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2440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和春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和春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和春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和春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和春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和春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和春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我和春联爆台寺小学朱小霞课题我和春联课型新授课时2 教材分析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0 课 我和春联, 是当代作家黎汝清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以及对联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 课文的中间部分主要介绍了春联是怎样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课文的第2 自然段先介绍了“我”喜欢新年春联,然后用一个问题引出下文: 我是怎样喜欢起春联的呢?然后作者介绍了自己怀着浓厚的兴趣品味学校和小酒店等处的对联,并进一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关于对联的知识。之后,作者介绍自己从喜欢“品读对联”到“写对联”。最后,作者概括的介绍了自己到处抄录、搜集对联精品,春联已经融入了童年

2、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在课文中, “对联”和“春联”一词是交替使用的,二者之间是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 “对联”是指“写在纸上、布上、或是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句” ;而“春联”是指“春节时贴的对联” 。由此可见, “春联”是“对联” 的一种,课文中选取的“对联”只有一部分是“春联” ,或是可以当“春联”而有的则不适合做“春联”。学情分析随着历史的变迁,“春联”已逐步从它产生之初的“辟邪”迷信功能,转化为集文学、 诗歌、民俗文化于一身的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学生对于春联可以说是年年见, 但是能够从中教益的不多, 本文就是引导学生来认识这一艺术形式,为学生的未来创造可能。课时目标知识与能

3、力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过程与方法 : 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对联的写作特点,从中接受熏陶。2、激发学生对春联的喜爱。重 点 难 点感受对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生活中的,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学法指导 : 自主 探究教具: ppt课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情导入 中国的对联艺术博 大精深,源远流长。 让我 们随作者一起走入课文, 感受对联的魅力。 学习新 课我和春联并板书。同学们都已经预习 了课文,

4、文章开头和结尾 都谈到童年的爱好对人 一生的影响。作者的爱好 是什么?二、品读感悟 , 沟通 感情 (课件)出示中心话 题: 我是怎样喜欢上春 联的?对联是怎样融入 作者的生活中的? (分析 课文的同时理解文中对 联的意思,试着分析对联 的写作特点。)(二) 、 全班交流(教 师相机指导朗读) . 师生交流要注意梳 理时间轴,抓住文中出现 的八副对联,在理解对联 意思的基础上掌握对联课前三分钟 学生代表发言:我在课前搜集到一些 有关春联的知识与大家分享。(读课前三 分钟内容:春联的由来)学生互相补 充更加深入的了解春联。回忆上节课内容,口述:春联(一)、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 , 检查预习情况,借

5、助预习 单理解对联是怎样进入作者的心中的,品 读对联 , 说说自己对对联的理解 , 并试着 分析对联特点。此环节旨在让学 生了解春联,营造阅读 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 准备。忆内容,意在拉近 学生与课文的关系,使 学生自然走进文本。中心话题中学法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同桌交流能及时 总结在预习时遇到的 一些问题,互相补充, 达成共识,优帮差,使 其更深的理解对联意 思和特点,。特点。 预设 :重点感悟的 句、段。指导读对联课件:上下联字数相 等,结构相同。课件:节奏相应 过渡:作者第一次认 识了对联。(板书:认)问题一: “我”是怎样喜欢上春联的?(2-8) (认识春联) 二年

6、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 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 我。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深深的喜欢上对 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 跑马,易放难收。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生 1:意思: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生 2;还可以放在书房,教室等。生 3:补充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 结构对称。 ,指导学生读对联,得出特点:节奏相 应问题二:对联是怎样融入我的童年生 活呢? (品对联)第二年开学,学校又换了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品读课文,感受对 联是怎样一步步进入 作者的心中的,同时分 析理解课文中出现的 对联,分析中逐步理解 对联的特点。及时引导:“通”对 “达”都是动词,得出对 联特点:词性相对(课 件)。过渡: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学会了品对联。 (板书:品)后来,父亲开始鼓励我写对联。(板书:写)对联给老人带来很 大的欣慰,更是鼓励了作 者。(指导学生朗读对 联,体会对联特点)意思是对生意人的希望和心愿。“生意”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四海”对“达三江”,每个字词都对得很工整。(写对联) 处

8、于对二大爷家两位老人的了解,我 写了: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气像东海的水长流不止,寿命如南 山的不老松万古长青。小作者对对联很认真,反复琢磨、思 考,第二年写下: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是对这个家庭品德的鉴定,肯定他们积善人家,也是对人家命运的预言,年年富足有余。(抄对联)一弯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一湾河水洒满了夕阳的余晖,几缕炊烟在老屋的上空袅袅升起。写出夕阳西下,村庄的恬静、淡雅。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又是一年春天,草被染绿,杏花依然是一片红。写出家乡是一副朴素而又恬静的画卷,让人难忘。本部分的设计 主要是借助文中出现 的八副对联,让学生在 品味、研

9、读中,既了解 对联的寓意,又能从中 学习对联的写作特点, 为学生以后接触对联 积累知识。引导得出:平仄相反 (课件)。小结:我们一起跟随 小作者从认对联、品对 联、写对联到抄录对联, 对联一步步融入作者的 生活中。三、适度拓展, 感悟 提升你已经了解了一些 有关对联的知识, 肯定也 知道一些名联。 请试着交 流对联。四、总结升华, 再品对联通过学习,我发现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并喜欢上对联。我呢,也借助对联表达一下对你们的祝愿!学海无涯,且放千里目。书山有路,更上一层楼。小作者最喜欢的一副对联: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很美,像一幅画,又胜过一幅画。似乎听到风吹竹林、雨打梅花的声音。 齐读作者

10、抄录的对联,注意每一副对 联末尾字的声调。适时拓展,贴对联。结合学到的对联知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对联,。分清楚上下联,品读对联,感受对联 的魅力。适时总结,体现语 文教学的综合性。加强 学生的认识。由教学文本走向 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 继续了解对联的特点, 感受中国对联艺术的 博大精深。以送对联总结 全篇,体现课文中心, 再次提升学生对对联 的喜爱。板书设计:30、我和春联认品写抄课前三分钟:春联的由来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 964年岁尾的除夕, 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 “ 新年纳余庆,

11、嘉节号长春。 ” 。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 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 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 “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打破了 “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也叫 “

12、门对 ” 、“ 春贴 ” 、“ 对联 ” 、“ 对子 ” ,它以工整、 对偶 、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 ,起源于 桃符 ,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 桃符 ”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 春 贴纸 ” 。 明代,桃符才改称“ 春联 ” 。春节 贴春联 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他的大力提倡,使“ 春联 ” 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就是为庆祝春节写的对联。贴春联有压邪、驱鬼的意思,祝福平安袁 世 凯 千 古 ; 中 国 人 民 万 岁 !山 羊 上 山 , 山 碰 山 羊 角水 牛 下 水 , 水 没 水 牛 腰 ( 顶 针 对 )送老师的,听课的,父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