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是个技术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0524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A是个技术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QA是个技术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QA是个技术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QA是个技术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QA是个技术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QA是个技术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A是个技术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A 是个技术活 质量是旅程,而不是终点实践篇 做 QA 应该是水无常形,兵无常法。Checklist 、指标仅仅是冰山一角,最关键需要建立的是人对产品质量态度和责任感。我们经常分享结果(模板、流程),为什么做和如何思考做这个事的思维方式更加值得分享,明白当初为啥做这个事,才可以促进态度和理念的复制,否则只能模仿形而失去了最重要的神。当然,各个优秀实践, 可以作为一种案例可以进行货架化知识管理,便于查询。 Ascend P1 是我司的第一款旗舰机, 高层期望开始创造华为的品牌,责任重大,同时 AP+modem 第一款商用, HAP 5.2 首款商用,首款 LCD/TP一体式来料,华为最薄设计,

2、N 个固件新器件 困难重重。最要命的是, Ascend P1 半路接手,同时要求项目提前计划2 个月上市,跟着项目组走过了最疯狂的一段时间,本着找到关键的20%,重点突破,小循环逐步改进的工作思路,做了不少尝试,有好的结果(我们赢得了100 万,),也有不好的结果(改版次数多,VS 试制流程执行不到位),回首看看,有的也有失,简单总结一下给大家分享,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一、确定项目质量工作的思路:认清现状 :1、 上海团队第一次做智能机,能力不足(北研团队软件人均问题单修改能力是1.5 个/天,上海团队最多就是1 个/天),项目团队对项目保质按期交付还是存在疑虑。2、 Ascend P1 是

3、华为公司第一款旗舰机,余总及其重视并且要求提前上市,提出提前2 个月交付的要求,并许诺200 万项目交付悬赏奖(100 万/月),版本经理比较狂热。换位思考,明确工作思路:“ 项目团队不是不希望改进和提升,更多的时候是他们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去改进。” 终端是强项目交付牵引,但是项目运作又是强资源矩阵(至少目前是),项目交付应该还是第一位的,整个项目团队的成员都还是希望能够按期交付,按质量要求交付。新软件平台,新硬件平台,新项目定位,一定会遇到问题,而且是一堆的问题,拿着质量的要求、标准去要求团队达成,是一种质量人员的做法;融入到项目运作中,切实的协助项目组识别关键问题,解决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也

4、是一种质量人员的做法。项目按期交付,拼命往前冲的大势无法阻挡,那我宁可选择融入到项目团队中,实实在在的将产品质量做好,切切实实的将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虽然将面临一堆的问题,但是我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痛苦,哪能感受幸福。_ 找到问题关键的 20%,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采用小循环的方式逐步改进,成为和U9200 一起奋斗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思路。二、扮演好几个角色: 1)刹车人(狂热队伍中的冷酷者)如果说质量中最不愿见的是“ 变量 ” ,项目管理中最不乐见的是“ 变更 ” ,那么项目运作过程中最害怕的是 “ 狂热 ” ,团队一旦开始狂热,如果不及时的刹车,那么项目运作必然失控。前段时间我们H

5、R 祈宇,和我交流时说:“ 如果别人离职,我可能还会想法挽留一下,但是你小子太冷酷了,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想清楚了,而且是无法被动摇的。” 没错,在狂躁的项目运作过程中,你一定要冷静,甚至冷酷,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拨开迷雾看到本质,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音频 TDD 改版 TDD 是系统性问题, TR4A 后出现了反复,修改音频问题,结果导致射频性能出现了下降,因为需要提升射频性能,达到公司要求的余量要求,急着要改版。要保证修改的有效性, 因此直接回的邮件 “ 不同意改版,需要将修改方案评估清楚”(可惜原邮件找不到了_) ,拉上射频有线、天线、音频、硬件基带的人一起评估修改方案,现场讨论中发现

