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生成成就精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0512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抓生成成就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巧抓生成成就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巧抓生成成就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抓生成成就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抓生成成就精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抓生成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动态生成” 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指师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开展对话, 讨论交流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一 线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进而应对、 引导,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勃 勃、精彩纷呈的景象。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精心预设,诱导生成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 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注重 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我们无法预料

2、课堂会 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根据对教材、学生、环境的深刻理解,把握预设一些细节,为 生成提供肥沃的土壤。 教学片断一: 蜗牛搬家 (人教版第四册)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蜗牛原来的家:“蜗牛住 在水池边的石缝里,周围光秃秃的。它怕风吹日晒,只有阴天下雨时,才从壳里探出身来, 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蜷曲”是本课的生词,透过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蜗牛住得特别不舒服。因此“蜷曲”一 词的理解成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重难点。面对二年级学生,教师展开了如下教学。 师:谁来学学小蜗牛蜷曲着身子。(生模仿) 师:对,像这样头、身体、四肢缩成一团的样子,就叫蜷曲。让我们都来做做蜷曲着身 子的小蜗牛吧。 (众生模仿) 师

3、: (随机采访)小蜗牛,小蜗牛,你这样蜷曲着身子感觉怎么样啊? 生 1:我感觉不舒服。 生 2:我感觉有点累。 生 3:我觉得挺有趣。 第三个学生话音刚落,学生们有的忍不住笑出了声,有的似乎认同他的说法,在座位上 满怀期待地望着老师。老师略一沉思,笑着说:“我们有的小蜗牛感到不舒服,有的小蜗牛 感觉挺有趣。那课文里的蜗牛觉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 在默读过后,教室里小手如林。 生:课文里的小蜗牛觉得不舒服。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只有阴天下雨时,才从壳里探出身来,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我从“只有 才 ”看出小蜗牛平时都是蜷曲着身子的。 生:我们刚才只蜷曲了一

4、会儿,课文里的小蜗牛蜷曲着身子的时间很长,时间长了,肯 定会难受的。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 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只有将“预 设”与“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充满激情的言语,才会有充满智慧的火 花,才会有语文课才具有的生命气息与情趣。 二、利用错误,灵动生成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绪、意见、 看法, 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完善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性资源,教学过程的推进只有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课堂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与活力。 而对于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地点拨、智慧

5、的引领,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 成中得到升华,使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片断二: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 爱迪生的故事?”一学生站起来说:“爱迪生在1879 年到 1880 年经过数千次的实验终于发 现了高阻力白炽灯。 ”该教师给予学生高度的评价,表扬他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课外知识 很丰富,根本就没有发现该学生“发现”一词用的不当。这时候一个孩子忍不住大声喊道: “老师,错了,错了,不是“发现”了高阻力白炽灯,应该是“发明”了高阻力白炽灯。” 这时老师似乎有些难为情,“你是个会倾听的孩子,还有谁知道关于爱迪生的故事” 这里老师由于一时的疏忽而没

6、有发现学生语句中用词不当,当学生帮他指出时,教师本 应该大度地接受并感谢,同时更应机智的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辨析,可惜 这位老师不知是因为碍于面子,对学生的帮助不屑一顾,还是心怀不满,对学生的“较真” 耿耿于怀 因此草草收场,实在可惜!此时,教师如果能巧用错误进行相关的训练, 更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次在年段的常规听课中,教学中也出现 了同样的错误,我的同事便很机智的做了如下处理: 1、 “发”可以组哪些词语?(发生、发明、发现、发表、发觉) 2、这些词语一般情况下能和哪些词语搭配使用呢?(发生意外、发生事故、发表文章、 发表意见、发现问题、伟大的发明 )

7、3 你能用其中的一组说一句话吗? 4、选词语填空,不得重复。 A、今天早晨在漳州立交桥(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B、邮票打孔机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C、张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D、李晓明的作文秋游在儿童杂志上(发表)了。 E、他悄悄地走进房间,熟睡的主人并没有(发觉)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组词、词语搭配,造句选词填空等形式的练习,掌握了这些 意思相近词的用法。因此,词语搭配不当的难题迎刃而解,这样“错误”也成了宝贵的教学 资源,成了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关注瞬间,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说过:“ 课堂应是向 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

8、意外的通道和美 丽的园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 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 精彩 ” ,这些精彩源于思维的灵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生 成和变动着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燃烧起来。在 一次听课中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感触颇深。 教学片断三: 师:落在沙漠中的种子渴死了,落在河水里的种子淹死了,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 壮成长起来。 一年后, 落在泥土里的蒲公英种子已长成蒲公英妈妈了,她的孩子们也即将飞 向四面八方,她会怎样嘱咐自己的孩子呢? 生:如果我是蒲公英妈妈,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

9、落在河流中, 也不能落在房子上。 教材中的 “太阳公公 ”只是嘱咐蒲公英种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而这位 学生却能想到不能落在房子上。这说明他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如果教 者捕捉住这一精彩瞬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你真不错, 真是一个细心的妈妈,不仅嘱咐 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还嘱咐孩子不能落在房子上。是啊,还有很 多的地方和沙漠、小河一样不适合蒲公英生长,请你们都来帮蒲公英妈妈想想,哪些地方不 能去? ”这样, 教师及时发现的这颗“ 石子 ”就会激起无数可爱的、跳跃的 “浪花 ”。这一 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又引领学生跳出文本,更好地理解了 文本。 “ 世间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 每个学生对于教材内容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因而, 课堂上会有 “ 众多声音 ” ,教师既要听出“ 杂音 ” ,分辨对错,也要善于捕捉课堂中出现的美好 瞬间。 总而言之,课堂之生成,纷繁复杂。面对动态生成,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 变,善于思考重组,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生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