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与“拙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0514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思与“拙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巧思与“拙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思与“拙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思与“拙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思”与“拙力”(人民论坛) 李树杰 人民日报( 2015年 11 月 25日04 版) 参加一个扶贫工作会议,一位脱贫致富村的干部介绍完经验后,动情地说, 幸福和富裕的好日子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向上级要来的, 而是我们发扬愚公移山 的精神干出来的!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感动了现场许多人。 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新财富时代。崇“ 巧” 者大有人在。看着 各种交易大盘,动动鼠标就能挣钱。一夜暴富的传奇,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之上。 再谈愚公,再论守 “ 拙” ,似乎早已不合时宜,甚至被人嗤笑为傻干蛮干。 的确,点子也是金钱,机遇更是财富。但总体上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 多事要干成,总要付出艰辛

2、的努力。而且,越是难成之事,越要依靠量的积累, 不真卖力气,不流淌汗水,单靠动动嘴皮,一般是成不了事的。 比如前面说的这个脱贫致富的山村,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奋斗, 才由一 个穷山沟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其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 汗水。为了在光秃秃的石头山上建设生态经济沟,他们用钢钎开凿至少1 米深的 坑,装上炸药,用雷管引爆, 把岩石崩成碎块, 用于垒造梯田坝沿, 再栽上树木。 漫山遍野的岩石, 就是这样一块一块地治理。 寒来暑往, 用坏了数以万计的钢钎 大锤,在岩石上凿出6 万多个大坑,动用740 万立方米的土石方。 3900亩生态 林、4400亩经济林就是这样在石头山上

3、开出来的。没有上级支持,没有国家一 分钱的投资, 穷山沟成了富裕村, 靠的就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勇气和持 久的“ 拙力” 。 现在,不论是发展,还是脱贫,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任务很重,要干的大事难 事很多,既靠“ 巧思” ,更靠“ 拙力” 。“ 巧思” 指的是要有科学的谋划、 严密的举措。 解决好 “ 怎么办、怎么干 ” 的问题。 “ 拙力” 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但是,我们一 些干部 “ 巧思” 有余, “ 拙力” 不足。干事时总想 “ 一击必杀 ”“一搏必胜 ” 。一遇到困 难,不是退缩,就是怨天尤人。许多工作,总是“ 等、靠、要 ” ,总是强调客观原 因。同在一片蓝天下, 同处一个大环

4、境下, 为什么有的地方发展得快, 日新月异, 有的地方总是萎靡不振, 面貌依旧?其实差别就在于后者精神不强,“ 拙力” 不够。 好日子的大门,永远都是为勤奋和意志坚强者开启。清人张裕钊说过:“ 天 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 曾国藩终身笃信 “ 天道忌巧 ” ,提出做事要舍 得下苦功夫、硬功夫。李时珍历时27 年著成本草纲目,曹雪芹批阅十载增 删五次写就红楼梦,司马迁历时十数载成就史记。屠呦呦在40 多年的 科研生涯中, 虽经历了 190多次的失败, 但一直没有放弃过青蒿素的研究。这都 说明,任何成功,都是时间、勤奋的积累,甚至都是生命的积累。 有一句名言: “ 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挡。”“巧 思” 加“ 拙力” ,无坚不摧,无事而不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