6、了几个新问题,重新进行方案验证 Tips : 各部门的研发兄弟都有一个向上的心,都希望自己的领域没问题,往往容易犯顾头不顾腚的毛病。我们希望各领域优秀,但是我们更加希望产品是优秀的,因此就需要取舍和平衡,作为PQA 应该系统的去思考问题,要引导产品达到最佳的平衡,当然建议在平衡的前提下,也可以获取某方面的最优化(卖点、亮点)。在交付压力的牵引下,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去赶试制,但是多次试制更多的可能是带来资源的耗费,毕竟华为公司每个项目上的资源并不充分。要冷静对待问题,珍惜和把握每一次机会。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尘垢不沾, 俗相不染;虚空甯宓,浑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份与物忘

7、,同乎浑涅;天地无涯,万物齐一;飞花落叶,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幽;心无罣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风云中聂风的冰心诀丰田的案例:大家都知道丰田汽车公司,可能这家公司是当今社会被人研究最多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哲学独树一帜,其中最著名的管理模式是 “ 丰田生产方式 ” (TPS),业界称为 “ 精益生产 ” 。“ 丰田生产方式 ” 的核心是 PDCA 。有人说,当一个典型的美国公司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这个问题必须在一年内解决,该企业会用3 个月来做计划,用另外3 个月来执行,再用6 个月来做微调,处理

8、遗留问题。而丰田在面对类似形势的时候,会用11 个月来做计划,用1 个月来实施(根本不会留下任何遗留问题)。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夸张,但是它体现了丰田对于PDCA 的独特理解和经验总结。丰田人认为:计划至关重要!只有彻底的计划(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了形势、准确地发现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参与者的认可或者上级的批准后),实施、检查、处理的结果才能高效达成预期的目标。2)公正的中立人 (公正公平,但是一定要保持中立)质量人员在华为的定位是中立的,因此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纠纷问题要质量人来仲裁,希望得到中立的评价意见。当然在研发内部出现类似情况仲裁还可以,因为我们毕竟还呆在研发区。

9、但是对于出现跨研发领域的时候,和大供应链体系(制造 采购)交流的时候,供应链体系经常认为我们是属于研发体系的,容易存在略带敌对的和我们交流。如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的处理?Tips: 我分享一下我的做法:1、首先是澄清具体问题,不要和对方陷入到度量指标,考核指标的漩涡中去(影响产品的具体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指标不满足要求也难)。2、对于问题要制定应对措施和具体责任人,从问题后续的实际表现去评估活动是否有效和相应的进展(避免出现活动做了,但是没有效果)。3、该踢一脚的还是要踢一脚(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当时言辞要客观,避免采用主观类的语言(这个时候就需要体现质量人的专业素养了_)。 U9200-1

10、TR6直通率问题案例: TR6 的时候最容易遇到的就是因为直通率问题,制造体系和产品较劲。U9200-1 爬坡后,为了解决直通率问题,研发体系一直是有人制造现场的(具体的派兵布阵也有一个小实践,在后面和大家分享),组装段的一次直通率从爬坡的20% ,一直稳定到了 85%以上,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利好趋势。当时因为SMT 段的一次直通率低,而且不稳定,直接导致全工位一次直通率就被拉到了 80%以下,而且极不稳定。客观公正的给制造体系的各位老大分析了一下U9200-1 的直通率趋势,和TR6 的一些要求, SMT 段的问题很快得以控制和解决。我发的邮件:制造体系回复的邮件:邹总的邮件:制造代表主导直

11、通率提升: 三、 一点点实践,一点点认知: 1) 关于产品质量评估:产品质量评估是QA 是一定要做的,但是如何做,各地有各地的模板,各人有各人的习惯,我的思考和写作方式分享给大家,请各位方家拍砖。质量评估对于领导们来说,是希望看到一份产品质量状态的全貌,能够包含产品各方面的完整信息,它除了用于领导的监控,其实也应该是很够很好的引导版本经理规划后续的重点工作,因此可以联合版本经理一起来写,在写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项目状态的一个梳理。第一期可能比较困难,当时后面的只要逐渐更新即可。我们写一份报告,首先需要列清楚需要体现的维度,然后是收集写作素材(往往会有现成的素材),最后再用客观语言来表述。原始的

