨嵴,典型病例可形成“皂泡样”,“蜂窝样”改变。 一般情况下骨巨细胞瘤有横向生长趋势,病变边缘或清晰,或模糊不清,通常看不到明显的硬化边和骨膜反应。,影像学表现 X 线,病理骨折时

9、可见骨膜反应,骨膜下新生骨有中断,骨膜保持完整,病变的松质骨边缘部分可有明显界限。 骨巨细胞瘤没有肿瘤基质的矿物化,关节渗出少见,但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CT在确定肿瘤范围方面优于X线,可精确确定肿瘤在皮质内的范围,肿瘤与其它结构的关系,皮质是否完整和确定肿瘤的侵袭范围。 CT片中,皮质表面及滑膜的反应性改变和水肿酷似肿瘤的一部分。 CT通过重建方式可显示软骨下骨的破坏程度。 病理骨折,MRI具有高质量对比度和分辨率,可多平面成像。,动脉造影:,良,恶,造影: 肿瘤内血管丰富,晚期可出现血湖现象。 恶变时边缘有血管丛增生,动静脉瘘,动脉中断现象。,ECT在骨巨细胞瘤累及的部位,放射性核素99m

10、Tc的摄取量增加。其摄取可超过肿瘤边界。可以除外或帮助确诊多发病变。,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由一群稠密的,大小一致的单核细胞(基质细胞)群组成,多核巨细胞散步于各部。 巨细胞可呈球形/椭圆/梭形,核为圆形/ 椭圆形,染色清晰,边界清晰可见轻度切迹。细胞核为多形性,常见有核分裂。 基底细胞中有稀薄或比较明显的胶原纤维 血管丰富,常呈窦状裂隙,腔隙有少量巨细胞。,按分化程度分三级(病理Jaffe),1级 基质细胞颇稀疏,核分裂少,多核巨细胞甚多。 2级 基质细胞多而密集,核分裂多。 3级 以基质细胞为主,核异形性明显,分裂核多,多核细胞很少。 1级偏良,2级为侵袭性,3级为恶性。 基本不用,影像分期

11、 Campanacci,1型 表现为静息的病灶,常常发生在松质骨中,边界清楚,边界有一薄层硬化带,少见,可无症状,预后好。 2型 表现为活跃的病灶,最常见,可以见到皮质变薄,膨胀,边界清楚,边界硬化带缺乏,当骨膜覆盖在病灶周围时,表现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3型 是这种疾病的侵袭性阶段,边界不清楚,常伴骨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影像和病理分期无相关性。,并发症,GCT有1-6%发生肺转移,其中20%肺转移的可导致死亡。肺外转移少见。 可发生恶变为骨巨细胞肉瘤,机制尚不名确。但有病例证实骨巨细胞瘤经放疗后可继发肉瘤。,诊断,影像学特征 患者年龄 肿瘤所在部位 病理学 对发生在骨骺尚未闭合的干骺端肿瘤不

12、能轻率的诊断为骨巨细胞瘤。,治疗,化疗对骨巨细胞瘤不敏感,慎重选择化疗药。 出现远处转移的病人,术前可选化疗控制病情发展,(药物:阿霉素、环磷酰胺常见化疗药物为主)多为小样本个案报道。1。 二膦酸盐可降低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复发2*。,1黄真、牛晓辉.骨巨细胞瘤肺转移的化疗现状.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10(4) 412-415.积水潭 2丁路,韩小平,黄涛 等 . 双膦酸盐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降低四肢骨巨细胞瘤复发率的临床研究.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1) 67-69.,治疗,靶向药“迪诺塞麦(denosumab)”可以显著降低手术等级,Thomas.D有37例报道1,复发或不可切除,

13、用此药,肿瘤控制率为86%,但目前国内没有上市。 生物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可致发病部位继发肉瘤,应慎重。,1Thomas D,Henshaw R,Skubitz K,et al.Denosumab in patients with giant-cell tumour of bone:an open label,phase study.Lancet Oncol,2010,11:272-280.,治疗,手术切除是骨巨细胞瘤最佳治疗方法按照Enneking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分期的治疗原则,采取边缘或大于边缘切除。,手术方法:,1、 局部切除 (腓骨上端,尺骨远端、手足骨) 2、彻底刮除+植骨术(骨水泥)+内固定 (50%氯化锌、甲醛、酒精、 石炭酸、液氮冷冻或镭射 烧灼等办法) 3、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4、截 肢,小结: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多变而不典型肿瘤,肿瘤生长缓慢并可多年保持良性 数周内即可成为侵袭性很强的肿瘤 病程与其影像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绝大多数肿瘤复发在手术后3年内发生 1-6%病例肺转移,80%可带瘤生存甚至痊愈 巨细胞瘤转移到区域淋巴结者很少见 手术是最佳治疗方式。,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