12、素材不一定需要重新开始,往往周围的领域已经有人在做了,因此要注意积累渠道和信息源。积累人脉和渠道的最好方式是分享,将你的工作成果和他人分享(包括业务部门的人),尤其是提供信息给你的那些兄弟,并且要心存感激。 有感于李志其实你不懂项目管理对于产品质量状态,我通常会从如下的角度思考,当然针对不同的项目背景,所处阶段进行调整,这个需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需求实现:在TR4 之前需要重点关注,尤其是软件需求。可以联合SQA 做些事情, Ascend P1 就很感谢于姐姐,组织软件、测试、SE 等领域做了三次需求实现梳理 排序,明确下来哪些必须在啥时间点完成,哪些需要CCB 裁剪。因为需求的颗粒度不同,很

13、多细节上把握不到,Ascend P1 需求评估会上明确哪些可以裁剪、哪些必须实现后,对于实现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允许通过CCB 的方式进行裁决。 (对于渠道销售的可以参考操作,对于运营商定制的,一定要和运营商PK,北京这点应该做的挺好,上海火候还差点。)软件单元测试:现在项目都敏捷了,单元测试如何做,如何评估充分性,没有啥心得,我一般都咨询SQA。 硬件单元测试:主要关心没有测试通过的项目,对于新器件的验证情况也需要重点关照,我没有现成的Checklist ,更多的是和开发人员、器件组负责人交流验证方案和结果。建议多看看硬件组器件相关的案例,测试对于器件替代的方案,供应商器件出厂的测试要求,带着

14、疑问去和器件组的兄弟们交流(我作为QA 参加过 LCD 、音频的器件组工作,梳理过音频流程、整理过音频小组的运作方式。),花点功夫在平日,积累交情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硬件测试(含可靠性测试):除了关注测试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以外,我更关心的是测试的覆盖度(所有用例是否都覆盖,V 试制和 VN 试制是否都完成应该的测试覆盖)和问题发现趋势(如果前几次测试没有问题,但是后面有问题,一定会追问一下为什么),历次修改方案也需要和测试用例进行一个比对,防止方案遗漏。Ascend P1 这个工作其实是我提供想法,工具表单的支撑,数据整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硬件测试接口人做的,需要感谢一下陈雪蓓MM。 软件测试

15、:前期更多地都是关注DTS 上的问题,Ascend P1 因为和 Ascend D1 是同软件平台,所以修改问题评估的时候一直是一起评估的,尽管工作量大点,至少避免了遗漏。其实还有一个不同软件版本的关系树可以参考,软件组兄弟应该是有在维护的,我前期基本上是通过交流获取方法,去确定评估方案,最后看到这个树的时候,后悔了好一阵子。这个树可以帮助QA 理清楚问题评估方案,以及关键问题的修改合入策略,简单有效。准入测试、Beta 测试、现网测试:这个是测试经理制定的,只是在方案确定的时候,需要和测试经理交流一下,我是借用的信息。就是在识别和评估发现的主要问题上和测试经理交流了不少。Ascend P1

16、测试这块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测试经理钱群JJ 总结的,非常全面 完整,我就是应用 提炼。试制问题: DFx or 试制代表手上有非常完整的试制问题清单,最好Review 一下,根据经验判断一下那些是TOPn 和必须解决的。我有几年制造端产品质量管控的经验,所以判断相对比较容易,其实就是判断此问题是否影响产线效率,因为产线进行的是机械的、重复的操作,简单的才不容易出错,高效的才容易落实,对于产线问题处理要记住“ 简单就是美 ” ,所以解决方案重点要思考工具 方法的辅助,尽量减少配置或者选择。其他的问题比例、危害度之类的需要辨证的看,不要被数字欺骗,PQA 有机会还是多去产线转转,经验还是需要积累的。Ascend P1 有一个关于返工的优秀实践,对于产线上出现的故障机维修后,统一升级软件到PT 测试之前,然后直接往下走流程,深得制造兄弟的喜爱,因为没有那么多状态需要控制。对比北研的返工升级方案,每个测试工位的工具都有返修流程设置,我们研发的角度想,是给了你很多的选择,可以从不同的工位进行返工,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产线玩的是海量制造,不是手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